小学音乐教师理论业务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原名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2、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3、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4、《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作者是贺渌丁;《赛马》是一首二胡独奏曲。
5、《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责。
6、《义务教育法》要求: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红星歌》适于下列哪种情况时演唱(B) A、跑步B、行进C、跳舞 2、《四xx舞曲》的情绪是(C) A、悲伤的B、热烈的C、欢快的
3、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表达你对台湾民歌《天黑黑》的感受(C)A、风趣B、欢快C、优美
4、《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曲作者是(B) A、xxB、xxC、xx
5、《欢乐的罗嗦》是一首(A)
1 / 9
A、弹拨乐xxB、管弦乐xxC、打击乐xx
6、《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一首什么体裁的乐曲(B) A、进行曲B、舞曲C、摇篮曲 7、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是(B) A、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
B、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C、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8、课程目标包含哪三个层面(A)
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法与学法知识与技能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审美与体验 9、《xx船夫曲》创作的素材是(C) A、山歌B、小调C、劳动号子 10、《xx序曲》的作者是(A) A、比才B、xxC、xx
三、写出下列常用记号的名称(每个2分共10分) f强p弱b降-保 持▼ 顿音
四、划线连接题(每个1分共10分) 1、区分情绪《摇篮曲》雄壮 《xx响叮当》亲切
2 / 9
《在少年xx纪念碑前》活泼 2、区分地域 《小白菜》xx民歌 《xx船夫曲》xx民歌 《道拉基》朝鲜族民歌
《刨洋芋》xx民歌《xx》xx民歌
《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西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 五、问答题(共26分)
1、西洋乐器中的铜管乐器有哪些?(4分) 大号小号圆号xx长号短号
2、声乐演唱形式有哪些?(5分) 合唱齐唱重唱独唱表演唱轮唱对唱
3、按照音色的不同将人声分为哪三类?(3分) 高音低音中音
4、写出下列音程的转位音程(6分) 大三度纯四度增二度减三度小二度增八 度
小xx纯五度减八度增xx大七度减八度 5、请列举出三个xx创作的作品(3分)
卖报歌大陆歌扬子江暴风雨义勇军进行曲金蛇狂舞6、义务教育法规定,使儿童、少年在哪几方面全面发展?(3
3 / 9
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考试理论部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五个方面。
2、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主要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音区、音色、速度、力度、调式、调性、和声、织体、复调、曲式等。
3、音乐课程标准的自我评价是:目标明确、理念清晰、领域扩展、知识难度降低、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易于理解执行。
4、《课标》在分段内容标准中,对识读乐谱的表述是:小学3-6年级:用已学歌曲学唱乐谱;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
常用记号;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中学7-9年级:用熟悉的歌曲、乐曲学唱乐谱;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巩固提高识读和运用乐谱的能力。
5、中小学音乐学科常用的教学媒体,大致可分为传统类音乐教学媒体、电声类教学媒体、光源类教学媒体、影视类教学媒体和电脑类教学媒体。
6、艺术课程的性质: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经典性。 7、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一般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即:有趣阶段、乐趣阶段和志趣阶段。
8、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9、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审美体验价值、二是创造性发展价值、三是社会交往价值、四是文化传承价值。
10、识谱方式分简谱、五线谱两种,低年级以听唱法为主,一、二年级不要求识谱,主要是积累音高的感性经验,三年级开始进入识谱,学五线谱的到
4 / 9
了高年级时也要学简谱。课堂乐器,低年级主要是打击乐器,从三年级开始。以竖笛为主,有条件的也可以选用口琴或口风琴等。
二、选择题
1、下面哪条不是音乐课程的价值:(C) A.审美体验价值B.创造性发展价值 C.兴趣爱好价值D.文化传承价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B)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C.xx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B)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4.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A)
A.迁移。B.同化。C.顺应。D.模仿。
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B)
5 /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