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5月在线学习摸底检测(全国I)理综化学试题(教师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7:38: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0年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在线学习摸底检测理科综合试卷化学

1.预防和灭杀新型冠状病毒是有效控制肺炎传播的重要手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 B. 使用开水蒸煮餐具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

C. 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的浓度越高其消毒效果越好 D. 能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的分散剂是空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相较于普通口罩的优势在于能够阻挡气溶胶,而在飞沫传播中病毒颗粒一般存在于气溶胶中,所以N95对于某些传播途径有比较好的阻断效果,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故A正确;

B.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病毒,则使用开水蒸煮餐具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故B正确; C.含氯消毒剂的浓度越高,氧化性越强,其消毒效果越好,但医用酒精浓度过高,如95%酒精会使细菌细胞外面形成保护层,酒精不能完全进入细菌细胞内,达不到杀菌目的,75%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好,所以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C错误;

D.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叫做气溶胶,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微米,分散介质为气体,能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的分散剂是空气,故D正确; 答案选C。

2.化合物如图的分子式均为C7H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W、M、N均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 W、M、N分子中的碳原子均共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

结构简式可知, W不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M、N均能与

B. W、M、N的一氯代物数目相等 D. W、M、N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 B. W的一氯代物数目为4种,M的一氯代物数目3种,N的一氯代物数目4种,故B错误;C. 根据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分子和苯分子的共面结构可知,W、N分子中的碳原子均共面,M中的碳原子不能共面,故C错误,D. W中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了有氢原子,M和N均含碳碳双键,故W、M、N均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故D正确;答案:D。

3.目前认为酸催化乙烯水合制乙醇的反应机理及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③三步反应均释放能量 B. 该反应进程中有两个过渡态 C. 第①步反应的活化能最小 D. 总反应速率由第①步反应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反应发生历程,结合图示,反应①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反应②、③均为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过渡态理论认为,化学反应不是通过反应物分子的简单碰撞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这与爬山类似,山的最高点便是过渡态,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进程中有三个过渡态,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第①步反应的活化能最大,故C错误;

D.总反应的速率由进程中最慢的一步反应决定,有C项分析可知,第①步反应的活化能最大,反应速率最慢,则总反应速率由第①步反应决定,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看能量图时,注意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时,吸收能量,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时,释放能量。 4.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A 【答案】B 【解析】

B. B C. C D. D

【详解】A.Ag+与Cl-结合形成氯化银沉淀,消耗氯水中的Cl-,导致Cl-浓度较低,促使氯气与水反应向正向进行产生氯离子,氯水中氯气含量减少,淡黄绿色逐渐褪去,氯气和水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B.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沉淀转化为更难溶的氢氧化铁沉淀,白色浑浊转变为红褐色沉淀,属于沉淀的转化,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 C.草酸是较好的还原剂,很容易被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5H2C2O4+2MnO4-+6H+ = 2Mn2++10CO2↑+8H2O,现象是高锰酸钾褪色并有气泡产生,锰元素的化合价从+7降低到+2价,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D.钠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并燃烧,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反应中产生黄色火焰,并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氧元素的化合价从0降低到-1价,有化合价的变化,故D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答案选B。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变化,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可以根据有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5.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其结构式如图所示。该物质中 W、X、Y、Z、M是短周期中常见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M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Y元素原子核外 电子总数的两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由X和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多种 B. W和Z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同一主族 C.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Z>Y>X D. Y、M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沸点高低为:Y>M 【答案】B 【解析】 【分析】

W、X、Y、Z、M是短周期中常见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M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Y元素原

子核外电子总数的两倍,结合结构式图所示,X形成3个共价键,M形成六个共价键,W形成一个共价键,则W为H元素,X为N元素,Y为O元素,Z为F元素,M为S元素,据此分析结合元素性质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W为H元素,X为N元素,Y为O元素,Z为F元素,M为S元素;

A.X为N元素,Y为O元素,由X和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氮氧化物,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五氧化二氮等多种,故A正确;

B.W为H元素,位于第一周期第ⅠA族,Z为F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第ⅦA族,故B错误; C.X为N元素,Y为O元素,Z为F元素,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Z>Y>X,故C正确;

D.Y为O元素,M为S元素,氧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为水,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较高,硫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为硫化氢,无氢键,则Y、M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沸点高低为:Y>M, 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根据元素的成键特征,可以判断出各元素所在的族,从而根据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进行判断。

6.利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可实现乙烷电化学脱氢制乙烯,原理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是电源的正极

B. 该装置在工作过程中,O2-在固体氧化物中由下方向上方迁移 C. 阴极区发生的反应为:CO2+2e-+2H+=CO+H2O D. 该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2H6+CO2=C2H4+CO+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如图所示,二氧化碳通过电解转变为一氧化碳,碳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则与Y相连的电极为阴极,与X相连的电极为阳极,与阴极相连的为电源负极,则X为电源正极,Y为电源负极。 【详解】A.根据分析,X 是电源的正极,故A正确;

B.该装置在工作过程为电解池,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根据分析该电解池下方是阴极,上方是阳极,则O2-在固体氧化物中由下方向上方迁移,故B正确;

2020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5月在线学习摸底检测(全国I)理综化学试题(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f1949yqv11j03v4iv5u208bi780fr00a5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