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实践考察学习报告
八大山人纪念馆
考察时间:
考察地点:八大山人纪念馆 考察主题:人文文化
考察目的:提高学生素质,拓展知识,学习人文思想,锻炼课
外学习能力,增强素质拓展能力
考察学习人数:9人 考察学习主要内容及思想:
当代文学家余秋雨先生曾在《文化苦旅》一书中写道:“恕我直言,在我到过的省会中,南昌算是不太好玩的一个。幸好它的郊外还有个青云谱。”他所说的青云谱,正是我们此次外出实践考察的地点。
此次考察由建筑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曾老师带领建筑系团总支青协8位学生干部代表完成,主要以学习人文思想为主题,增强课外学习实践能力为目的。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从学院到达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的检票处,一路上大家热情高涨,对此次校外实践活动显得很积极很期待
纪念馆就在不远处了,我们环望它的四周,许多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映入眼帘:白色的围墙、深色的砖瓦??让人仿佛回到了那神秘的几百年前,大家的心情不由得激动起来。
终于来到了期待已久的八大山人纪念馆门口,大家好奇地走进了这深藏玄机的雕花圆门,只见馆内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把那刺眼的阳光幻化得十分柔和、温纯,还不时传来一阵清风,令人神清气爽。我们顺着平整的石板路缓缓走着,看到了八大山人的简介: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请初的杰出画家,生于明天启六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626—1705),享年80岁。他姓朱名耷,号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十九岁那年,明亡清立,他避世怀故,一度隐居,削发为僧,开始了充满坎坷、孤寂贫寒的艺术生涯??我看了才恍然大悟——我以前一直以为八大山人是“八个在山里的人”呢。
了解到八大山人的生平之后,我们又继续兴致勃勃地进行观赏。穿过一座精美的拱形门,出现了许多宽敞的陈列室,其中都陈列着八大山人生前的画作。那些画作大部分都是描绘松莲石鸟这四个景物的,我还发现,他画中的鸟与其他人的画法有所不同,那些鸟的眼睛都画得十分奇异、夸张:眼眶很大,眼珠点在眼眶的上边缘,仿佛带着悲愤,原来这充分流露出的是八大山人自己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怨恨。他画的其他事物也是一样,尤其是他在书画上的落款,把“八大山人”四个字连草写成形似“哭之笑之”的模样,寓意“为故国的沦亡而痛哭,为自己正在苟且偷生而苦笑”。我们不禁对他的豪迈倔强、磊落的个性和傲霜不凋的精神产生敬佩。
从一个盛开着纯洁美丽的荷花塘出来,就算是参观陈列室的终结,来到了站在圆石上的八大山人铜像前。他身着儒士装,袖里藏着斗笠,身子微向前躬,眼神和嘴角里蕴藏着点点悲愤与无奈,好像在向我们倾诉当时的苦痛情景。
最后欣赏到的,是被几棵百年古树围绕着的八大山人之墓,遇风,树叶纷纷飘落在这位伟大画家的墓脚下,让人不经再一次对八大山人的艺术及精神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次的外出考察活动我们也是受益匪浅,古老的建筑构造涉及到很多本专业的知识,也让我们大开眼界,精致的雕梁,巧妙的柱梁还有墙壁构造。还有八大山人的作品之魅力,以及他们的精神也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