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再贴现政策的告示效果不如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 3.特种存款属于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
4.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和可逆转性,可迅速的执行,是中央银行日常性调节的较为理想工具。( )
5.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 ) 6.我国1995年开始把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组成部分。( ) 五、简答题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有哪些作用? 2.简述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缺点? 3.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公开市场政策发挥作用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5.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
6.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六、 论述题
试论述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并预测一下我国此项业务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 操作目标 3. 远期中介目标 4. IS-LM模型 5. 托宾q理论 6.
居民行为约束机制
二、单项选择题
1. 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会直接作用于货币政策的近期中介目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操作目标——A.货币供应量、长期贷款利率和国内信贷规模的变化。 B.商业银行准备金、基础货币和短期贷款利率。 C.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准备金和和国际收支的变化。 D.长期贷款利率、国内信贷规模和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变化。 2. 凯恩斯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可以表示为:( )
A.M↑→i↑→I↑→E↑→Y↑ B.M↑→i↓→I↓→E↑→Y↑ C.M↑→i↓→I↑→E↑→Y↑ D.M↑→i↓→I↑→E↓→Y↑
3. 以下公式中,描述汇率对进出口影响的为:( )
A. M↑→Pe↑→q↑→I↑→Y↑
B. M↑→Pe↑→金融财富↑→终身收入↑→C↑→Y↑ C. M↑→i↓→S↑→X-M↑→Y↑
D. M↑→Pe↑→V↑→D↓→CA(H)↑→Y↑ 4. 提出均衡信贷配额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A. 托宾 B. 凯恩斯 C. 米什金 D.
斯蒂格利茨
5. 以下有关居民经济行为的阐述,正确的为:( )。
)
(A. B. C. D.
作为消费者支出货币进行消费; 作为劳动供给者取得收入; 作为消费者进行储蓄和投资 以上观点均正确。
6. 以下有关体制因素对居民行为的约束机制的阐述,正确的有:( )。 A. 居民不需要平衡家庭预算。
B. 约束机制只是在市场体制下发生作用,而在计划体制下,不发生作用。 C. 在经济繁荣时期,家庭预算平衡对居民的制约作用较弱。 D. 在信用不发达体制下,短期预算赤字对居民的约束作用较弱。 三、多项选择题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机构传导过程由以下的哪些环节组成:( ) A. 从中央银行到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B. 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C. 从投资、消费的变化到总产量、总支出量、物价和就业的变动。 D. 从中央银行到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2. 关于凯恩斯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理论,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 A. 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核心变量;
B. 因为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传导,所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是利率; C. 货币政策的作用是间接的,它必须经过两个中间环节; D. 投资者对利率的敏感度,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 在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中,涉及股票价格传导机制的公式有: ( ) A. B. C. D.
M↑→Pe↑→q↑→I↑→Y↑
M↑→Pe↑→金融财富↑→终身收入↑→C↑→Y↑
M↑→i↓→I↑→E↑→Y↑→L(Y)↑→i↑→I↓→E↓→Y↓ M↑→Pe↑→V↑→D↓→CA(H)↑→Y↑
4. 以下金融市场中,属于资本市场的有( )。 A. B. C. D.
股票市场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债券市场 票据市场
5. 体制因素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具体体现在:( ) A. B. C. D.
企业的行为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决策机制两方面。 体制不同对企业行为机制的影响也不同。
企业行为机制不同决定了企业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不同。
企业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反应程度决定了货币政策能否通过企业顺利的传递,从而发挥货币政策的效应。
6. 下列哪些市场因素阻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 ()
A. B. C. D.
四、判断并改错
1.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变动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远期中介目标,即:货币供应长期贷款利率和短期贷款利率的变化; 2. 凯恩斯将人们储藏财富的资产分为两类;股票和债券。
分割和不完整的市场; 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 发达的银行间市场; 高度垄断的市场
3. 货币政策通过汇率传导主要有两种途径:汇率对净出口的影响和汇率对资产的影响。 4. 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有两条主要的通道:资产负债表通道和银行借款通道。
5.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减低了利率,减少了公司的利息支出,增加了现金流,提高了公司的净收入,从而改善了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状况。
6. 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上操作卖出债券,将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从而增加银行的可贷资金数量,
7. 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再贴现利率和再贷款利率.可以阻止商业银行过量投放贷款;同样,当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再贴现利率和再贷款利率时,就可以增加商业银行大量发放贷款。
五、简答题 1. 2. 3. 4. 5. 6.
简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在债务合同以外币标价的情况下,扩张的货币政策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债务合同以外币标价的情况下,扩张的货币政策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体制因素对居民行为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在经济萧条时期,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会受到人们不良预期的干扰? 信息因素对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六、论述题 1. 2.
如何理解传统的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如何理解市场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对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8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一、 单项选择题
1.“货币面纱论”是( )的观点。
A.凯恩斯学派 B.理性预期学派 C.古典学派 D.货币主义学派 2.“短期非中性长期中性论”是( )的观点。
A.凯恩斯学派 B.理性预期学派 C.货币主义学派 D.新凯恩斯主义
3.货币政策当局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属于( )。
A.认识时滞 B.行动时滞 C.操作时滞 D.市场时滞
4.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最终目标产生作用所耗费的时间属于( )。
A.认识时滞 B.行动时滞 C.操作时滞 D.市场时滞
5.当社会经济运行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刺激经济增长成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首要目标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适宜采用( )模式。
A.双松 B. 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的配合模式 C.双紧 D. 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模式
二、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效应论的观点的有( )。
A.理性预期假设 B.价格粘性 C.充分信息 D.信息不对称 E.货币政策无效
2.外部时滞可以细分为( )两段。
A.认识时滞 B.决策时滞
C.传导时滞 D.操作时滞 E.市场时滞
3.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有( )。
A.货币政策时滞 B.市场主体预期 C.货币流通速度 D.政治因素 E.金融创新
4.对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性,表述正确的有( )。
A.政策的具体实施者不同 B.财政政策不能用于总量调节 C.财政政策常常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D.货币政策主要进行总量调节 E.财政政策不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
三、 判断
1.货币政策的效应主要体现为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 ) 2.新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
3.行动时滞是指经济金融形势发生变化,需要货币政策当局采取行动到货币政策当局在主观上认识到这种变化,并认识到要采取行动的时间间隔。( )
4.财政政策常常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货币政策则主要是通过货币对经济总量的调节。( )
5.当社会总需求极度膨胀,抑制通货膨胀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适宜采取一紧一松的政策搭配模式。( )
5.当社会总需求极度膨胀,抑制通货膨胀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适宜采取一紧一松的政策搭配模式。( )
6.产业政策的提出根源于“政府失灵”。( ) 四、 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效应 2.内部时滞 3.外部时滞 4.产业政策 五、 简答题
1.简述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标准。 2.简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争论。 3.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4.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如何进行协调配合? 六、 论述题
1.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方式,并分析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情况。
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一、名词解释
1.金融监管 2.集中监管体制 3.金融全球化 4.金融创新 5.系统性风险 二、单项选择题
1.金融监管是( )与( )的复合称谓。
A.金融监督、金融管制 B.金融监督、金融管理 C.金融监察、金融管制 D.金融监察、金融管理
2.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制度即是以( )形成的制度为基础的。
A.20世纪初~20年代 B.20世纪20~40年代 C.20世纪40~60年代 D.20世纪60~80年代 3.实行分业监管体制的国家是( )。
A.新加坡 B.澳大利亚 C.意大利 D.英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