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引导家长认识学习习惯在孩子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和家长探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家长怎么样以身示范,影响孩子的学习。 教学方法: 多媒体 家校互动。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感谢各位家长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学校的家校体验课,谢谢各位家长对我工作的支持。
1、请各位家长做自我介绍并说说自己孩子的闪光点。
2、师:通过大家的发言,我们知道,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就是怎么样养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一)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重要。
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二)学习习惯是什么,我们应该认识和重视起来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
如:有一个老师的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的说了一件事:那天在轮船上,晚餐后,同学 们都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那个老师的孩子就独自到船舱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带队的老师感慨道:那就是习惯。
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固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有一点是可能肯定的,即这些孩子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有许多孩子做作业必须家长催逼才做,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有的孩子搞学习必须家长陪在旁边,否则,学习就无法进行,等等。这都是不良的、很有害的习惯。孩子养成了这样的坏习惯,其学习成绩当然上不去。如果这个时期来请什么家教,当然不是治本之策。即使再好的家庭教师也不能整天陪着你的孩子。因此,要想孩子学有所成,与时俱进,永不落后,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下面入手 1、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标,讲究教育方法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的学习不仅需要有学习的大目标,同时还需要把大目标细化成一些具体的、切实可行又力所能及的小目标。我们对孩子的学习日标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会使孩子丧失信心;太低会使孩子觉得太容易,丧失积极性。如果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目前是中下游水平,目标应是进步;如果是上游水平,目标应是稳步。平时,孩子考得好,我们就肯定他(她),然后提出能否考得再好些的要求;考得不好,我们可询问他(她)是否尽力了及失误的原因等。这样,及时给孩子以指导,让孩子制定的目标不断地得以实现和提升,推动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父母的观念、态度与教育方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些家庭对孩子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方法不当。我们的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进行指导:
a.平时关心、检查孩子的功课 b.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c.要求孩子养成说到做到的习惯 d.指导孩子养成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e.抓好孩子的学习态度与作风 f.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g检测孩子的学习能力
察看孩子是否有复习、预习、记忆、思考、写作、运算的能力,作业是否格式正确,写字是否又好又快,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又如何等。 2、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可以从如下方法来培养:(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3、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小学生学习在起步阶段,往往要进行模仿。如果满足于模仿,忽视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势必造成孩子思维的僵化,形成以模仿为主的思维定势,阻碍孩子智力的发展。因此,如何教给孩子思维方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是目前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除了让孩子学会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推理以外,还应十分重视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方法
的培养,使孩子的思维不禁锢于一个模式,而是灵活地进行运转,这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一生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因此,家长必须注意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要培养正确朗读的习惯。发音要力求准确,要训练有感情地阅读,切忌养成哼读和唱读的不良阅读习惯。二是要帮助孩子养成边阅读边联想的习惯。三是要引导孩子克服阅读时的一些不良习惯。因为这些不良习惯既妨碍阅读速度,又影响阅读理解,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5、培养孩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最好的读书方法是教育孩子养成随时把 “思”与“感”记录下来的习惯。要引导孩子从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所以,当孩子读书时,就应让他(她)同时拿起笔来,随时准备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获,养成随时做笔记的习惯。在小学时,摘抄是常见的好方法。 6、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和能力
细心观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养成随时注意观察的习惯,是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会学习首先应该从学会观察开始。要鼓励孩子主动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细心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要引导孩子有目的地观察、思考和比较,并养成随时做观察笔记、写观察体会的习惯。 7、培养孩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各位家长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小问题。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既要对他们的学习负责,更要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负责。现在有些孩子在校时上下学、上下课时间观念不错,但一回到家里就无拘地束了。吃睡时间不规律,作业不按时完成,爱拖拉,休息也得不到保证,这样下去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身心都有害无益。各位家长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并注意培养他们好的作息习惯。比如,家庭作业什么时间做,课外学习多长时间,看电视一般多长时间,起床、午睡、晚寝的时间,都要让他们形成一个好规律。 8、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
青少年,既是长知识时期,又是长身体时期。因此,小学生应该知识身体并重,在整个学习生活中,要教育学生讲究学习卫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 养成讲究学习卫生习惯,重点应克服以下几种不良习惯: A、克服有劳无逸的习惯。 B、克服躺着看书的习惯。
C、克服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的习惯。
D、克服边吃饭边思考、边走路边思考、边上厕所边思考的习惯。
感谢各位家长的到来,希望我们的家长多关心孩子,帮助孩子走过人生的重要阶段,这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尤为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一定会取得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