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附属杭州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25×2=50分)
1.教育部日前发布有关禁烟通知,要求“禁止在中小学幼儿园内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生活中总是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如“某人抽烟很厉害,但身体却很好”。其实要证明抽烟与健康之间有无关系,除了探寻背后的科学原理外,还可以让数据来说话,但这个数据不能限于个案,而应该来自充足的统计。对于说明抽烟与健康间的关系,下列统计数据没有价值的是() A.在人群中,抽烟的人所占的比例 B.在抽烟的人群中,患某种相关疾病的比例 C.在抽烟的人群中,没有患各种相关疾病的比例 D.在不抽烟的人群中,没有患各种相关疾病的比例 2.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你认为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方法是() A.观察和实验
B.预习和练习
C.讨论和交流 D.提出问题
3.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昆虫蜕皮B.人造卫星上天C.刮风下雨D。雨后出现了彩虹
4.本学期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千岛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杭州太子湾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D.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5.下列关于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我们的手指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C.用放大镜观察遥远的星体
D.直接用眼睛观察鸡蛋在盐水中的沉浮 6.下列属于定性观察的是() A.用眼睛透过黑色玻璃观察日食 B.观察家里的电表,了解用电情况 C.用体温表测量体温 D.用尺量课桌的长度
7.为了进一步认识樱桃花的结构,小明结合课本插图(如图所示)对樱桃花实物进行认真观察,下列不可行的是() A.数清花瓣、花萼的数量 B.准确描述樱桃花各结构的颜色
C.利用放大镜辅助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D.利用高倍显微镜直接对樱桃花做整体观察
8.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9.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10.胶头滴管使用正确的是()
ABCD
11.0℃的冰与0℃的水相比较()
A、0℃的冰比0℃的水冷B、0℃的水比0℃的冰冷 C、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D、以上说法都正确 A.液体的倾倒B.滴加液体C.点燃酒精灯D.湿抹布熄灭燃烧的酒精
12.在运动会上的铁饼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如在测量时将皮卷拉的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A.偏大B.偏小C.不变D.都有可能
13.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下图中的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BCD
14.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8℃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结果第一次为38.5℃,第二次为39.5℃,第三次为3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第一次正确B.只有第三次不正确
C.只有第三次正确D.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也可能正确
15.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作了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对应作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40厘米,最后他用温度计来测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A点24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A.20℃B.30℃C.40℃ D.60℃
16.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l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
17.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l℃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乙稍大一些,甲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A.甲最长B.乙最长C.丙最长D.一样长
18.一台天平的砝码由于使用不当,粘上了许多灰尘并且受潮生锈了,利用它测量物体质量比良好的天平测量的结果()
A、偏大B、偏小C、相同D、通过正确的读数,结果会相同
19.在水沸腾过程中,发现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小,可推断这是在() A.加热中沸腾前B.加热中沸腾时 C.还没有加热时D.无法判断
20.为了探究“磁铁受热时磁性如何变化”的问题,小亮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大头针,用酒精灯加热磁铁一段时间后,大头针纷纷落下。通过实验小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加热可使磁铁磁性减弱B.加热不影响磁铁的磁性
C.加热可使磁铁磁性增强D.大头针落下是由于磁铁受热膨胀 21.对体温度计进行消毒时,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A.用酒精外焰灼烧B.在沸水中煮一定时间 C.用医用酒精棉花擦拭D.用纯净的水冲洗
22.托盘天平调节好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在标尺中央的左边,这时( ) 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向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天平右盘中砝码减少
23.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 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
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 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 24.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验证方案③建立猜测和假设 ④提出问题⑤检验假设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排列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④⑥⑤③②①C.④③②⑥⑤①D.③④⑥①②⑤
25.自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后来称为SARS(非典型肺炎)的病例以来,中外科学工作者联合研究5个月的时间,于2003年4月16日找到了引起非典型肺炎的元凶——冠状病毒,中外科学工作者这种联合研究说明科学探究过程需要()
A、提出问题B、合作与交流C、制定计划D、检验与评价 二、填空题(26-32每空1分,33-34每空2分,共42分) 26.下列是常见的实验室中的危险警告标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27.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1)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不少于。
(2)添加酒精时,用添加酒精,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3)应用点燃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盖灭。
(4)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和三层,其中部分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加热时,物体放在处,温度升高得最快。
(5)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应先擦干。
(6)如果碰倒酒精灯并导致燃烧,应立即用或扑灭。
28.同一物体长度的5次测量结果记录为l2.12厘米、12.14厘米、12.13厘米、12.12厘米、12.21厘米,这五个数据中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厘米。根据正确的四次记录,测得物体的长度值为__________厘米。
29.某同学用天平测量一块不规则的铁块的质量 (1)请写出图中托盘天平主要结构的名称: ①、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称量前要明确天平的__________。使用天平时,取放砝码应用__________;潮湿物品或化学药品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3)用托盘天平称取一盛有试剂的烧杯,若右盘上放有100克的砝码1个,50克砝码1个,20克砝码2个,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天平指针在刻度盘的中间。则烧杯和试剂总质量为__________克。
30.如图所示,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厘米。
31.下列仪器中(以下答案均填写序号),用来给物质加进行热的是,取用少量固体粉末药品的是,滴加少量液体的是,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常用来搅拌的是。 ①烧杯;②滴管;③酒精灯;④玻璃棒;⑤药匙;⑥试管
32.中国南极考察队到南极考察时,出发前后测得的气温如右图,甲图所示的温度为,乙图所示的温度为。
33.下面列举的实验仪器(以下答案均填写序号)中可以加热的仪器有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①试管;②蒸发皿;③烧杯;④烧瓶;⑤广口瓶;⑥细口瓶;⑦集气瓶;⑧燃烧匙 34在实验室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如烧伤或烫伤,正确处理方法: 被化学试剂灼伤,正确处理方法:
三、探索分析题(35-36每空2分,37-38题各5分,共28分)
35.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小刚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进行研究,试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人等量清水:
②如图,取3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密的铁丝网罩住,另取__________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甲烧杯在本实验中作为__________(填“实验组”或“对照组”);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3
⑤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4)什么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____________。 36.阅读下文: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天,有7个孩子突然病倒了,并伴有腹泻、胃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数日后,又有43人出现了相同的症状。化验结果显示,所有的患者都感染了一种能够通过染菌的肉或蛋传播的细菌。那么孩子们是怎么感染上病菌的呢?为什么有些孩子感染了,而另一些孩子却没有?研究员认为这些细菌来自于某些染菌的食物。他们对孩子们进行了询问。但孩子们说:他们没有在一起吃饭!
那么孩子们一起参加过什么活动呢?调查发现,他们去动物园参观了蜥蜴展览。研究员经检查发现了一只蜥蜴确是此病菌的携带者。但展览的动物是不许触摸的,又怎么会感染到孩子们身上呢?于是,研究员仔细询问了孩子们在展区的活动,并将他们提供的信息与那些没有得病的孩子进行比较,发现洗过手的孩子没得病,而没洗手的孩子则病了。对信息的进一步筛选和分析发现,凡是接触过木栅栏又没洗手的孩子都病了。而对木栅栏的检验的确发现了该病菌。原来孩子们得病的过程是这样的:他们爬上围护蜥蜴的木栅栏,没有洗手就直接吃了东西,病菌就由口腔进入了他们的体内。研究员在研究上述病因时:
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立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收集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甲同学感冒发烧,体温为38.50C,测量后体温计不作任何处理,又给正常的乙同学测量,测得体温也为38.50C。问:操作中有哪些错误?
38.实验室有两卷金属丝,其中一卷上的标签显示φ0.3mm(即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金属丝的直径略微细一点,但不知道φ值,如果不用任何长度测量工具,你能测出它的直径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