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心经密解(妙航)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7:31: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头,除却一切苦。

且道末后向甚么处去?处处逢归路,时时复故乡,古今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正文“无人法。

真实不虚” 和尚曰:一切诸佛,说此神咒,度脱有情,真实不虚。不异语、不诳语,证实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唯此无相之相是真实之相。大千俱坏,此相不坏。为甚不坏,为同大千。坏与不坏主元在,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这皮袋。皮袋定坏,此主不坏。 古云:古骸俱溃散,一物镇长灵。

经云:我有无价宝珠,系在衣里。日夜推究,忽然而见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然虽如此,见道易,守道难。要见此珠么?朝看云片片,暮听水潺潺。

解注:如来藏即宙心。日夜推究即中脉运行。朝看暮听为反语,意为不能守道,则摩尼珠会得而复失。 唐朝大颠和尚注《心经》,在上一集已注到正文的真实不虚一句。

这个真实不虚有两层意思,一个是,人的生命是永恒的,生命本质,即生命光音色能量体与时间一样都是无始无终的,这是真实不虚的。

时间过去了,消失了,这个消失是相对于物质世界的人来说是消失了。时间并没有消失,仅仅是进入了另一层次的空间。生命的某种属性与时间相同,也是不会消失的。

如果科学能够捕捉到时间,那就能够捕捉到灵魂。

宇宙是由两个原始因素组成的,一个是空间,一个是时间。宇宙中的一切,万有、万物,包括人的生命,人的身体,均毫无例外的具有这两种根本属性。在宇宙中不可能产生与宇宙的属性无关的东西,这是最起码的常识,也是一条宇宙公理,即:宇宙中的一切,包括生命,包括有形态的和无形态的,均与宇宙有关。均具有宇宙固有的两种属性,即时间与空间的特征。宇宙的时空是多层次的,宇宙间的生命相应也是多层次的。宇是有限的,故任何东西的形态都是有限的,宙是无限的,故任何东西的生命是无限的。这是真实不虚的。

另一方面的意思是,生命虽是永恒的,但生命的载体,“皮袋”,是暂时的,它不可能永远保持它的形态所占有的空间。它会毁坏,生命不可能永远只在一个形体上永存。

所谓金刚不坏之身并不是指人体,而是指生命体本体。把人体修成金刚不坏之体是不可能的。是一种错误的理解。人体早晚会毁坏,不论你如何锻炼,不论你如何修炼。这一点也是真实不虚的。

锻炼身体的意义在于延长形体毁坏的时间,它的意义在于给生命体提供修炼能量的时间。形体支承的时间越长,生命体积累能量的时间就越长。如果不利用形体的存在去修炼生命体自身,而去追寻形体自身的享受,则一切行为,对于生命本身而言均是毫无意义的。

生命的形体在于运动,生命自身在于修炼。形体的运动和宇一样,和空间一样是有限的,够用就可以了。而生命本身的修炼和宙相同和时间一样,是无限的,是无始无终的。

下面是心经正文“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

此句是对全文的总结,具大总持,同归一心之法。古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迷者呼为情识,死后受轮回。悟者为秘密神咒,得无生法。如来有密语,迦叶有密藏,悟此神咒,若人专心受持,功行圆满,常持此咒,鬼神远离,诸天寂听,常欢喜。

要见此咒吗?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与内外,且道在什么处?上大人,丘乙已,谛听谛听!

正文“

即说咒曰”。

重举四揭谛,维护持经人不离其侧。四揭谛顺念逆念,世间一切所求无不果遂。 和尚曰:会么?雨过莓苔润,春来草自生。

正文“

揭谛揭谛”。

反观自己顿空,空中更空。不见有空,万缘顿息。过去所作一切善恶,幻化五蕴荡然净尽。尘劳妄念一时顿除,太虚之中丝毫不挂。揭谛者,人空。又揭谛者,法空。人法俱空,二空全忘。故曰揭谛、揭谛。 和尚曰:会么?不劳悬石镜,天晓自分明。

解注:打坐入静,获得摩尼珠,开悟了,就明白了。

正文“

波罗揭谛”。

到空无所空,生死永断,同到彼岸,永不受生。故曰:波罗揭谛。和尚又曰:会么? 月上中峰顶,还应过别山。

解注:修出摩尼珠,西天月并不算到家,还有一重关要过。

正文“

波罗僧揭谛”。

此是诸佛清净之地,反本其源归根得旨。会么?自从泥牛斗入海,直到如今不见踪。 诸佛清净地在何处?凡去的人犹如泥牛入海不见其踪。

《心经》正文最后一句“

菩提萨婆诃”。

梵语菩提为初,即初发菩提之心,勇猛修行,日夜为道,行头陀行,精进苦行,渐渐修进,永无退转。久守勤苦,忽然悟道,达本性空即是菩提。

梵语萨婆诃为末。超出三界,了无所了,得无所得,荡然清净,极乐之所,善说无穷,故曰萨婆诃。 大颠和尚曰:看读至此,廓然顿悟!涕泪悲泣,喜极则悲。若能如此,欲报佛恩,广开印施,续佛慧命。若不醒悟,不遇知音者,徒劳话岁寒。更有末后一句,未敢分付:! 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至此,有如下几个问题:这末后一句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功法,但和尚不敢说,笔者也不敢明解。在太平山佛学丛集九部中的第一部分,即宇宙生命学心语108集中,介绍了九阳功的前几式,但后几式未敢写出,问题就是涉及大颠和尚的最后未敢吩咐的那个字。

这个字实在是不能解注,解出之后,不知会死多少人。但凡人修到四级,五级以上能量时,更准确说,五级升六级就卡在这个字上,不足五级的人,在修炼中用此字,必死无疑。不足五级能量者,应用此字,用一个死一个。如今汉地尚无五级能量者,故无必要解此字。如果读者具足了五级,笔者定会相告。而且就是告诉了你,那时你也不敢说,说,则等于杀人。

另一个问题是,《心经》的大神咒到底是什么?世上不少人以

为是经末的那四揭谛。笔者告诉你,四揭谛不是大神咒,只是世人,包括出家人在内误以为四揭谛是大神咒。

大神咒两种念法,其一:摩诃般若波罗密。其二是: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两种念法都可以,

在九阴功第一式神女传书中,应用的是后一种。 前一个咒是单指大日如来。后一个是大日如来与九宫。在修行中为要获得加持,后一个比前一个有利。七级以上能量者,前一个咒才能有用。当初释迦密传玄龙大帝的神咒是前一个。

《心经》不是阿难及其他大罗汉集结经典的作品,释佛传法讲经主要是根据《心经》,故曰,《心经》是三藏十二部八千五百卷经文的大总持。抓住了《心经》这一卷经,就抓住了全部佛经的精华,《心经》就是观音法门,是通往宙心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出家修行者,在家修行者,若真想修出去,而不是自欺欺人,不是故弄玄虚,道只有一条,《心经》。《心经》是什么?中脉! 是否是修中脉,这是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分水岭。凡不是修中脉的功法,皆属世间法,皆属为形体修行,凡属修中脉的功法方是为生命本质修行。

《薄迦梵歌》的功法是修中脉,《易经》中的功法也是修中脉。那么,为什么还有非修中脉的功法存在呢?那是因为修中脉需要时间,不修中脉,修旁脉是修形体,是为生命修行提供足够的时间。只修命不修性,修不出去。只修性不修命,往往时间不够,走的太早。故应性命双修。

《心经》的起源则属于神话。在谈神话之前,还是先说说人话。也算是对阿芳及其

师妹阿慧的回答。修行者应如何安排修行?修行不是突击,不是搞运动,不是一阵风一阵雨,故要有长远打算,要从长计议。首先,即修行的前提是要妥善安排好生活和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才谈得上修行。修行并非是一日可成仙,一日可得道的事,是终生的事,没有资粮的保障是修不下去的,也是修不成的,不能有任何幻想,不能幻想只要一修行就可不食人间烟火,那是不可能的。

释佛传给****的第一件东西是什么?就是钵,钵是做什么用的,就是吃饭用的。故修行者若要走上修行之路,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 尤其对于在家人,放弃生活和工作,一味去修行是无法修下去的。这点要切记! 第二点是,世间法的修炼危险性不大,出世间法的修行是极为危险的,世间流行功法转周天,任凭怎么转,没有什么危险,因为修不出去,怎么转也转不走,但出世间法的修行就不同了,中脉直上直下。所谓危险就是修出去了,修不出去就谈不上什么危险。

世上,尤其是众多居士,口口声声就谈修出去,修出去。修出去意味着什么?就是灵体走了,给人间留下一具死尸。故而不要轻谈什么修出去。释佛说,人身难得。故要好好生活,万万不可轻生。

搜索更多关于: 心经密解(妙航) - 图文 的文档
心经密解(妙航)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foer9qpyw5s23r4ajhu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