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名著阅读指导初探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0:05: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初中名著阅读指导初探

研究表明,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由于时代的隔阂,学生普遍对名著缺乏了解,缺乏亲近感。当今文化信息来源渠道多且快捷,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倾向于文化快餐,即便为了考试,他们也乐于接受各类\名著速读本\,对原著没胃口,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热情,是促使学生搞好阅读的关键。为把学生引进文学名著的殿堂,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第一,要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例如,笔者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发现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好奇,我顺势对学生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原著。\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反之,强行摊派阅读任务,常会令学生感到沉重的负担,从而对名著敬而远之。

第二,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比如,我开展了语文课前三分钟\推荐活动\,每堂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参与评比,每周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的文章,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全班阅读。时间长了,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学生觉得,不读点名著,似乎挺没品味。这样,从交流的需要出发,学生从名著中就能读出乐趣,读出成就感。

第三,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都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前段时间易中天讲三国,将曹操说成是可爱的奸雄,就引起了学生的热议,同学们各执一词,我就借此引导学生到《三国演义》中为自己的观点找根据。这样,学生怀着积极的心态到作品中去,阅读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文学名著,顾名思义是中外文学史上有定评的,在语言运用方面具有示范性特征的重要作品,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读名著不同于浏览浅显易懂的通俗读物,要读出成效来,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要教会学生静下心来,深入到作品的内部,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读名著就是在发现,如钱理群先生所说的\对作品所描绘的己知未知世界的发现和开掘\。所以我们要求学生阅读时心态要平和。目前,一些学生仅仅为了考试而阅读作品,阅读时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心里想着了解大概内容即可,头脑中猜测着会考什么样的题目。这样带着杂念,是读不出原著的味道的。我们要求学生阅读时集中精力,就像听柔美悠扬的古典音乐一样,让自己的心灵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去联想,去想像,去感受,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穷通作品的内涵,才能陶冶精神,增进智慧,提高语言感受能力,达到阅读作品的真正目的。

第二,教会学生不求甚解。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提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意即不必拘泥于 咬文嚼字而重在领会要旨,求其真谛。名著很多,光初中教学大纲要求的就有十几部,书海茫茫,自然无法处处求甚解,同时,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名著中某些内容,学生也无法做到求甚解。冰心先生曾说,少年时,读《红楼梦》的兴趣并不大, 贾宝玉总是女声女气,林黛玉终日哭哭啼啼,都使 她厌烦。人到中年,再读这本书,才读出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所谓常读常新,当年的不求甚解,并非毫无益处,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积累\,没有当初的感受和印象,也难有后来再读的滋味。因此,读任何一部作品,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哪些内容浏览,哪些内容精读。比如,在引

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我就要求学生务必精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篇目,品味鲁迅先生对过去人和事温馨的回忆,鉴赏鲁迅先生精湛的写作艺术;而其他如《狗· 猫·鼠》《元常》等篇目,由于写作背景复杂,文字又不易理解,我只要求学生不求甚解,领会主旨,读出鲁迅的批判精神即可。如果勉为其难,恐怕会适得其反。所以,在特定的情况下,\走马观花\也是一种聪明的做法。既照顾到阅读的实情,又为今后理解作品打下了基础。

第三,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默读、朗读、浏览、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我在上名著导读课时,常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写、抄、评,评介鉴赏,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门道。\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法,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当学生习惯用某种正确的方法解读文本时,学生就拥有一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能够自由地进进出出,将里面的风景看个究竟。

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第一,倡导自主阅读,要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名著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多义性。恩格斯在《致玛·晗克奈斯》一文中说\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里,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的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本名著,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解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我们要允许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比如,笔者曾放于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在学生通读作品之后,曾提问学生\你们从作品中读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读出了鲁迅的斗争精神, 有的说看到了一幅清末民初的世俗画,有的说感受到鲁迅温馨的回忆,有的说看到作品中理性的批判,有的说看到了鲁迅成长的历程·…..答案丰富多彩,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和个性的光芒。我想,如果一开始就给学生详细地解读文本,向学生灌输诸如作品的主题等这样的内容,学生就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了。当然,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便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本身就是思想

的碰撞和融合,通过交流,学生可以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使得交流成了学生自主阅读中必需和重要的手段。

第二,倡导自主阅读,要放于让学生自由地选择阅读书目。在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读书思路,明确读书方向,选择阅读篇目。《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学生自己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安心阅读,静心思考,最终有所收获。名著有许许多多,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追求,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学生按自己的眼光去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对名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名人传》《凡高传》《童年》等作品:喜欢探究动物的学生,可以读《昆虫记》《自然史》等作品;喜欢旅游的学生,可以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格列佛游记》等作品。总之,要给学生自主权,要引导学生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地制定读书计划。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在其中只是起辅助作用,切莫越姐代庖,否则,只能是越帮越忙。

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名著阅读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指导名著阅读是值得语文教师长期关注的问题。今后我将继续着眼于人的发展,潜心钻研指导艺术,带领学生走进异影纷呈的名著世界。

搜索更多关于: 初中名著阅读指导初探 的文档
初中名著阅读指导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gen33xbhi2ubi97rww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