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下)期末物
理试卷
副标题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0分)
1. 以下四种情况中,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的是( )
A.
压路机安装较重的碾子
B.
推土机安装较宽的履带
C.
铁轨下面垫枕木
D.
将篆刻刀的刀口磨得更锋利
2. 将磁铁放在不同位置,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图甲中,小球做加速直线运动,图
乙中,小球做曲线运动,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以下四种情景中,不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第1页,共24页
A.
冰壶运动员在比赛中摩擦冰面
B.
给门轴的合页处加润滑油
C.
用力拉车闸,自行车很快会停下
D.
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
4. 如图为游客躺在著名的“死海”里休闲地看书的情景,如此神
奇的体验,每年都吸 引大批的游客慕名而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图中情景可以看出,“死海”的海水密度比人体密度大 B. 游客对水的压力与受到的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游客往前踢水,人就会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游客浮在水面,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5. 下列情境中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安全带和安全气囊都是为了减小惯性,保护司机和乘客
B.
对车辆限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
中人没有惯性
宇宙飞船中,王亚平“一指禅”弹飞打坐的聂海胜,是因为太空
D.
人和滑板车一起飞跃,下降后人仍然落在车上,是因为人和滑
板车都有惯性
6. 跳伞是一项挑战自我的极限运动,如图所示为一位跳伞运动员在
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2页,共24页
A. 重力做功的功率不断增大 C. 运动员的机械能不断减小 B. 运动员的动能不断增大
D. 运动员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7. 如图,用弹簧测力计将一个重为5N的木块从斜面底端匀速拉至顶端,测力计示数
为1.25N.已知木块移动的距离为100cm,上升的高度为20cm,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对斜面的压力等于木块受到的重力 B.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C. 斜面对木块的摩擦力为 D. 克服摩擦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0.0分)
8. 历史上第一次证明大气压强存在且很大的实验是______实验。通常情况下,海拔越
高,大气压强越______,从低海拔地区转移到高海拔地区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的水银柱高度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 立交桥在现代交通系统中已经越来越普遍,如图所示,设计者通过盘旋而上的设计
巧妙地增加了立交桥的长度,这种设计可以达到______的目的。立交桥属于简单机械当中的______,生活中利用它的原理还有______(举例)。
10. 我国自主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在轨道上高速滑行时,
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比下方的空气流速______(选填“快”或“慢”)。如图为机翼的模型图,机翼上方受到空气的压力F1______下方受到空气的压力F2,飞机对地面的
压力______飞机受到的重力(后两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 如图,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压
力作用效果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程度来体现,这种实验方法称为______;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通过______来增大压力作用的效果。
12. 如图是一架遥控直升飞机,当匀速升空时,飞机的动能______,
重力势能______,机械能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13. 三峡升船机被称为“船舶电梯”,如图,过
船规模为3000吨级,最大提升高度为113
米。升船机由上闸门、船厢室段、下闸门组成,升船机利用______原理,3000吨是指排水量,表示船浮在水面上排开水的质
第3页,共24页
量,此时船所受的浮力是______N,当船从长江驶入大海时,吃水深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 如图为家庭用脚踏式垃圾桶,工作原理主要是杠杆的应
用,其中ABC是______杠杆,DEF是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用脚踩F处,桶盖就会掀起,脚从F处移开,桶盖在的作用下把垃圾桶盖住。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15. 如图,使用定滑轮将装有泥土总质量为10kg的沙袋匀速提升了
5m,上升的速度为0.5m/s,不计绳重与摩擦,求 (1)人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 (2)在这个过程中,人对沙袋做的功; (3)拉动绳子的功率。
2
16. 水平面上放置了一个高为15cm、底面积S1=15cm的圆柱形容器(容器的厚度不计),
2
装有深度为10cm的水,如图甲所示,将一个高为20cm、底面积岛S2=10cm的轻质塑料瓶(如图乙),缓慢地竖直压入容器中,直到碰到容器底部,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水溢出,求:
(1)压入塑料瓶前,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在整个过程中水对塑料瓶产生的最大浮力;
(3)将塑料瓶从容器中拿出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
第4页,共24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