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育调查研究方法概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5:21: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本项目:

1、总标题:简明扼要地说明调查表的基本内容。

2、横行与横标目,纵栏与纵标目。分别写在表的左方和上方,说明调查所要研究的问题和各具体项目的内容。

3、数据事实资料栏。一般位于表格右下方面积相对较大的一块区域,用以记录与调查相关的数据或事实资料。

4、表尾。用以注明调查单位,并留有书写调查员及填表者姓名和填表日期的空档。

5、附录。即填表说明,用以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填表的具体要求,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的及一些特殊项目的注释等。

附:表4-2 师范教育年度经费

单位: 省 地区 市/县 (千元) 财政 教育 师范教育支

项目 年份 支出 绝对值 增长率 绝对值 支出 增长率 绝对值 出 增长率 师范教育经费占教育事业费的比例(%) 填表说明:

(三)编制表格的具体要求

编制一套较科学适用的调查表,是确保高质量收集资料的前提条件,在编制表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编制表格之前应先根据研究课题系统安排研究的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能客观地反映每一个调查项目全貌及其蕴含特性的具体指标,确保表格内容的全面性。如要调查教师队伍状况,就应具体包括年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教育教学水平、工作年限、学科分布等具体指标。

2、表格标题应简明醒目。

3、表格内应留有足够的空间让被试填写答案。

4、为防止答案不确实,可设计相互参证的调查项目。如调查某地区学龄儿童入学率,应既有全地区适龄儿童数,又有入学儿童数,以便前后参证。

5、要认真填写“表尾”和“填表说明”。(具体内容参照“调查表的基本格式”)。 6、表格外观设计应做到形式整齐划一、经济美观、方便实用。

案例一: 独生子女的教育现状与思考

宁阳九中课题组/冯维山 路司南 张士彬

一、问题提出

当前,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和不断深入完美,我国人口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只生一个好”“少生优生”已成为当代人们的生育时尚。但优育观念滞后,绝大部分父母只注重对子女物质利益的满足和身体生理发育的关心,忽略了教育方法的恰当使用。由于孩子稀罕了,

独生子女就成为家庭的“小太阳”,成为家庭小世界的“核心人物”。他们倍受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而且自理能力差、“出手大方”、性格偏执、心理失调,导致他们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的个性,这都极不利于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实践和未来工作,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质量的高低。这是全民族大事,也是事关人类社会发展的大事,不能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探索一条有利于独生子女成长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更好地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合力,我们对当地193名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学及各自所处社会环境作了细致的调查访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抽样调查、收集有关中小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基本情况、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的教育环境、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水平等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统计分析,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研究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组把结果数字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与研究,在原有研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三、结果与分析

㈠家庭教育的理念盲区。我们课题组对155名独生子女作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为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的在家行为情况,并对162各家长进行了家庭专访调查,了解家长对子女的重视程度和教育方法使用情况。

表现分类(表一) 叠被子 洗衣 盛饭 打扫卫生 交往情况 总数 比率 17 25 113 34 42 79 29 38 88 64 82 9 165 253 357 21.3% 32.6% 46.1% 较好 21 一般 66 没有 68 家庭来源(表二) 较好 一般 没有做 农民:45个 数量 104 185 19 比率 63% 73.1% 5.3% 教师:51个 数量 52 63 137 比率 31.5% 24.9% 38.4% 工人:49个 数量 9 5 2 比率 5% 1.98% 56.3% 教育观念(表三) 有意识 一般 无意识 农民:62个 数量 23 30 9 比率 37.1% 48.4% 14.5% 教师:48个 数量 44 4 0 比率 91.7% 8.3% 0% 工人:52个 数量 28 22 2 比率 53.9% 42.3% 3.8%

从调查对象家庭来源看(表二、表三),来自农民家的孩子自理能力最好,教师子女次之,工人子女最差。但从家长教育子女重视程度上看,教师家庭教育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教育效能最高,而农民家庭最差,往往是急功近利式的或者是暂时性的,没有成套的教育体系而且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农家孩子受到的教育成效往往取决于学生自身受到某种感触的自我反省。教师家庭子女绝大部分是得到家长的提示与说服教育。在农民和工人家庭中一部分教育观念极缺,基本采取放任自流式或只使用简单加粗暴的管理方式,大伤子女的身心。具体表现如下: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四季无闲暇,有时吃饭也顾不上,称得上疲惫不堪。常常驱使子女帮忙做家务,甚至吆喝子女下田劳作,许多农民子女在家务及农田中表现极为出色,特别是女孩子基本相当于家庭的小童工,他们积极或被迫于家长威严参与到家庭的忙碌之中,受到多方位的训练,但是,应该看到这种对孩子无自主性、无明确的培养目的,其作用导向性极差,缺少习惯教育和自身政治文化素质的培养,是短期的训练。与此相反,农家教育情况出现两极分化的特征,有的家长为了使儿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摆脱世代为农的身世,对孩子的学业热情十足忽略对孩子的自理培养与品德修养的教育,迫使孩子只学习文化,不顾其他,扭曲了教育本质,为孩子的成长埋下了祸源。

教师子女受到的教育目的性较强,此类孩子在教师的有目的的教育和熏陶下时间观念、思想意识、知识结构均优于农家子女,他们在生活中时刻接受作为教师的家长的提醒和教育,总显得那么大方懂事、惹人喜爱。但也存在先天不足,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均较差,这些独生子女很少从事家务劳动的训练,而且作为教师的父母注重学生学习的欲望大于农民阶层,他们的期望是使子女能成为远远超过自己的高层知识分子,但忽略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大多数只重未来人才教育,在生活教育、动手能力培养上均未受到重视和锻练。

工人家庭在这两个方面均显不足,他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极为有限,且缺乏恰当的教育方法或方法不当,发展教育的目标狭隘,无长远策略,常规教育和目的性教育效果略显不足,而且在校表现优秀率较低,学习成绩总体水平不高。工人家庭的教育环境欠缺,教育方式以比为主,物质语言表现较浓。

从(表一)数字比较可以看出:学生在家庭中自理教育训练没有引起家长足够关心和注意。①许多家长认为“小孩子懂啥,大人紧紧手就行了”,这是教育观念的忽略;②“孩子尚小,该由大人照顾”,这种思想缺乏教育观念;③“从来没有想过要求孩子做家务事”、“只是唠叨”;④“大人忙,偶尔让孩子做家务事”,这是一种无意识、无训练目的的教育方法;⑤“让孩子学着干”,这种观念较为先进,体现教育的目的性,但其目的只是学会干,缺少培养的明确目标,即缺少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的教育思想,只是重在学会机械操作,与未来教育培养关系不甚明确。 总之,农民、工人家庭教育观念有待更新,教育方法有待完善,教育环境亟待创建;教师家庭教育应加强动手能力和思想品德教育。

㈡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在670名学生中我们抽查了100名独生学生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调查分析。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80%以上学生能说出我国的国旗、国微、国歌,78.7%的学生能具体说明国旗、国徽的具体造型和国歌的作者,96%的学生会唱国歌,知道升国旗的礼节,经调查得知,这些爱国方面的知识主要来自学校班主任的教育,很少是家长教导的,因此,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战场,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爱国主义教育在家庭教育上的忽略和局限性及狭隘性。

在遵纪守法教育方面:95%的学生能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以礼待人,具有健康的兴趣、爱好,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学校环境,这与学校、家庭的教育及学生自身素质分不开的。尽管在学校同样接受教育,5%的学生则较差,这反映出家庭教育的差别和学生素质的区别。

耐挫折教育方面:89%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克服困难等方面皆能临危不惧,有奋进精神。10%以上学生勇气不足,在挫折面前无所适从,畏难而退,心理素质较差,缺少战胜困难的信心。在女生中较为普遍,在男生中往往表现为不重视、不务实作风。

在和谐的人际关系方面:调查和问卷时发现,95%以上的学生服从教师管理、自觉接受教育、和同学和睦相处,从“怎样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一文调查中,学生对处理矛盾看法观点正确、恰当,不足之处往往反映在学生的忍耐程度较低,对个别双差生调查显示,关键时刻很难控制住自己的口、手,一触即发,发生打架斗殴行为,而事后又深感懊悔。这反映出学生的本质是好的,如木材一样,都是好木材,只是质地不同,这需要教师、家长的悉心调剂。学校也要加强常规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的练习教育,注重导向思考,安全保护教育中,不仅教育学生保护自己,也要教育学生学会保护他人,既要保护自己的身体,也要保护自己的心灵与健康心理,如同要想得到别人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一样。

四、几点思考

目前,许多家庭、学校比较关心、重视子女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对思想品行的培养力度不够,家长只为孩子的“前途”着想,学校则围绕学生升学率不断加压,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老师认为“一俊遮百丑”。青少年时期的家庭、学校教育在性质上均属基础教育阶段,因此其首要职责应是“做人”教育。

㈠家庭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对于人才一词有各种不同的解释,通常人们把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都叫做人才。列宁说过,人才就是“精明强干的人”,即人才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人,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因此在人才问题上应形成三种意识:升学不等于成才;落榜不一定不成才;路在脚下。社会的开放程度在不断扩大,特别是中国在加入WTO后,社会作为一个最大的舞台,给人们提供了极为广泛的成才和工作领域,“条条大路通罗马”,升学虽然是造就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但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每个正常孩子他都有自己的一定特长,发挥其特长才能更好地成为有用之才。俗话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总把孩子逼到家长定好的轨道上,是扼杀学生的生命力和发展力。作为家庭或教育行政部门都应广开“眼”路,分流管教,全面发展,注重物色,既要实现全面人和人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又要充分考虑人才发展的特点、方向,实现人才造就不拘一格的新观念。

要有意识地增强家庭教育中的法制观念。父母应充分尊重孩子的合法权益,遵守法律的有关规定,用正反两方面的教材经常引导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树立民主意识,重视平等观念,丢弃专制作风。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心理愿望,放弃居高临下的训斥和命令。有目的培养孩子常规作息习惯,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给予一定指导说明,让孩子明确所做此项家务的意义。

搜索更多关于: 教育调查研究方法概述 的文档
教育调查研究方法概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gqhm34x7t3x5if1klmb9gaib47vll009l1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