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应用多媒体,为作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独山县第一小学 莫廷霞
多媒体要求教师是导演,导演出一幕幕场景;是画家,用斑斓的色彩展开生动的画面;是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漫游……它能制造出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学生;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次地引导思维发散、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农村作文的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农村作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应用多媒体,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思想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激发表达的兴趣。
如:我在进行二年级作文教学《春天里的发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在课的开始播放了《春光美》MTV,让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都不同程度地触及了美丽的春天,多彩的春天,由此揭示主题《春天里的发现》,学生情绪高涨。再如,我校罗老师在上五年级作文《童年趣事》导入时利用描写儿童趣事的儿童歌曲将学生带入童年趣事的回忆当中,不光能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兴趣,而且还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使学生在这些轻快而童趣的歌声中产生表达的冲动。
二、应用多媒体,点燃学生的情感
于漪老师在谈到小学生作文是说:“每个人头脑里都有个活仓库,教师要善于给他们抽个头,插个路标,启发他们到仓库里找,找自己最熟悉、最有感情的东西。”我校的吴老师在上六年级作文《人间真情》时,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几段人间真情视频,如:公益广告《洗脚》、《灯光》,电视剧《暖春》片段,学生通过欣赏、谈感受不知不觉把他们带入一个富有真情实感的情境之中,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这样的生活画面,又顺势引导学生模仿:真情是一把结实的伞,为你遮风挡雨……的句式说真情,以此打开学生生活积累的仓库,让学生受到感染,感到有话可说,消除习作的畏惧感,产生表达冲动。这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的关键环节。吴老师通过这种方式、手段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让他们曾经历过的生活在他们的头脑中动起来、活起来,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然后吴老师又引导学生把生活中曾经温暖心怀的真情表达出来,自然水到渠成了。
三、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
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作文教学之中,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
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场景,有利于学生的创作发挥和思维拓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习作。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作文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直观的声音、影像:群星璀璨的星空,汹涌澎湃的大海,巍峨挺拔的群山,飞流直下的瀑布,广袤的大地,肥沃的田野……让学生有心弛神往之感,从而唤起学生倾诉的欲望和无穷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喜欢的小动物》时,我知道班上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小猫、小狗作为写作素材,为了改变这种选材上的枯燥和单一,我组织学生观看了动物情景剧《动物世界》,从系列剧中学生看到的动物,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有地上走的,天上飞的,还有水中游的……同学们看得兴趣盎然。看完后,再选定学生感兴趣的画面让学生反复地观看,细致的观察。通过这样做后,不少的学生皆找到了自己所喜爱的动物作为写的对象,并从外形特点到生活习性上,都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又如:五年级下册的看图作文《守门员》,有机会接触足球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我就组织全班的学生观看经典足球比赛实况录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足球场上的气氛,又组织学生阅读有关足球方面的文字资料,使其了解了足球的一些基本的常识,使学生对足球比赛有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再来指导学生看图作文。学生写起来就轻松多了。
四、应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掘地取材
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发现生活中到处是快乐,生活中充满了阳光。农村的孩子一般都很羡慕城市生活,喜欢城市生活的霓虹闪烁,高楼林立,公园里的鸟语花香,游乐场里欢声笑语。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城市的天更蓝,城市的水更清,城市的花更美,城市的菜更香……他们忽略了农村广袤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特有的劳动场景……在一次参加学校《我的家乡》的作文竞赛中,孩子们看到文题后一个个垂头丧气的,认为家乡除了几个小土包,几条小河根本就没什么好写的。于是在作文辅导的时候,我将我平时拍摄的家乡的风景照片制作成了课件,我发现孩子们都睁着好奇的眼睛,不由地啧啧称赞,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的家乡这样美丽啊!”平时都看厌了的景色此时变得这么美丽,连绵起伏的山峰,一望无际的田野,清澈见底的小溪,错落有致的村舍,五彩斑斓的野花……孩子们的眼前的家乡变得旖旎,变得神奇,他们从心里开始爱家乡,还用担心他们写不出美丽的文字赞美自己的家乡吗?
多媒体的应用让孩子们认识到了农村的可爱,认识到了农村里有许多可以应用的作文素材。现在我班上孩子们的作文素材都非常丰富,比如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夏夜捉萤火虫,下河捉小鱼等等都成了孩子们笔下一件件极富农村气息的趣事。
五、应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有的人说话的时候妙语连珠,字字珠玑,作文的时候妙笔生花,下笔如神。这都是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来源于浓厚的文化功底。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习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的孩子们手里的资料比较缺乏,比不上城里的孩子。而家长为孩子选择资料的时候也比较单一,不会选择丰富多彩的有益书籍,一般选择的都是作文书。这也成了农村孩子们作文的劣势。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多媒体可以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我在平时制作课件的时候,对作家生平,写作背景,以及教学中涉及到的相关资料都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设计,以便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同时这也是帮孩子们在积累。这样的教学长期坚持下去,能弥补孩子辅助资料的不足,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作文的时候厚积薄发。另外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我将文章中的新字生词,优美词句也用了多媒体进行展示,这样的展示能让孩子们的记忆更为持久,使他们可以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写成作文的时候才能游纫有余。但是单单这样还是不够的,我在平时注意从网络里下载一些对孩子们有帮助的资料,比如催人泪下的战斗英雄故事,言辞优美的散文小说,意义深刻的寓言故事,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趣味浓厚的科普故事……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让孩子们读读。这样也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帮孩子们积累了不少的语言。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孩子们不断积累,不断学习,写起作文来才不会出现表不达意的情况,更不会出现语言障碍。
六、应用多媒体,优化评改途径
俄罗斯文学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说:“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除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由此可见,修改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凭借多媒体,可以直观评改,优化评改途径。作文的批改、修订对教师而言,工作量大且效果不佳,运用电教媒体网络教学后,作文的批改、修订就直观、简捷、高效了许多。学生把它当作了学习上的好帮手。对于典型性问题的作文,我详细批改后,将文章在大屏幕上反馈给学生,既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又可以在互相借鉴参考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把写得好的文章制作成课件展示出来,进行范例讲评;也可把典型的病句、病例投映出来,进行分析、推敲。为鼓励学生习作中的点滴进步,每次作文后,我都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或整篇文章,制作成课件,注上姓名,让大家品味、欣赏,引导学生点评,并广泛讨论,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保持学生习作的热情,体验习作成功的欢乐,形成良好的写作内驱力。使写作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表达情感的一种激情和需要,一种展示才华的机会,一种不断学习他人和自我挑战的最佳途径。
总之,多媒体能制造出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学生;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次地引导思维发散、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农村作文教学如果能坚持不懈地运用这种形式进行训练,不光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拓宽了孩子们的习作思路,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为作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