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 【课标导引】 内容·标准 1 知识方面
(1)简述豌豆作实验材料的优点。
(2)描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程序。 (3)简述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
(4)举例说明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杂合子等概念。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2)交流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学习体会。 3 能力方面
(1)简述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实验依据,假设及推测,验证及结论。 (2)说出孟德尔收集、整理和解读数据的方法。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4)尝试进行杂交实验设计。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4)分离定律内容。 2.教学难点
(1)理解分离定律的内含。(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 (3)假说—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学海导航】学点·串讲 1、孟德尔的生平简介
奥国人,天主教神父,在1856年~1864年经8年的杂交实验,于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的观点,并揭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豌豆与杂交实验
(1)实验材料——豌豆适于杂交实验的生物学特征
① 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② 豌豆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 ③ 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受粉。 (2)人工杂交方法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 方法步骤:
① 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② 套纸袋、待花成熟; ③ 花成熟后,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柱头上。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再让F1自交得到F2
1
4、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的特点:独立的颗粒状,互不融合,在传递中不会消失,每个遗传因子决定着对应的性状。
★遗传因子的类型:显性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F1细胞中遗传因子又是怎样的?)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例DD、dd。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例Dd。
(3)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遗传因子在生殖细胞(配子)中成单存在。)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机会均等。 5、杂交实验的图解表示方法(一):交叉线法
6、测交的实验及其意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定义——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成。
2
说明:孟德尔用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相交,得到的后代共64株,其中高茎30株,矮茎34株,即性状比接近1:1。 7、分离定律的内容: 说明:分离定律为后人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解释的归纳总结,又被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主要内容为: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设计实验(理论认知) ↓
进行实验(提出问题) ↓
解释实验(作出假说) ↓
测交实验(验证假说) ↓
对比分析(验证结论) ↓
分离定律(实验结论) 考点·助力
1、弄清以下几组符号和概念的含义: (1)常用符号的含义
(2)交配类: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植物体中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上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个体相交,来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同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 (3)性状类: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3
性状分离:杂种的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实验鉴别方法:
区分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关键是掌握一条原则,即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发生性状分离。对于植物来说实验鉴别方法有三种;
(1) 与隐性纯合子相交(即测交法) a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b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2) 自交法 a 待测个体
b 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3)花粉鉴别法
a 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让待测个体长大开花后,取出花粉粒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酒
b 结果分析:一半呈蓝色,一半呈红褐色,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全为红褐色,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3、有关分离定律问题的解决思路:
分离定律的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正推类和逆推类
解决上述各类问题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首先考虑纯合子,特别是隐性纯合子 由于纯合子含有相同的遗传因子,因而在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因子的组成及性状推断上有直接明显的推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a 如果亲代中有显性纯合子(BB),则子代一定为显性性状(B_):BB×亲本 B_(显性)
b 如果亲代中有隐性纯合子(bb),则子代中一定含有b遗传因子:bb×亲本 _b c 如果子代中有纯合子(BB或bb),则两个亲本都至少含有一个遗传因子B或 b:_b×_b bb或B_×B_ BB
(2) 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推断
a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Bb)。 即Bb×Bb 3B_:1bb
b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Bb×bb 1Bb:1bb
c 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是显性纯合子。 即BB×BB或BB×Bb或BB×bb
4、一对等位基因的6种组合方式与后代性状比: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