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7:41: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一元论 C.唯物论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 A.生命物质的共性 C.有形物质的共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A.逻辑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B.辩证否定的原理 D.对立统一的原理

本套试题共分5页,当前页是第1页-

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B.二元论 D.唯心论

B.自然物质的共性 D.一切物质的共性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阶级分析法 D.精神分析法

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 C.分析、归纳、综合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lO.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A.经济关系 C.思想关系

B.政治关系 D.血缘关系

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B.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B.感觉、知觉、表象 D.识记、联想、假说

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艺术 C.政治

B.宗教 D.哲学

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人的价值追求 C.人的情感态度 15.具体劳动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16.价值规律是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 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 1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本套试题共分5页,当前页是第2页-

B.人的政治立场

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D.创造剩余价值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D.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C.销售阶段

20.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生产相对过剩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1.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 A.年利润量/年预付可变资本 C.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可变资本 22.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 .A.产业资本 C.借贷资本

B.商业资本 D.农业资本

B.年利润量/年预付不变资本 D.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 B.需求绝对减少 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B.生产阶段 D.流通阶段

23.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与之相 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 A.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C.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 24.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 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

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 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 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 25.“过剩资本”的出现是 A.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 C.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

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 D.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 B.董事会、理事会、职代会 D.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7.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A.黑格尔 C.费尔巴哈

B.圣西门 D.李嘉图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本套试题共分5页,当前页是第3页-

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共产主义

2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A.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30.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

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 B.共产主义社会 D.信息社会

非选择题部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

答:(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乏实践的观点,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忽视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2.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

(1)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简言之,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实践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客体、手段、结果都是客观实在,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43.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

答 核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观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最高和最后形态,而利己主义也发展到了顶峰,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主要特征: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44.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1.仅靠自认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2.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3.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意涉足的领域。

本套试题共分5页,当前页是第4页-

4.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 5.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6.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45.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一方面,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当前我们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就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迈进。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我国的成功实践,必然成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O分,共20分)

46.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 ①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党的根本宗旨。 ②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47.什么是绝对地租?它产生的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1)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包括租种劣等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即绝对地租。

(2)在资本主义农业中,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土地私有权垄断是指农业中的有限土地被私人土地所有者占有后,别人无法再去拥有对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私有权,从而形成了对土地的私有权垄断。首先,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业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其次,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3)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就是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5:CADDC 6-10:BABDB 11-15:BACDD 16-20:BDDAC 21-25:DCACC 26-30:DBDBA

本套试题共分5页,当前页是第5页-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gx3934aht8mqaq1rx9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