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驻波比解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3:47: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什么叫驻波比

电压驻波比 (VSWR)

VSWR 在移动通信蜂窝系统的基站天线中,其最大值应 ≤ 1.5:1。若 ZA 表示天

线的输入阻抗,Z0 为天线的标称特性阻抗 (WCDMA 天线一般 Z0 = 50Ω),则天线 的反射系数

也可以用回波损耗表示端口的匹配特性,回波损耗

. .( ) RL dB =20×lgG (1.4)

VSWR = 1.5:1 时,R.L. = 13.98dB。

天线输入阻抗与特性阻抗不一致时,产生的反射波和入射波在馈线上叠加形成驻

波,其相邻电压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就是电压驻波比。电压驻波比过大,将缩短通信距 离,而且反射功率将返回发射机功放部分,容易烧坏功放管,影响通信系统正常工作。

电压驻波比 (VSWR)

VSWR 在移动通信蜂窝系统的基站天线中,其最大值应 ≤ 1.5:1。若 ZA 表示天 线的输入阻抗,Z0 为天线的标称特性阻抗 (WCDMA 天线一般 Z0 = 50Ω),则天线 的反射系数

也可以用回波损耗表示端口的匹配特性,回波损耗

. .( ) RL dB =20×lgG (1.4)

VSWR = 1.5:1 时,R.L. = 13.98dB。

天线输入阻抗与特性阻抗不一致时,产生的反射波和入射波在馈线上叠加形成驻

波,其相邻电压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就是电压驻波比。电压驻波比过大,将缩短通信距 离,而且反射功率将返回发射机功放部分,容易烧坏功放管,影响通信系统正常工作

一个比较形象的解释,一般在传输线上的电磁波由行波(向前传输的波)和反射波构成,驻波比就是反映波停留的状态,如驻波比越大,波就越停留在原地,如果驻波比无穷大,就代表波是停留在原地.相反地,驻波比的倒数可以定义为行波系数,它表示波行进的状态,行波系数越大,代表波越向前行进.

电压驻波比(VSWR)是射频技术中最常用的参数,用来衡量部件之间的匹配是否良好。当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联络时,当然首先会想到测量一下天线系统的驻波比是否接近1:1,

如果接近1:1,当然好。常常听到这样的问题:但如果不能达到1,会怎样呢?驻波比小到几,天线才算合格?为什么大小81这类老式的军用电台上没有驻波表?

本文不打算重复很多无线电技术书籍中关于电压驻波比的理论叙述,只是想从感性认识的层面谈几个实用问题。

VSWR及标称阻抗

发射机与天线匹配的条件是两者阻抗的电阻分量相同、感抗部分互相抵消。如果发射机的阻抗不同,要求天线的阻抗也不同。在电子管时代,一方面电子管本输出阻抗高,另一方面低阻抗的同轴电缆还没有得到推广,流行的是特性阻抗为几百欧的平行馈线,因此发射机的输出阻抗多为几百欧姆。而现代商品固态无线电通信机的天线标称阻抗则多为50欧姆,因此商品VSWR表也是按50欧姆设计标度的。

如果你拥有一台输出阻抗为600欧姆的老电台,那就大可不必费心血用50欧姆的VSWR计来修理你的天线,因为那样反而帮倒忙。只要设法调到你的天线电流最大就可以了。

VSWR不是1时,比较VSWR的值没有意义

天线VSWR=1说明天线系统和发信机满足匹配条件,发信机的能量可以最有效地输送到天线上,匹配的情况只有这一种。

而如果VSWR不等于1,譬如说等于4,那么可能性会有很多:天线感性失谐,天线容性失谐,天线谐振但是馈电点不对,等等。在阻抗园图上,每一个VSWR数值都是一个园,拥有无穷多个点。也就是说,VSWR数值相同时,天线系统的状态有很多种可能性,因此两根天线之间仅用VSWR数值来做简单的互相比较没有太严格的意义。

正因为VSWR除了1以外的数值不值得那么精确地认定(除非有特殊需要),所以多数VSWR表并没有象电压表、电阻表那样认真标定,甚至很少有VSWR给出它的误差等级数据。由于表内射频耦合元件的相频特性和二极管非线性的影响,多数VSWR表在不同频率、不同功率下的误差并不均匀。

VSWR都=1不等于都是好天线

一些国外杂志文章在介绍天线时经常给出VSWR的曲线。有时会因此产生一种错觉,只要VSWR=1,总会是好天线。其实,VSWR=1只能说明发射机的能量可以有效地传输到天线系统。但是这些能量是否能有效地辐射到空间,那是另一个问题。一副按理论长度作制作的偶极天线,和一副长度只有1/20的缩短型天线,只要采取适当措施,它们都可能做到VSWR=1,但发射效果肯定大相径庭,不能同日而语。做为极端例子,一个50欧姆的电阻,它的VSWR十分理想地等于1,但是它的发射效率是0。

影响天线效果的最重要因素:谐振

天线系统和输出阻抗为50欧的发信机的匹配条件是天线系统阻抗为50欧纯电阻。要满足这个条件,需要做到两点:第一,天线电路与工作频率谐振(否则天线阻抗就不是纯电阻);第二,选择适当的馈电点。

让我们用弦乐器的弦来加以说明。无论是提琴还是古筝,它的每一根弦在特定的长度和张力下,都会有自己的固有频率。当弦以固有频率振动时,两端被固定不能移动,但振动方向的张力最大。中间摆动最大,但振动张力最松弛。这相当于自由谐振的总长度为1/2波长的天线,两端没有电流(电流波谷)而电压幅度最大(电压波腹),中间电流最大(电流波腹)而相邻两点的电压最小(电压波谷)。

我们要使这根弦发出最强的声音,一是所要的声音只能是弦的固有频率,二是驱动点的张力与摆幅之比要恰当,即驱动源要和弦上驱动点的阻抗相匹配。具体表现就是拉弦的琴弓或者弹拨的手指要选在弦的适当位置上。我们在实际中不难发现,拉弓或者拨弦位置错误会影响弦的发声强度,但稍有不当还不至于影响太多,而要发出与琴弦固有频率不同的声响却是十分困难的,此时弦上各点的振动状态十分复杂、混乱,即使振动起来,各点对空气的推动不是齐心合力的,发声效率很低。

天线也是同样,要使天线发射的电磁场最强,一是发射频率必须和天线的固有频率相同,二是驱动点要选在天线的适当位置。如果驱动点不恰当而天线与信号频率谐振,效果会略受影响,但是如果天线与信号频率不谐振,则发射效率会大打折扣。

所以,在天线匹配需要做到的两点中,谐振是最关键的因素。

在早期的发信机,例如本期介绍的71型报话机中,天线电路只用串联电感、电容的办法取得与工作频率的严格谐振,而进一步的阻抗配合是由线圈之间的固定耦合确定死的,在不同频率下未必真正达到阻抗的严格匹配,但是实际效果证明只要谐振就足以好好工作了。

因此在没有条件做到VSWR绝对为1时,业余电台天线最重要的调整是使整个天线电路与工作频率谐振。

天线的驻波比和天线系统的驻波比

天线的VSWR需要在天线的馈电端测量。但天线馈电点常常高悬在空中,我们只能在天线电缆的下端测量VSWR,这样测量的是包括电缆的整个天线系统的VSWR。当天线本身的阻抗确实为50欧姆纯电阻、电缆的特性阻抗也确实是50欧姆时,测出的结果是正确的。

当天线阻抗不是50欧姆时而电缆为50欧姆时,测出的VSWR值会严重受到天线长度的影响,只有当电缆的电器长度正好为波长的整倍数时、而且电缆损耗可以忽略不计时,电缆下端呈现的阻抗正好和天线的阻抗完全一样。但即便电缆长度是整倍波长,但电缆有损耗,例如电缆较细、电缆的电气长度达到波长的几十倍以上,那么电缆下端测出的VSWR还是会比天线的实际VSWR低。

所以,测量VSWR时,尤其在UHF以上频段,不要忽略电缆的影响。 不对称天线

我们知道偶极天线每臂电气长度应为1/4波长。那么如果两臂长度不同,它的谐振波长如何计算?是否会出现两个谐振点?

如果想清了上述琴弦的例子,答案就清楚了。系统总长度不足3/4波长的偶极天线(或者以地球、地网为镜象的单臂天线)只有一个谐振频率,取决于两臂的总长度。两臂对称,相当于在阻抗最低点加以驱动,得到的是最低的阻抗。两臂长度不等,相当于把弓子偏近琴马拉弦,费的力不同,驱动点的阻抗比较高一些,但是谐振频率仍旧是一个,由两臂的总长度决定。如果偏到极端,一臂加长到1/2波长而另一臂缩短到0,驱动点阻抗增大到几乎无穷大,则成为端馈天线,称为无线电发展早期用在汽艇上的齐柏林天线和现代的1/2波长R7000垂直天线,当然这时必须增加必要的匹配电路才能连接到50欧姆的低阻抗发射机上。

偶极天线两臂不对称,或者两臂周围导电物体的影响不对称,会使谐振时的阻抗变高。但只要总电气长度保持1/2波长,不对称不是十分严重,那么虽然特性阻抗会变高,一定程度上影响VSWR,但是实际发射效果还不至于有十分明显的恶化。

QRPer不必苛求VSWR

当VSWR过高时,主要是天线系统不谐振时,因而阻抗存在很大电抗分量时,发射机末级器件可能需要承受较大的瞬间过电压。早期技术不很成熟时,高VSWR容易造成射频末级功率器件的损坏。因此,将VSWR控制在较低的数值,例如3以内,是必要的。

现在有些设备具有比较完备的高VSWR保护,当在线测量到的VSWR过高时,会自动降低驱动功率,所以烧末级的危险比20年以前降低了很多。但是仍然不要大意。

不过对于QRP玩家讲来,末级功率有时小到几乎没有烧末级的可能性。移动运用时要将便携的临时天线调到VSWR=1却因为环境的变幻而要绞尽脑汁。这时不必太丧气。1988-1989年笔者为BY1PK试验4W的CW/QRP,使用长度不足1.5米的三楼窗帘铁丝和长度为1.5米左右的塑料线做馈线,用串并电容的办法调到天线电流最大,测得VSWR为无穷大,却也联到了JA、VK、U9、OH等电台。后来做了一个小天调,把VSWR调到1,但对比试验中远方友台报告说,VSWR的极大变化并没有给信号带来什么改进,好像信号还变弱了些,可能本来就微弱的信号被天调的损耗又吃掉了一些吧。

在不匹配的情况下 , 馈线上同时存在入射波和反射波。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同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加为最大电压振幅V max ,形成波腹;而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反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减为最小电压振幅V min ,形成波节。其它各点的振幅值则介于波腹与波节之间。这种合成波称为行驻波。

反射波电压和入射波电压幅度之比叫作反射系数,记为 R R=反射波幅度/入射波幅度=(Z L -Z 0 )/(Z L +Z 0 )

波腹电压与波节电压幅度之比称为驻波系数,也叫电压驻波比,记为 VSWR VSWR=波腹电压幅度V max /波节电压幅度V min =( 1 + R )/( 1 - R )

终端负载阻抗Z L 和特性阻抗Z 0 越接近,反射系数 R 越小,驻波比 VSWR 越接近于1,匹配也就越好。

其实任何一个交流信号,有波峰和波谷。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波谷

再则,交流信号的流动是有方向,也就是说它是不停的变相(改变方向)的,所以形成两个象限的图形,同上图。 周期信号以频率,也就是一定的时间间隔来改变交流信号的方向,当一个交流信号沿着导线将传输到无限远的某个地点时,会发生什么呢?想一想,广告之后,马上回来! 无限远的定义,在我所看过的中文书都没下这个定义,那我自己试试下下看, 0——————————————————0

v1 v2 0——————————————————0

当交流信号V1传输到V2的距离大于V1半个波长,我们说V2相对V1是无限远。

传输分析:

假定V1,V2的无限远的位置成立,当V1传送一个半周的信号(可以是正半周也可以是负半周,也就是上面几位所说的入射波)时,此处我假设传递的是正半周,因此正半周信号还没有到达V2时(如同子弹的有效射程),正半周已经结束了。

那么此时在V2得到的是这样一个信号,

0—————————————O————0

v1 z v2=v1-iz 0——————————————————0

也就是说,V1正半周结束点A到V2之间的导线被等效为一个阻抗Z,

当V1传输负半周时,实际上由A点向V1传递的(反射波),由于A点只是传输线,不存在回路,因此这项动作由V2代劳,我们再假定V2只是一个负载,那么V2回传的负半周小于V1的正半周,也就是所谓的驻波比。

驻波比表征就是传输线对信号的衰减量,或者说传输线的等效阻抗。

在不匹配的情况下, 馈线上同时存在入射波和反射波。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同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加为最大电压振幅Vmax ,形成波腹;而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反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减为最小电压振幅Vmin ,形成波节。其它各点的振幅值则介于波腹与波节之间。这种合成波称为行驻波。

反射波电压和入射波电压幅度之比叫作反射系数,记为 R 反射波幅度 (ZL-Z0) R =───── = ─────── 入射波幅度 (ZL+Z0 )

波腹电压与波节电压幅度之比称为驻波系数,也叫电压驻波比,记为VSWR

波腹电压幅度Vmax (1 + R)

VSWR = ────────────── = ──── 波节电压辐度Vmin (1 - R)

终端负载阻抗ZL 和特性阻抗Z0 越接近,反射系数 R 越小,驻波比VSWR 越接近于1,匹配也就越好

搜索更多关于: 驻波比解释 的文档
驻波比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h68b0qr0u4mg6283w9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