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音乐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3:54: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国音乐史

一. 古代音乐

(一) 远古

1、20世纪80年代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9000年可考历史。 2、原始音乐的基本因素:节奏

3、原始音乐往往与现实生活、巫术、宗教相结合。 4、《弹歌》反映原始狩猎生活。《八阕》反映原始农牧生活。 5、《云门》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6、《咸池》尧时期崇天(水鱼图腾)乐舞。浪漫主义气息。 7、《九韶》(《箫韶》):舜。原始社会最高水平。伴奏乐器:排箫。共九段。歌、舞、乐三位一体。孔子“尽美以,尽善也”。尽善尽美的由来。 8、远古时期的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 9、《大夏》夏朝。乐舞。大禹治水。《大濩》商朝。商汤伐纣。 (二) 周秦时期

1.(1)礼乐制度:周代周公制定的等级制度。 (2)礼乐机构:春官(史上第一个) 2.(1)乐舞:六代乐舞(黄帝《云门》、尧《咸池》、舜《箫韶》、夏《大夏》、商《大濩》、西周《大武》)小舞、散舞、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傩舞》秋季驱除瘟疫) (2)乐歌:雅乐(大雅、小雅)、颂乐(大典)、南音(长江中下游一代民歌)、郑卫之音(黄河流域郑卫宋齐民歌)、九歌(祭典,大型歌舞曲)、成相(劳动)。

3. (1)乐器:八音(按照制造材料性质划分)标志我国古代器乐艺术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2)编钟:战国时期达到历史性高峰。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编钟。

4. 乐律学理论:三分损益法(弦长为计算基础)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春秋时期。产生宫商角徵羽。 (三) 三国两汉

1. 汉代乐府: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大规模、大范围采集民间歌谣。

代表人物:李延年(汉代协律都尉)根据西域音乐创作“新声二十八解”。最早汲取西域音乐精华。

2. 相和歌:汉北方歌曲形式。特点:一唱众和,器乐伴奏。发展的最高形式:汉魏

“相和大曲”,(歌舞套曲)三段式歌舞曲。结构:艳、曲、解、趋、乱。 3. 乐器:吹管,弹弦(《广陵散》琴唱结合) 4. 音乐思想: (1)《乐记》:我国最早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理论著作。其中八篇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我国最早一部音乐美学专门性著作。”

(2)《声无哀乐论》:魏末,嵇康,自律色彩音乐美学著作。基本观点:音乐不能表达人的喜怒哀乐。

(四)两晋、南北朝

1.外国及外族的乐伎乐舞传入中原。 2.清商乐(清商曲或清乐):是相和歌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3.古琴:《广陵散》《酒狂》《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代丘明,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琴谱)

4.乐律学:何承天“新律”,苟勖“管口校正法”

(五)隋、唐、五代 1.宫廷音乐

(1)隋唐宫廷燕乐: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音乐。(隋代:七部乐、九部乐。唐代: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最后确立于玄宗时期。 立部伎:大型歌舞,伴奏。

坐部伎:小型歌舞,与歌唱、舞蹈同为演奏。

(2)唐大曲:歌舞大曲。综合器乐、歌唱、舞蹈,多段结构。结构:散序,中序、拍序或歌头,破或舞遍。

《霓裳羽衣舞》唐玄宗李隆基改编,唐代最著名歌舞大曲。

2.民间俗乐

曲子:来源于民歌,经过选择加工,近似艺术歌曲。

变文:唐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将佛经写成通俗文辞,有说有唱的话本。 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敦煌藏经洞的变文。 3.音乐机构:

(1)太常寺:大乐署(艺人训练考核)鼓吹署(管理仪仗中的鼓吹音乐) (2)宫廷管辖:梨园(专习法曲、器乐)教坊(训练、培养乐工) 4.乐器:最早的拉弦乐器:轧筝、奚琴 (六)宋、元 1.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凄凉犯》《杏花天影》《鬲奚梅令》《暗香》《疏影》 *我国现存最早的宋词谱集。 2.瓦舍(瓦市、瓦子、瓦肆)、勾栏:市民音乐活动中心。瓦舍:宋代大型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勾栏:百戏杂剧的演出场所。 民间艺人的行会组织:书会,社会。 3.说唱音乐:

(1)鼓子词:说唱相间或只唱不说。

《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北宋赵德麟 《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欧阳修

(2)诸宫调:由属于不同宫调的许多乐曲构成,说唱相间。 《刘知远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 4. 戏曲艺术

(1) 杂剧:兴起于北方。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 白朴《墙头马上》 王实甫:《西厢记》 马致远《汉宫秋》 郑光祖《倩女离魂》 (2) 南戏:南戏五大传奇:《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5. 乐器:胡琴(嵇琴或奚琴)

新乐器:三弦、云璈(今云锣)、火不思(西域传入)、兴隆笙(西洋管风琴) 器乐演奏形式:细乐、清乐、小乐器、鼓、教坊大乐

6. 乐律学:十八律:南宋,蔡元定。在理论上合理地解决了三分损益律的转调问题。 (七)明、清

1.民歌:收集工作由官府转到文人。 演唱形式:独唱、对唱、和唱。 2.说唱音乐: (1)鼓词(大鼓):流传于北方。分类:西河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 前身:鼓子词

(2)弹词:流派:陈腔(陈遇乾)俞调(俞秀山)马调(马如飞)

前身:宋代“陶真”

演唱形式:单档(1人)双档、三档,演员自弹自唱,坐唱。

3.戏曲

(1)四大唱腔:明代;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流传最为广泛); 《浣纱记》魏良辅,奠定昆山腔地位。 《临川四梦》:汤显祖;《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2)京剧:皮黄腔——西皮(高亢跳跃、轻快活泼)+二黄(低回缓慢、端庄凝重) 4.器乐: (1)古琴:《平沙落雁》《渔樵问答》 (2)琵琶:出现琵琶谱集。《华秋苹琵琶谱》——《十面埋伏》(继承自《秦汉》)《霸王卸甲》;武曲

(3)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十番锣鼓、十番鼓、潮州音乐、西安鼓乐、山西八大套、福建南音、北京寺院管乐

西安鼓乐(细乐):吹奏乐和锣鼓乐相结合。

坐乐:大型器乐演奏。笛为主,笙管为衬。节奏乐器起突出作用。

行乐:街道行进、庙会场合;站立演奏。形式简单。节奏乐器用来伴奏击拍。 乐谱:宋代俗字谱。

福建南音(南管、南曲、南乐): 艺术形式:清唱、器乐演奏

三大部分:曲(散曲)指(套曲)谱(器乐曲) 指:《自来》《一纸相思》《趁赏花灯》《心肝拨碎》《为君出》 谱(四季景色、花鸟昆虫、骏马奔腾):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

曲(抒情、写景、叙事):《山险峻》《出汉关》《共君断约》《因送哥嫂》 5. 少数民族歌舞音乐:木卡姆—维吾尔族;囊玛—藏族;白沙细乐—纳西族。 6. 乐律学和记谱法 (1)《乐律全书》:朱载堉。综合性巨著。律学、乐学、舞学、历学、算学。 新法密律:音乐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十二平均律”律学理论。 具划时代意义。

(2)工尺谱:昆腔基础上形成的。我国独有的传统唱名谱。以“上”为宫的七声首调唱名法。

二.近现代音乐

(一)说唱音乐:北京琴书、西河大鼓、河南坠子、四川清音 (二)戏曲:京剧,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 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地方戏:评剧、越剧、楚剧 (四) 民族器乐:

器乐合奏: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河北吹歌 代表作品:《步步高》《旱天雷》《行街》《放驴》

民间艺人:华彦钧(阿炳、无锡)杨元亨(河北)安来绪(陕西)舍拉西(蒙古族)

(五) 学堂乐歌

1. 内容: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爱国主义思想;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学生思想情感

和生活。

2. 特点:旧曲填词。选自欧美流行歌曲,军歌、学校歌曲、中国传统乐曲、民歌小调、

创作。

3. 社会意义: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开端,确立和传播集体歌唱形式,普及简谱,

介绍五线谱和西方知识,歌曲体裁对之后音乐创作影响大,培养了音乐人才,直接影响“五四”以后的音乐文化发展。 4. 代表人物和作品:

(1) 沈心工:我国第一批音乐教育家,最早编写乐歌教材的人之一。 代表作品:填词歌曲:《竹马》《体操—兵操》

创作歌曲:《革命必先革人心》《黄河》

(2) 李叔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代表作品:《音乐小杂志》中国最早的音乐期刊 填词歌曲:《送别》创作歌曲:《春游》《留别》《早秋》 (3) 曾志忞:开发、普及音乐的社会活动;编写学堂乐歌;音乐著述。 学堂乐歌:《练兵》《游春》《扬子江》《海战》《新》《秋虫》《教育唱歌集》 音乐著述:《乐理大意》《唱歌及教授初学者》《乐典教科书》(我国最早出版的较完备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音乐全书》《和声略意》 (六) 音乐理论

1. 王光祈:社会活动家,音乐理论家;德国波恩大学音乐博士。《中国音乐史》《欧洲

音乐进化论》《东西乐制之研究》 2. 丰子恺:艺术教育家。《音乐入门》《生活与音乐》《世界大音乐家与名曲》《音乐的

常识》

(七) 音乐创作:

1. 萧友梅: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宗师”

主要贡献:为中国20世纪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

音乐院——国立音乐院(标志我国音乐高等教育的开始)后改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国立音专),担任校长。

代表作品:群众歌曲:《五四纪念爱国歌》独唱歌曲:《问》合唱歌曲:《柏树林回旋歌》,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著作:《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中国历代音乐革命概略》;教材:《钢琴教科书》《和声学》《普通乐学》 2. 赵元任:“五四”时期语言学家、作曲家

代表作品:群众歌曲:《劳动歌》《呜呼!三月一十八》;独唱歌曲:《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合唱歌曲:《海韵》(徐志摩诗,赵元任曲;我国早期的一部代表性的大型合唱作品);钢琴曲:《和平进行曲》(中国人写的最早的钢琴作品) 3. 黎锦晖:“明月音乐会”兼任会长;“中华歌舞专科学校”兼任校长;首创儿童歌舞剧体裁。中国流行歌曲第一个创作者。 代表作品: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小小画家》 儿童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老虎叫门》 流行歌曲:《桃花江》《毛毛雨》《特别快车》 4. 刘天华:中国现代民族器乐领域杰出音乐家。

在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次把二胡搬上了音乐独奏舞台。 与萧友梅齐名的中国现代专业高等音乐教育的奠基人。 代表作:(1)揭示知识分子对反动统治不满和当时阴暗的生活现实:《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独弦操》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音乐史 的文档
中国音乐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h82r5nkzh7u3cn9al1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