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城市与城市化
章末综合检测(八)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吉林调研)下图为吉林市某年9月26日17时左右的热力地图(利用手机定位获取人流量制作成的地图,数值越大,人口越密集)。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最高数值出现在甲区域可能的原因是( ) A.商业区 C.医院
2.热力地图数据可应用于( ) A.火车站选址 C.住宅区规划
B.医院选址 D.肯德基选址 B.路口 D.火车站
解析:第1题,甲区域人流量远高于其他地方,结合时间可知,最可能是商业区。路口人流量在地图上只能呈现点状,而不是面状;医院人流量一般不会是全市最高的;吉林市火车站并非大型铁路枢纽,人流量不太可能为全市最高。第2题,热力地图反映的是人口的流动状况,商业网点最关注人流高峰区域,以便更有效开展商业活动。肯德基可以利用热力地图数据进行选址。
答案:1.A 2.D
(2018·贵阳适应性检测)下图示意我国中西部某地区的地租等值线分布,①②③三地分别为三个城市的商业中心且地租相等,相邻等地租线的差值相等。读图,回答3~4题。
3.当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时,H点地租可能( )
1
A.小于E点地租 C.大于F点地租
B.等于E点地租 D.等于F点地租
4.从地租变化的一般规律看,G地最可能是( ) A.住宅区 C.交通用地
B.工业区 D.农业用地
解析:第3题,①②③三地地租相等,则由中心向外变化幅度应相同,即M点与F点的地租相等。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则H点地租大于M点和F点,也大于E点,C项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G地离商业中心远,地租低,且面积大,最可能是农业用地,D项正确。
答案:3.C 4.D
(2018·郑州检测)读我国某城市的外部形态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城市位于( ) A.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
6.该城市的外部形态主要受制于( ) A.铁路、河流 C.铁路、地形
B.河流、地形 D.耕地、林地 B.河套平原 D.华北平原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地处平原(海拔100 m以下),西北部背靠黄河(西南—东北走向),西部有南北向高铁,则可以判断位于华北平原,故选D。第6题,该城市的城区分布集中在黄河和丘陵之间的平原,故选B。
答案:5.D 6.B
下图为江苏省某城市不同时期功能区分布图,该城市常住人口总规模2005年达60.5万人,2014年增至近百万人。读图回答7~9题。
7.从2005年到2014年,该城市住宅区的变化表现为( )
①面积扩大、分布集中 ②在功能上出现分化 ③向西部和南部扩展 ④用地更加集约 A.①③
B.②③
2
C.③④ D.①④
8.该城市工业区布局变化的合理性体现在( ) ①在空间上更分散,避免污染源过于集中 ②沿公路分布,降低运输成本 ③接近原料产地
④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污染轻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①④
9.该城市水域面积的变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是( )
①调节气温和湿度 ②减轻土地盐碱化 ③提高蓄洪和防洪能力 ④减少水土流失面积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③
解析:第7题,比较两图可知,从2005年到2014年,该城市的住宅区面积明显扩大 ,且相对集中于公路西侧、商业区外围,整体向西部和南部扩展。第8题,读图可知,该城市的工业区主要沿公路分布,这样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此外,该城市位于东亚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将工业区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可减轻工业区的废气对城区的污染。第9题,比较两图可知,该城市的水域面积有所增加,这可以调节该城市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可以增强其对河水的调节作用,提高蓄洪和防洪能力。
答案:7.A 8.C 9.D
(2018·南京模拟)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地表径流量增加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