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实习地点
1·1、实习目的: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对野外地质地貌有更深的体验,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
1·2、实习任务:火山地貌、海蚀地貌、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以及构造原理,矿物和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土壤种类判别和土壤PH测量、植物种类的判别,海岸地貌的识别,野外地质素描的练习,以及干湿温度表、风向风速表、气压的基本使用,
1.3实地考察地点:浃河口,门楼水库,马山,牙山,迎口山,芝罘岛 二、实习时间:2011年7月14日至2011年7月19日 三、烟台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E119°34′~121°57′,N36°16′~38°23′。烟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并与大连隔海相望。全市土地面积13745.9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643.60平方公里,全市共辖12个县、市、区,包括蓬莱、莱阳、栖霞、招远、龙口、莱州、海阳、长岛等8个县(市),芝罘、福山、莱山、牟平四个区。
'.
.
图1
(二)地形
境内地形复杂,烟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山地占总面积的36.62%,丘陵占39.7%,平原占20.78%,洼地占2.90%。低山区位于市域中部,主要由大泽山、艾山、罗山、牙山、磁山、蛤山卢山、山昔山、昆嵛山、玉皇山、招虎山等构成,山体多由花岗岩组成,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为昆嵛山,海拔922.8米。丘陵区分布于低山区周围及其延伸部分,海拔100-300米,起伏和缓,连绵逶迤,山坡平缓,沟谷浅宽,沟谷内冲洪积物发育,土层较厚。 (三)水文
全市海岸线曲长702.5公里,海岛曲长206.62公里,岛屿众多,以庙岛海峡分割渤海与黄海,以西渤海沿岸多为沙岸,低线平直;以东南海岸多属于岩岸,海岸曲折。境内河网较发达,中小河流众多,其中流域面积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有五龙河、大沽河、大沽夹河、王河、界河、黄水河和辛安河7条。主要河流以莱山山脉为分水岭,南北分流入海,北流如海的有黄河水、大沽夹河;南流的有大沽河、乳山河、黄垒河、母猪河等。由于山坡陡峭,源近流短,均系山溪性河道,其特点是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涨暴落。 (四)气候
烟台年平均降水量为651.9毫米,年平均气温11.8℃,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日照时数2698.4小时,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值5224.4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风速内陆地区3-4米/秒,沿海地区4-6米/秒,全市平均无霜期210天。烟台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濒临黄海和渤海之间,因而夏季空气比较干爽,冬季比较温润.全年平均气温12℃左右,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避暑和休闲度假胜地。
四.实习内容 (一)地层与地质构造
烟台处于华北鲁东隆起的东北部、胶北隆起的北部边缘,胶北隆起自元代以
'.
.
来,大部分地区进行着隆起抬升,不断地遭受外力的侵蚀。冲刷使烟台地层出露比较简单,主要有下元古界中变质的粉子山群地层,该地层有四组组成,自老到新分别是:张格庄组、巨屯组、岗俞组、芝罘组,此外还有中生代燕山时期入侵的花岗岩;北部沿海一带和山间平原则堆积着第四纪的冲积—洪积物、冲积—海积物。
烟台处于福山—黄务复向斜的位置,该复向斜轴部在福山至黄务一线,有粉子山群的岗俞组所成,南北两翼基本对称,其中烟台市区所在的北翼为单斜形式,故自南向北地层由新到老一次出露岗俞组,巨屯组张格庄组,北部芝罘组则又出现较新的芝罘组。各组地层片理产状多倾向东、南、或南西。
(二)、火山地质、地貌实地考察
地貌学野外实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详细了解、掌握了烟台地区火山的地质构造特征、地貌形态分布。主要包括:蓬莱地区、迎口山地区、马山地区等火山地质构造、地貌形态。 在晚第三纪至第四纪初的构造活动中,胶东半岛的龙口、蓬莱、福山、栖霞一带发生过强烈的火山构造活动,此次火山构造运动造就了如今可观的火山地质、地貌形态,以及熔岩地貌。其中,蓬莱一带是较为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
此次实习以蓬莱地区为重点: 1. 蓬莱地区火山岩地层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构造运动中,胶东半岛的龙口,蓬莱,福山,栖霞一带发生了强烈的火山活动,造成大片的火山岩分布及一系列火山,熔岩地貌,其中,蓬莱一带是较为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蓬莱地区的火山岩主要分布在西山--赤山--卧虎山一线以北至海边,西到迎口山,栾家口海滨,东延至红石山,铜井海滨,南部的马山,平山,芝山等地也有零星出露,火山岩带大致呈北东东--东西长条状分布,火山地层平缓地赋予粉子山群地层及其它地层之上,产状总的是向南倾,总厚度约200米。蓬莱地区火山岩岩性主要有熔渣状,气孔状,集块状及致密橄榄玄武岩,岩石所具有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榄石,单斜辉石,基质主要为细晶质或玻璃质,其化学成分中二氧化硅含量一般在41-46%,氧化镁含量为7-7.8%,氧化铝含量为14-15%,氧化钠含量为0.6-3.9%,氧化钾含量为0.34-1.76%。氧化钙含量为8.7%左右,从其氧化硅含量偏低,碱质含量偏高,以及橄榄石的大量出现,表明蓬莱玄武岩主要为偏碱性橄榄玄武岩。
2.蓬莱地区火山地貌蓬莱地区的主要喷发中心有迎口山,大王山,小红山,赤山,西山,红石山等,如迎口山即属于一典型的中心式喷发的火山锥。黄土状沉积之下为第一旋回的玄武岩,上赋予古老变质岩基底之上,变质基底上常有含铁锰结核的红色风化物粘土层,主要是致密橄榄玄武岩,最多时可有三次喷发第一次旋回的火山活动主要为熔岩喷涌,溢出的玄武岩覆盖于古老变质岩基底之上, 第二旋回的喷发地层在黄土状沉积层之上。这一旋回初期形成的多为火山碎屑岩,熔渣状,气孔状,集块状玄武岩,后期形成致密的橄榄玄武岩,该旋回中火山喷发最多可达5-6次。 在该期的喷发物构成十分明显的火山地貌形态,初期火山活动多为中心式喷发,喷发物为火山碎屑,熔渣状玄武岩及集结状玄武岩,形成火山锥形态,后期火山活动中心为中心式兼裂隙喷溢为主,玄武岩浆凝静流出呈熔岩流,熔岩被,形成玄武岩台地,如北沟镇-大王山-栾家口及铜井红石山一带,有些地方玄武岩直临海岸,形成陡峭的玄武岩海蚀崖柱。 以下是此次火山地质、地貌实习过程: 1.马山实习
'.
.
马山位于福山区门楼镇以南1公里左右,海拔166米左右,形成于古元古代,属于张各庄组,岩性是火山岩,是在老地层上爆发的。从下图可以看出马山有明显的分层,所以得出这座火山至少爆发过两次。
上层—柱状解理岩石为块状,颜色发灰,由熔岩组成,是典型的喷出岩形成高大的熔岩堆,火山类型是爆炸式的。下层—灰色的细晶质或非晶质的玄武岩为准,可见或是玻璃,其以灰石,橄榄石斜长石为主,还可见刚玉的斑晶-蓝宝石。火山类型是溢出式的,溢出时间长,而且溢出的岩浆多,属于复合堆。
2. 破损火山口: 在距蓬莱城5公里的公路边此处整体为一玄武岩台地,地层情况如下,出露地表的地层可分为三层,最上层为灰色玄武岩层,呈块状,具有垂直节理,厚度约为4至5米,中间为烘烤层,约为40厘米,与上层玄武岩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由地面至烘烤层约为4米,烤层之下为棕红色沉积地层,原为黄土,最下层为另一玄武岩层,厚度不详。如下图所示地层剖面可明显的看出是两次火山旋回的产物。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