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层:①大块状玄武岩 ②以火山灰,有小块玄武岩为主 烘烤层:③烘烤层,颜色较深 第二层:④黄土状层
第三层:⑤古老玄武岩岩层,属于粉子山群 烘烤层之下的玄武岩层为第一次火山旋回时期的产物,覆盖其上的黄土由于受高温灼烧而形成烘烤层。而烘烤层之上的块状玄武岩则为第二旋回时期的产物,后经流水侵蚀等作用形成该玄武岩台地。 3 迎口山实习
(1)简介:迎口山位于蓬莱市西南约12 km,北沟镇以东2 km处的三十里店,恰处于丘陵区与黄县断陷平原的交界地带.整体看迎口山略呈椭圆形(图2),南北约1km,东西约1.5km.其主峰偏于北侧,迎口山南山顶大约209米,东山顶高大约180米,北边山顶为247.3米左右。因处于台地平原之上,显得十分壮观突兀.火山锥体中部为一个大致呈圆形的火山口洼地,其底部平坦,直径约4O余米,山顶处通及大海,火山开口向西.火山口宽30米深20米,坡度25-26度,是个破火山口,迎口山南坡较为和缓,坡度15度左右;北坡较陡,尤其在山体中上部呈2O度~35度的直形陡坡.山体沟谷侵蚀,除西边切开火山口的那条沟谷外,山体周围还有5条较大沟谷切人山坡。迎口山是一典型的中心式喷发的火山锥,它受北东向断裂和近东西断裂所控,处于两组断裂交会处。紧靠北林院一下朱潘断裂东侧,呈不规则的马蹄形,海拔248米。火山口位于山南坡东西向断层上,大致呈东西椭圆形,由于流水的切割侵蚀,现已发育成西向开口的冲沟。火山喷发具有一定爆炸性,抛出大量火山弹,火山砂砾,火山灰等,继为熔渣状,集块状玄武岩的喷发,形成火山碎屑锥。下图为蓬莱西南部地质略图:
'.
.
(2)迎口山剖面迎口山周围的地层出露情况,在山南为厚层致密的玄武岩层,直至距山下约300m处,地表变为火山碎屑岩.迎口山北侧山下及北林院村旁,出露胶东群变质岩基底的片麻岩、片岩.而迎口山整个山体则都由熔渣状火山碎屑物及火山灰构成.在山体北侧山麓,因采石原因露出几个高约10m~2Om的剖面,清晰显示出迎口山火山地层的层序关系.其剖面分析如下:
'.
.
①灰黑色致密薄层状橄榄玄武岩仅见于北林院小地堑中,2米。 ②棕黄色砂质粘土,0.5—2.8米
③黑色,黑褐色火山碎屑,主要由火山弹,火山砾,火山灰组成,胶结疏松,稍
显层里,5.5米
④砖红色,紫红色熔渣状玄武岩,集块状玄武岩米 ⑤致密状橄榄玄武岩。
(3)形成成因分析:关于蓬莱地区火山活动的年代,存在着很不一致的观点,一种看法是将蓬莱火山系中的黄土沉积层视为早更新纪的黄土,并且认为火山地系最下部,变质岩基底之上的红色风化粘土层属于上新世.另外,在一些地方见到玄武岩之上发育中更新纪末的黄土装沉积.距以上地层接触关系认为:第一旋回的玄武岩形成于上新世第二旋回的玄武岩则形成于早更新末之中更新世纪.另外一种看法是:第一旋回喷发的玄武岩绝对年龄值为5.07-5.11百万年,介于中心世和上新世之间;第二旋回的玄武岩绝对年龄在4.39-4.64百万年.不是属于第四更新世,而是属于第三纪上新世早期形成. 从玄武岩及其中所夹的黄土层的岩性和地层关系综合考虑,我认为蓬莱地区火山活动的年代是从第三纪末延续到第四纪火山地层中的每个层次反映了火山喷发的一个韵律,则迎口山火山活动过程至少有五次以上的韵律.蓬莱地区的火山岩层中,普遍存在一层厚数米的棕黄色砂质黏土及沙砾层(或称黄土状土),表征着一次较长的喷发间断.据此,将蓬莱地区的火山岩分为上下两部分,它们是两个大的火山喷发旋回的产物.在迎口山北侧,可见底部黑灰色火山碎屑岩与下伏黄土状土的接触关系,因此迎口山当属于第二旋回火山喷发活动的产物.迎口山的火山岩构造大多是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原因是形成或喷发时速度快造成的,其中玄武岩具有保温,硬度小,抗风化的特点.在三十里店南坡较缓, 破火山口形成大约分为以下几种,后期的火山口不在原处,爆炸形成;火山停止喷发后岩浆房空虚,上面土壤由于重力下陷形成;
'.
.
火山锥在流水侵蚀作用下,把山坡切成一个沟形破火山口。 (4)结语
迎口山火山地层剖面厚度较大,出露较好,在山东半岛北部新生代火山活动还有许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的情况下,是进行区域新生代火山地质及地层研究的十分重要的地点.对于这样一座宝贵的古火山遗迹,以往很长时间其科学和景观价值并未被人们所认识.此处的火山灰、火山渣被当作制造水泥的原料长期开采,对山体的破坏十分明显.好在目前对迎口山的保护已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2000年后所有的采掘活动都已停止,迎口山也被蓬莱市政府确定为地质遗迹保护区.它是一座宝贵的古火山地貌遗迹。现在的迎口山山南坡坡度较缓,有大片的果林和梯田;山北坡坡度较陡,基本为刺槐林所覆盖,林木及林下灌草生长繁茂,郁闭度达95以上;山顶火山口处因地势平坦,则被辟为农田;另外,在山上及北面山麓,村民营建了数处养鸡场.目前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是采石场所造成的山体陡立面非常不稳,崩塌十分严重.这种重力侵蚀作用在不断蚕食着迎口山山体,需要引起当地政府及民众的关注。
(三)海岸地貌及河口地貌 1.连岛沙坝和古泻湖
此次野外实习主要对芝罘的连岛沙坝和古泻湖进行了调查,芝罘岛位于西烟台之北,原来是隔海相望的海中岛,经海积作用,形成了一条长约三公里的连岛沙坝,才与大陆相连成陆连岛。连岛沙坝两头宽,中间窄,最宽处520米。沙坝高度最大5.4米。从横剖面看,构成连岛沙坝的有四条卵石堤。连岛沙坝的北端与芝罘岛相连处(大瞳庄)还形成了一个古泻湖,面积0.154平方公里,组成泻湖的物质是青灰色、灰黑色的粉砂质泥和淤泥粉砂,富含有机质和贝克。这个古泻湖是连岛沙坝发育期芝罘岛南侧东西两边的沙嘴相向发育,最后连接起来,由于后来的不断淤积,现在仅呈一片低洼沼泽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