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诗帆:那为什么不都要求“会写”呢?
宗凯新:写太多了太累呗!那还用说!
唐老师:要求写的多了,你们负担太重,也不容易把字写好看。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让你们多认字,就可以多读书,如果识字量上不去,也没有办法读书呀!
梅诗帆:几年下来,我们已经学了不少的生字了,那我们怎么复习呀?字太多了,一个个地复习也复习不过来呀!
唐老师:这事倒是好说。你们把最近几个学期的语文书找出来,对照着书中的“生字表”系统地过一下,这样我想绝大部分的字你们都认识,都会写了。这一点应该没有问题。
宗凯新:可是,有些字我们就好像没学过一样,印象不深,这是怎么回事?
唐老师:其实“遗忘”是咱们人类很正常的一种心理现象。来,你们看看我手头的这张图——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个曲线揭示的就是“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当初我们学生字的时候,如果在最容易遗忘的时间比如三天、一周、一个月的时候及时复习,就会提高识记的效果;如果当时没有及时复习,就会忘得多一些。
梅诗帆:那如果有些同学“及时复习”这一点做得不好,该怎样补救呢?
宗凯新:那得费多少时间,费多少纸呀!
唐老师:那就看你们聪明不聪明了。你们可以把这几册书分成几部分来练,练习的时候利用课余的零碎时间就行。比如你们几个小伙伴到学校花园里玩的时候,就可以你给我提几
个字,我给你提几个字。
宗凯新:那我们走到哪还要把本子带到哪呀?
梅诗帆:你真笨,咱在地上用石子写也行呀,用小木棍在沙土地上写也行呀,或是做成识字卡片,随时拿出来玩儿。
甄豆仁:对了,我看见公园里头的老爷爷还用毛笔蘸着水在地上写呢,这多省纸呀!
宗凯新:你们这么一说,我还想起了好几个书法家的故事。南宋大将岳飞也是个书法家,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妈妈就让他用小木棍在沙盘上写字。还有一个书法家我忘了他叫什么名字,他是在柿子树叶上练字的!
唐老师:你说的那位书法家是唐朝人,叫郑虔。刚才咱说的是关于“字”的复习和积累,其实“词语”和“句子”的积累也是一样的道理。你们说,有哪些词语和句子需要我们多积累呢?
甄豆仁:每一课课后的“词句积累”、“读读记记”、“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和句子。
宗凯新:有些课后的问答题中也提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梅诗帆:我们学课文的时候觉得用得很好、平时又经常用到的词语和句子。比如课文中的那些成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什么的。
甄豆仁:还有《综合学习》中《读读背背》、《我的采蜜集》中的词语和句子。
唐老师:说到《采蜜集》我倒要提醒你们,书上有这个栏目可不是说只积累书上提供的这些东西就行了,而是提醒你们每个人养成积累的习惯,用本子也行,用卡片也行,把平时在课内、课外遇到的词语、句子甚至其他有价值的资料都及时地积累下来。经常翻看,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底气也会觉得越来越足呢!
来,你们看,这些就是我自己积累的卡片。这几张是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这一张是《常用的部首名称》,这一张是成语《话说“三长两短”》,这一张是《古代的“尊称”和“敬辞”》??我的电脑里面还有“采蜜集”这样一个文件夹,里面又分了一些子目录,给这些资料分了类。
甄豆仁:唐老师,我们都快毕业了,现在还来得及吗?
唐老师:活到老,学到老。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是永远都不会晚的,但是越早行动受益就越早。
宗凯新:这一点梅诗帆应该最有体会了。她的《采蜜集》都建了好几年了,已经有了几大本子了。有一次我去她家,还偷偷地看过呢!我记的里面还有“同音词”、“近义词”、“反义词”、“谐音故事”、“成语大观园”、“小幽默”好多内容呢!
梅诗帆:好嘛,你竟敢不经过我允许偷看我的《采蜜集》!气死我了!
唐老师:哈哈,这就叫“不打自招”呀!我看咱就“坦白从宽”吧。话又说回来,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采蜜集》,过一段时间在班里交流一下,展览出来,或是大家互相借阅,互相借鉴,这样你们不就都有了很多的《采密集》了吗?
宗凯新:唐老师,怎么听着你像在表扬我呢?
唐老师:你倒是挺不谦虚呀!来,你们看我在写字板上写的这两个字——聪明。这两个字就把我们学好语文的秘诀都说出来了: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口”说,用“心”想。天天(日)这样做,月月(月)这样做,持之以恒,就会变得“聪明”了。
梅诗帆:在语文课上,我们的老师也给我们讲过这两个字呢。
唐老师:那太好了。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的古人常说“心之官则思”,那时的人们认为人思考是用“心”来进行的,现在你们都知道了,人是借助“大脑”来思维的。这一点要搞清楚呀!
甄豆仁:唐老师,这次我们给您带来了黑板报,您知道下一次我们来的时候会给您带来什么吗?
唐老师:那我可不知道,你们这帮小精灵,我怎么猜得出来呢?
甄豆仁:其实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还没商量呢!
唐老师:又开始“逗”,你这个小东西!好吧,我期待着下一次看看你们的新创意。
宗凯新:唐老师好。今天我把我们家的数码相机带来了,请您看几张照片。
唐老师:好的。我看——《汉语拼音的几大用途》、《拼读、直呼哪个好?》、《“一指神功”要不得》、《音序查字法常见问题解答》、《连字母画动物》、《小资料:汉语中的变调现象》??不错,不错,这是你们根据上次咱们谈的内容办的黑板报吧?这里面还有咱们没谈到的“变调”现象呢!看来你们的学习还真主动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