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学知与行》练习题以及参考答案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9:53: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80.二十四节气中,春季的节气有( ACD )

A立春 B小满 C雨水 D惊蛰

81.完备的科举考试包括哪些层级?( BCD ) A童生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 82.十二生肖包括下列哪些:( ABCD ) A鼠 B虎 C龙 D猪 83.古代婚姻讲究“六礼”,即六种程序和礼仪,除了纳采、问名,还包括:(ABCD) A纳吉 B纳征 C请期 D亲迎。

84.古代的“五谷”,除了黍,还包括:(ABCD) A稷 B麦 C菽 D稻

85.古代的“六畜”,除了马、牛,还包括:(ABCD) A羊 B猪 C狗 D鸡

86. 古代的“五音”指五声音阶,包括宫(ABCD) A商 B角 C徵 D羽

87.“六书”指汉字六种造字方法,除了象形、指事,还包括:(ABCD) A会意 B形声 C转注 D假借 88.“花中四君子”指(ABCD)

A梅 B竹 C兰 D菊。

89.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ABCD)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判断题

1、儒家被列为九流十家之首。(√ ) 2、孔子的思想以“和”为核心。( × )

3、孔子的思想在政治上继承东周以来的敬德保民思想。(× ) 4、儒学不仅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 ) 5、孔子主张学习内容要博、广,不能偏颇、单一。(√) 6、范蠡是越王勾践时的大将军。(√) 7、吕端是南宋时的贤臣。(× ) 8、伯夷与叔齐是殷朝末年人。(√ )

9、伯夷与叔齐是亲密朋友关系。(× ) 10、蒋琬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臣。(√ )

11、“仰之弥高,钻之弥深”是对老师学问的赞美与推崇。(√ ) 12、《论语·乡党》中言“唯酒无量”是指孔子酒量惊人。(× ) 13、《论语》中认为,学诗可以培养集体观念。(√ ) 14、“过犹不及”出自《道德经》。(×)

15、“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自《孟子》。(× ) 16、“吾日三省吾身”出自颜回之口。(× )

17、“执中无权,犹执一也”语出《孟子》。(√ )

18、“逝者如斯夫”中逝者是指死去的先烈。(× ) 19、“过犹不及”是指事情做过了头就不好了。(√ ) 20、“脍不厌细”是指鱼肉不嫌切得细。(×)

2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自《论语·乡党》。(× ) 22、“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出自《论语·子罕》。(√) 23、孔子是在楚国闻《韶》乐。(×)

24、孔子认为,无论什么原因,只要“父母在”,都应“不远游”。( ×) 2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后半句是指小人总是忧愁不安。(√) 26、《论语·子罕》中提到,孔子有固执己见的毛病。(×) 27、佾是指古代的舞蹈,每行八人为一佾。(√) 28、“君子周而不比”是指君子不喜欢与人比较。(×) 29、“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语出子路。(× ) 30、“礼之用,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

31、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 ) 32、“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 ) 33、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 34、国学是指过去的学问。(× )

35、数千年来,中国人做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

36、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其中以经部、史部为主。(× )

37、简而言之,国学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 ) 38、国学一词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直存在着的学术名词。(×) 39、训诂学是中国人做学问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 40、国学是中国人的性命之学。(√)

41、诸子百家思想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 42、国学主要是文献之学。(× )

43、国学中的每一种学问都有不完美之处。( √) 44、道家与道教本质上是一回事。(× )

45、不了解儒家就不能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与精神源泉。(√) 46、现如今,我们可以将国学精神搬来作为时代精神。(√ ) 47、近代陈独秀曾提出“整理国故”以“再造文明”。( ×) 58、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知识共同体。(√ ) 49、文学性较强是《孟子》的一大特色。(√) 50、《孟子》仍是语录体著作。(√)

51、孟子认为“人皆可以尧舜”。( √ ) 52、“仁者无敌”一词出自《论语》。(× )

53、孟子认为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

54、孟子的性善论是其仁政学说的基础,而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 55、孟子告诫学生:“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56、《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57、孟子以“人性恶”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 ) 58、庄子为春秋时宋国蒙城人。(×)

59、庄子所持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 √) 60、庄子具有通达的生死观。(√ )

61、庄子主张在精神上逍遥自在,但在形体上需要有所约束。(× ) 62、庄子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

63、司马相如是今天湖北人。(× )

64、一个人的成就是可以由他的生活态度来决定的。(√ ) 65、庄子认为不应该勉强别人去成功。(√)

66、道家主张削弱人的个性,以求得人的共性上的和谐。(×) 67、儒家强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

68、庄子从不借鉴儒家的观点来阐明自己的主张。(√ )

69、道家学说是道教创立和传承的,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 ) 70、韩非子是春秋时期韩国人。(×)

71、“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之外,再加《乐经》。(√) 72、《大学》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的孔子关于“初学入德之门”的讲解。(×) 73、孟子以“人性恶”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

74、《论语》是孔子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首创语录体。(√) 75、孟子的性善论是其仁政学说的基础,而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76、老子指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而且揭示了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规律。(√)

77、韩非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人性好利而恶害。(√)

78、《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79、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被尊为“亚圣”,他们合称孔孟。(√)

80、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81、孟子告诫学生:“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 )

82、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

8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了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84、二十八星宿指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

85、《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86、道家学说是道教创立和传承的,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 87、《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88、古时,不同的朋友关系,有不同的称谓: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 (√)

89、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90、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91、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 92、《论语》反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错)

93.科举中“连中三元”指乡试中解元、会试中会元、殿试中状元。(√) 94.《康熙字典》是我国字书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字典”为书名的著述。(√) 95、“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 96、《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9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说明荀子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如果能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98、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国学知与行》练习题以及参考答案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hn2p5gd9e7d82u9y9ac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