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息,改革开放40年来,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30.2平方米,居住条件和质量显著提升。近年来更是通过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千方百计解决居民住房难的问题。随着棚户区改造和贫困地区危旧房改造项目推进,许多居民家庭告别低矮、破旧、设施简陋的住房,迁入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楼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但是由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物质生活的需要,现有住房居民除了希望有更好的居住环境,仍旧期望住房面积的增加。
生活设施更完善的期望占现有住房居民选择的16%,基础设施已经基本满足。人们正在逐渐开始追求更加完备的生活设施,希望拥有更加智能、科技和现代化的家庭空间。
数据显示调查对象对居住地交通更加便利的期望达到8%,装潢更好达到7%,其他更多方面有17%,这些对未来居住地的美好期望都是基于个人目前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更进一步优化,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境下,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下,解决住房小康的问题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
.
[2]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3]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附录
.
.
.
.
.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