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风口燃烧带和风口回旋区 答案:炉缸内燃料燃烧的区域称为燃烧带;在鼓风和炉内料柱的共同作用下每个风口前形成的一个疏松而近似于梨形的空间称它为风口回旋区。 11. 低温还原粉化率(RDI)
答案:高炉原料,特别是烧结矿,在高炉上部的低温区域严重裂化,粉化,使料柱空隙度降低。一般以粉化后小于3mm所占的比率作为低温还原粉化率。 12. 高炉内的循环富集现象: 答案:高炉内的循环富集;碱金属在炉腹被还原,一般约70%入渣,30%挥发后随煤气上升,一部分逸出炉外,一部分则被氧化成氧化物又随炉料下降到高炉下部,再次被还原、挥发、氧化形成循环富集。 13. 高炉炉渣的熔化性?
答案:熔化性是指炉渣熔化的难易程度,可用熔化温度和熔化性温度两个指标来衡量。熔化温度是炉渣固液相间的转化终了温度。 14. 休风率
答案:休风率是指高炉休风时间占高炉规定作业时间的百分数。 15. 鼓风动能 答案:从风口鼓入炉内的风,克服风口前料层的阻力后向炉缸中心扩大和穿透的能力称为鼓风动能,即鼓风所具有的机械能。 16. 硫负荷
答案:冶炼每吨生铁时,由炉料带入的总硫量。 17. 软熔带
答案:炉料从软化到熔融过程的区域。是高炉内煤气阻力最大的区域。 18. 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
答案:风口前焦炭燃烧所能达到的最高平均温度,即假定风口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化学热)以及热风和燃料带入的物理热全部传给燃烧产物时达到的最高温度,也就是炉缸煤气尚未与炉料参与热交换前的原始温度。 19. 高炉有效高度 答案:高炉大钟下降位置的下缘到铁口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高炉有效高度;对于无钟炉顶为旋转溜槽最低位置的下缘到铁口中心线之间之间的距离。 20. 热滞后现象
答案:喷吹量增加后,炉缸出现先凉后热现象,即燃料在炉缸分解吸热,使炉缸温度降低,直到增加的燃料量带来的煤气量和还原性气体(尤其是H2量)在上部改善热交换和间接还原的炉料下到炉缸,使炉缸温度上升,这种现象叫热滞后现象,这一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叫热滞后时间。 21. 置换比
答案:单位体积质量的燃料所能替换的焦炭量 22. 炉料透气性指数
答案:煤气通过料柱时,单位压差允许通过的煤气量 23. 铁量差
答案:实际出铁量与理论计算出铁量的差值(不大于10%~15%) 24. 正点出铁率
答案:指按时打开铁口并在规定时间内出净渣铁 25. 焦碳负荷
答案:每批炉料中铁矿石的总重量与焦炭重量之比
26. 焦炭的冶炼强度
答案:焦炭冶炼强度是指每昼夜、每立方米高炉容积消耗的焦炭量,即一昼夜装入高炉的干焦炭量与容积的比值。 27. 高炉一代寿命
答案:通常指从高炉点火开炉到停炉大修,或高炉相邻两次大修之间的冶炼时间。 28. 装料制度
答案:指炉料装入炉内的方式方法的有关规定,包括装入顺序、装入方法、旋转溜槽倾角、料线、和批重。 29. 风口平台
答案:在风口下方沿炉缸四周设置的高度距风口中心线1150mm~1250mm的工作平台,称为风口平台。 30. 撇渣器
答案:又称砂口,它位于出铁主沟末端,是出铁过程中利用渣铁密度不同而使之分离的关键设备。
31. 铁水主沟
答案:指铁口泥套外至撇渣器的铁水沟. 32. 熔化性温度
答案: 炉渣从不能自由流动转变为能自由流动时的温度。 33. 高压操作
答案:提高炉顶煤气压力的操作称为高压操作凡炉顶压力超过30Kpa.均为高压操作 34. 理论燃烧温度
答案:就是在与周围环境绝热(无热损失)的条件下,所有由燃料和鼓风带入的显热(物理热)及其碳素燃烧放出的化学热,全部传给燃烧产物—炉缸煤气,这时煤气达到的温度称为理论燃烧温度。 35. 出铁正点率
答案:是指正点出铁的次数与总出铁次数之比。 36. 铁口角度
答案:铁口孔道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37. 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
答案:单位容积高炉每昼夜生产的合格生铁数量。 38. 焦比
答案:高炉每冶炼一吨合格生铁所耗用焦炭的吨数。 39. 熔化温度
答案:是指熔渣完全熔化为液相时的温度,或液态炉渣冷却时开始析出固相的温度。 40. 炉顶布料
答案:亦称上部调剂,是使煤气和炉料达到良好分布的一种调剂手段,根据高炉装料设备的特点,按原燃料的物理性质及在高炉内的分布特性,改变炉料在炉喉分布的状况,控制煤气流的合理分布,最大限度地利用煤气的热能和化学能。 五、计算题
1. 矿批重40t/批,批铁量23t/批,综合焦批量12.121t/批,炼钢铁改铸造铁,[Si]从0.4%提高
到1.4%,求[Si]变化1.0%时,(1)矿批不变,应加焦多少?(2)焦批不变减矿多少? 解:
(1)矿批重不变
△ K=△[Si]×0.04×批铁量=1.0×0.04×23=0.92t/批 (2)焦批不变
△ P=矿批重-(矿批重×焦批重)/(焦批重+△[Si]×0.04×批铁量) =40―(40×12.121)/(12.121+1.0×0.04×23) =2.822t/批
答:矿批不变,应加焦0.92t/批;焦批不变,应减矿2.822t/批。
2. 有效容积1260m3高炉,矿批重30t,焦批重8t,压缩率为15%。
求:从料面到风口水平面的料批数(冶炼周期),(r矿取1.8,r焦取0.5,工作容积取有效容积的85%)
解:工作容积1260×0.85=1071
每批料的炉内体积=(30/1.8+8/0.5)×0.85=27.77m3 到达风口平面的料批数=1071/27.77≈39 答:经过39批料到达风口平面。
3. 620m3高炉焦批3850kg,焦丁批重200kg,矿批15000kg每小时喷煤8000kg,每小时跑6批料,求焦炭综合负荷。
解:焦炭综合负荷=15/(8/6+3.85+0.2)=2.79 答:焦炭综合负荷是2.79。
4. 某高炉要把铁水含硅量由0.7%降至0.5%,问需要减风温多少?(已知100℃±焦比20kg,1%si±焦比40kg)
解:由1%si±焦比40kg知0.1%si±4kg所以 减风温(100×8)/20=40℃ 答:需要减风温40℃。
5. 请按下列要求变料 已知:
矿批20t(全烧结矿),焦批6350kg(干),不加熔剂,生铁含硅0.6%,炉渣碱度1.15,生铁含铁94%,石灰石有效熔剂性50%,当矿批不变,焦比不变时,换用球团矿2000kg,计算焦炭,熔剂的变动量(不限方法)。 解:
矿批不变,焦比不变,设变料后焦批为X
X=6482kg(取6480kg)
焦批增加量6480-6350=130kg 用2t球团矿代替烧结矿则 方法一:
原烧结矿含SiO2:2000×8.7%=174kg 原烧结矿含:CaO:2000×11.75%=235kg 球团矿含SiO2:2000×9%=180kg 球团矿含CaO:2000×0.6%=12kg 新增焦碳含SiO2::130×7%=9.11kg 设增加灰石量为y:
Y=481kg(取480kg)
焦炭变动量为130kg,熔剂变动量为480kg 方法二:
烧结矿含SiO2:18000×8.7%=1566kg 球团矿含SiO2:2000×9%=180kg 焦炭含SiO2:6482×7%=453.74kg
还原si消耗SiO2:(18000×53%/94%+2000×64%/94%)×2..14×0.6%=147.8kg 总SiO2=1566+180+453.74-147.8=2051.94kg 烧结矿含cao量:18000×11.75%=2115kg 球团矿含cao:2000×0.6%=12kg 设所需石灰石量为y,则: Y=465kg(取470kg)
注方法一中未考虑变料后铁量增多还原si消耗的SiO2也多。 答:方法一与方法二中熔剂的变动量分别是480kg、470kg。
6. 380m3高炉干焦批重3.2t,焦炭含碳85%,焦碳燃烧率为70%,大气湿度1%,计算风量增加
200m3/min时,每小时可多跑几批料?
解:含氧量增加:200(0.21+0.29×1%)=42.58m3/min
每批料需氧气量:3.2×1000×0.85×0.7×[22.4/(2×12)]=1776.4m3 每小时可多跑料(42.58×60)/1776。4=1.44批 答:每小时可多跑1.44批。
7. 高炉吨铁发生干煤气量为1700米3/吨,煤气中含N2为56%,鼓风含N2为78%,焦比380公斤/
吨,焦炭中含N2为0.3%,煤比110公斤/吨,煤粉中含N2为0.5%,试计算顿吨铁鼓风量为多少?(不考虑炉尘损失)
解:按N2平衡计算吨铁鼓风量为:
答:吨铁鼓风量为1218.78米3/吨。
8. 高炉CO利用率为0.49,炉顶干煤气H2含量为3%,请根据H2利用率与CO利用率的相关数值(η
H2 = 0.88ηCO + 0.1)计算出H2的利用率及H2还原生成的H2O量。 解:ηH2 = 0.88 × 0.49+0.1 = 0.53 生成的H2O量为
答:H2的利用率是0.53。H2还原生成的H2O量3.38%。
9. 某高炉有效容积2500m3,焦炭固定含量85%,Cф燃烧率=0.65,干算系数W=1.1,冶炼强度1.1,
请计算风口前碳燃烧所需风量为多少? 解:Vb=(W÷0.324)Vu?i?CK?C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