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统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7:05: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难点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复习激趣,导入新课

1.引导回忆、背诵以前学会的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2.出示诗题:村晚。

(1)解题:启发学生用逐字理解、补充意思的方法读懂诗题,初步了解这首诗描绘的画面。 (2)简介作者:雷震,宋代诗人。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指导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指名让学生分句朗读,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指导识记。 (2)读好诗句: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草满/ 池塘// 水满陂, 山衔/ 落日// 浸寒漪。 牧童/ 归去// 横牛背, 短笛/ 无腔// 信口吹。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1.默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交流议答,使学生明确: (1)草满池塘水满陂。 a.指名读。

b.谁能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池塘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池塘里涨满了水。) (2)山衔落日浸寒漪。 a.指名读。

b.这一句诗里的“衔”是什么意思?(衔:口里含着。)

c.“山”如何“衔”落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好像被山咬住了。)

d.“寒漪”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寒漪:“漪”指水中的波纹。“寒漪”是指傍晚夕阳下的暗绿色波纹。)

e.谁能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再把一、二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池塘四周长满了绿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处的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a.指名读。

b.“牧童”指什么人?(这里指放牛的孩子。) “归去”表示回到哪里去?(回到村子里去。)

看图:“横牛背”你是怎么理解的?(横坐在牛背上。) c.指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放牛回来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用短笛随口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四、体会情感,背诵古诗

1.整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整首诗围绕“村晚”二字,描绘了一幅恬静闲适的乡村晚景图。从中体会到了诗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2.带着感情自由朗读古诗。 3.指名背诵:比一比谁背得快。 4.全班一起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村晚 [宋]杨万里

景:草、水、山、落日→恬静闲适 牧童:横牛背、信口吹→调皮可爱

进入了五年级,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并不陌生。因此在学生初读古诗时,我提示容易出现错误的字的读音,引导学生复习古诗的一般的学习方法。由于以往一直都在渗透古诗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很自然就回忆起了:解释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按照此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由读到悟,在整个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古代儿童那种自由安闲的生活,但是无法很好地诠释诗的大意,必须依靠老师的一些引导方可说出,说明学生在理解、想象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如果这节课能够使用多媒体随时展现儿童玩耍的情景,使画面活起来,再结合文字教学,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容易。

2 祖父的园子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漂亮、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就像作者所说,“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这里的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正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同年快乐、自由生活的怀念之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以及赏析、品悟课文内容的能力。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他们对作品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他们的心灵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通过讨论,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与作者基本达成共识。充分自主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1.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交流园子里的景物,作者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以及作者的心情,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4.可以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描写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体会作者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园中景物的描写,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1.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2.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外阅读《呼兰河传》。

2课时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自主学习生字、 新词的能力。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童年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和事让我们念念不忘。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作者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快乐童年生活。(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明确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园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作者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是自由的,作者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再读课文,梳清条理

1.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2.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4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第15~16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第17~19自然段)。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摘录优美的句子。 2.熟读课文。

祖父的园子

1~3 记忆中的园子 4~14 快乐的园子 15~16 自由的园子 17~19 温馨的园子

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重点

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一、复习导入。

1.认读本课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熟练,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美丽、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 三、走进课文,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1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 ②用一个词语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情。 (2)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儿。

①默读课文第4~14自然段,画出作者干活和玩闹的句子,细细地品味。

a.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b.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反而把它踢飞了。

c.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

d.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②讨论:作者在园子里到底是玩闹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闹,玩闹就是干活,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心情。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园子里的那份自由。 a.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b.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c.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d.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e.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f.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作者快乐的心情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美丽、快乐、自由、温馨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天的,祖父、后园、作者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座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

3.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祖父的园子

统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hpxf2crvf47hq70zb090vngk58yua010ic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