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公园雕塑调研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6月26日 调查地点:合肥市环城公园雕塑群 调查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 调查概括:
雕塑作为整体环境有机构成的重要因素,与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无论你身居闹市或是漫步幽林,当欣赏到一件设计合理,与周围环境和谐融洽的雕塑艺术品时都会给你的身心带来无比的愉悦和享受。雕塑越来越多的参与我们的生活环境,为我们生存的空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园内雕塑作品分析 (一)醒狮
“醒狮”它坐落在交通交叉口处,地理位置比较醒目。在一个小型的广场平台上,一头具象的狮子形象伫立中央,地面铺装采用发散式,以醒狮雕塑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醒狮雕塑分为两部分:基座和狮子。基座为混凝土浇筑而成;上部分为一个写实的雄狮,用石膏制成外框,用混凝土分层次浇筑而成。
主题是基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化背景,中国的崛起处于在朦胧的状态,想借助于“醒狮”这作品表达思想理念的苏醒。
作者用写实的手法将狮子刻画出来,刻画的比较大,显示出挺拔、向上的上升感。狮身整体比例比正常狮子大,狮身以前肢撑起,后肢蹲坐,尾巴微微张开,
目视前方,表示那种刚刚起来的动态。虽然狮身的肌肉与毛发刻画的不是很细致,但还是表现出了东方雕刻的写意,将狮子自身拥有的王者风范表现出来。作品整体来看,头部与躯干并不是朝着一个方向的,这样可以照顾到几个视面。
(二)大象“一家三口”
这组是大象的一家三口,从大象的体态上分析,为亚洲象。三只象最前面的是大象爸爸,中间是大象妈妈,最后是小象宝宝。
作者通过圆弧形与方形的设计手法表达大象一家三口觅食生活的场景。作者很好的抓住了大象生活场景中奔走的动态,大象的眼部,是运用了中国绘画线描的传统手法,表现出现在大象喜悦的心情,耳朵用简单的块状描绘出来,侧面也十分的厚重,侧面看十分有体量感。身形则是运用圆弧的交接的表现了大象的骨骼体态。
在这组雕塑中,周围环境的衬托也相当协调。地面铺装采用鹅卵石。周围高大的树木表现出亚洲象生活的丛林,而且与白色的雕像做出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大象的一家三口。
(三)沙漠骆驼
这组雕塑是放在公园的健身器材周边的,非常适合玉老年,孩童在周围活动,娱乐。该作品的手法是以中国的装饰语言来表现出来的,借鉴了剪影效果。骆驼的
鬃毛都是用方块装的装饰语言。游人的主视角只能看到骆驼的侧面,后背的距离非常短。骆驼以点状分部,两个一组,一个一组,疏密结合,符合了很好的构图效果。三只骆驼高低有序的排列,所有骆驼的头部的位置与身体都不是在一个面上的,将骆驼表现的非常灵活生动。
地面的沙子与骆驼的习性很适宜,骆驼本身生长在沙漠中,周围的树木都环绕这个雕塑布置,将光线与视线引向雕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雕塑的尺寸与地面的材质考虑到了作品的安全性、趣味性和参与性。
(四)嬉戏的猴子
这组雕塑首先考虑到了雕塑与环境的问题,猴子与松针是很好的搭配。这组雕塑的装饰语言以线为主,猴子是种非常小巧灵活的动物,所以选择了弧线与弧面来做,这样做出来的效果,动态感很强。母猴带着两只小猴,从做出的动态与神态可以表现出家庭的氛围,整个的装饰手法很统一。
(五)熊猫
这组雕塑把熊猫的黑白特点转化为结构,因为熊猫的毛发较为圆润,所以作品多以圆弧面。
作者以巧妙的手法做出了四面环绕的环境作为背景,光线只能从顶部投进,天光的效果使得熊猫的结构更加明显话,明暗区分了熊猫的黑白。
熊猫主要是以竹子为食物的动物,在这组雕塑中使用了大量竹子和植被为背景。
(六)长颈鹿
这组雕塑的装饰手法偏向于概括类写实,远看体量感十分饱满,结构明显,方便来往的车辆观赏。
这组长颈鹿雕塑群,是充分利用了周围的环境,把长颈鹿平时吃草的场景和周边的植物结合恰到好处。
此组雕塑使用的材质是玻璃钢,应为里面是空的,脚部惯有少量混凝土才能支撑那么大的体积,表面涂了一层白色的乳胶漆。
袋鼠
此组袋鼠的雕塑群的材料是使用紫铜,表面光滑,并定期喷一层保护液。铜雕塑的形体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材质与颜色的配合突出了袋鼠神韵。
美中不足的是铜的材质相对而言比较昂贵,加上环境的密封性,容易造成对雕塑的破坏与偷盗。
鸵鸟群
此组雕塑鸵鸟运用了块面的设计语言,把鸵鸟的脖子做成了块状,结构更为明确。
鸵鸟的奔跑姿势是单腿着地,单腿着地固定比较困难,所以选用了两只鸵鸟连在一起固定。作者对鸵鸟的骨骼了解的非常清楚,对鸵鸟的奔跑姿势做的栩栩如生。
狮群捕野牛
此组雕塑群是表现动物狩猎时的一个场景,以写实性表现手法为主。主要以方块与弧线作为设计语言,把动物那种奔跑狩猎时的力量感、速度感,表现的非常生动到位。不管从狮子捕猎时的流线,还是野牛被捕时挣扎的动作与表情,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调研总结
雕塑的好在于能够融于环境,但不被环境所吞没。远看去能够形成一副生动的连环画,周围的植物就是那生动的背景,雕塑自身要与周围环境有种互动感,这就要求雕塑所使用的手法要与雕塑周围的环境达到良好的结合。公园以是一种现代都市人的重要的休息处,而且是在近处能感受到自然的日常的公共场所。雕塑公园编入文化空间网,并成为欣赏艺术作品的场所。这不仅仅是文化空间的扩张,而且是丰富了公园功能的多样性,在这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这次调查,我学到了在一个雕塑的创作过程中怎样去分析这件雕塑作品,也就是寻找这件雕塑在这里所存在的理是什么,存在的理由可以通过所使用的手法、工艺、造型、周围环境等等去表现。通过这些使得雕塑与空间达到一种相辅相成的效果,这才是一件好的雕塑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