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出现一过性胸闷、冷汗,心率65次/分,血压110/70mmHg。十分钟后,症状自行缓解, 复查心电图,aVF有ST段抬高。由于采用经桡动脉行PCI术,术后会给予压迫,考虑是血管痉挛或迷走神经反射的可能,但是心电图提示右冠有变化。随后转入监护病房,给予替罗非班静脉维持,患者无胸闷、胸痛等不适,生命体征平稳。至术后9小时,患者再次出现胸闷不适,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0分钟后患者症状自行缓解,心电图显示ST段回落,恢复窦性心律。次日,对该病例进行了讨论,考虑的原因主要有:冠脉痉挛,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右冠开口部夹层,支架边缘夹层。根据心电图,急性血栓可能性大;冠脉痉挛临床上也是 很常见的,给予扩血管药物等处理可以缓解。但是患者连续出现两次症状,因此要考虑其它的可能性因素,更多的考虑是支架远端血管夹层,但各个体位的造影又看不出什么端倪。后来造影结果显示支架远端全程血管变细,据经验认为是血管痉挛,给予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冠脉内注射未明显好转,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支架后至后分叉段可见壁内血肿。现在诊断就非常明确,并不是之前认为的单纯的冠脉痉挛。诊断明确后,接下来考虑血肿远端是否要继续放支架?要如何放?当时我们的处理策略是不放支架,原因主要有三点:1、从超声影像上在冠脉看最小管腔面积仍然足够大;2、后分叉前有个斑块阻止夹层继续往前发展,放支架则有可能进一步加长血肿长度;3、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来也没有再出现症状。对患者给予常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波立维、阿司匹林口服,随访6个月无明显胸闷、胸痛等不适,心电图未见ST-T改变及心律失常,6个月后复查造影,血管腔基本恢复正常,复查IVUS显示血肿吸收良好。
病例
2 病例2
梁 春:该病例从各种影像结果、临床表现来看,是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先后发生两次症状,如果没有斑块阻止血肿扩大的话可能还会进一步发展。如果患者是在手术台上出现紧急
情况或者血肿往近端发展,处理策略又会是怎样呢?曾听其他专家讲过用支架或者切割球囊切割局部血肿的方法,还有把导丝硬的一端送入远端进行血肿穿刺,就类似于主动脉夹层减压的方法。
陆志刚:这类病例碰到的确实比较少,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主要是靠IVUS去寻找原因。放完支架后如果造影看到支架边缘毛躁,有点模糊,可以用IVUS去探查,这时往往会发现一些问题。
祁伟罡:该患者之前没有超声只看造影的话,两次胸痛的原因,我第一感觉还是痉挛,但是硝酸甘油一直没效果,那么就考虑其他原因了。这时候超声结果出来就没有任何玄虚了,否则还是很难判断真正的原因。
金叔宣:造影里支架远端的地方看到有个迂曲,有可能是支架置入后,支架末端与斑块摩擦后有个破口,血液慢慢渗进去,逐渐形成了血肿。
徐荣良:如果这时候血肿很厉害,症状很严重,要放支架的话,应该如何放呢?是从远端还是近端开始放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