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认识物体
第1课时 总第15个教案 教学目标:1、数学生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点,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玩具积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你们喜欢玩搭积木吗?
我们待会儿一起玩搭积木游戏好吗?
在玩之前,谁愿意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学生介绍)
生1:我带来的是一个球盒子,它长长的,有一个面是圆圆的,还有两个面是圆形的,平平的。
生2:我介绍的是一个药盒,它的形状是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还有8个尖尖的角。
生3:我手里的这个是魔方,它是方方正正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8个尖尖的角。
生4:我带来的是一个球,它是圆圆的,能滚来滚去。?? 下面请学生同桌一起合作,用这些搭出你喜欢的东西。 二、探究交流
1.请一个学生介绍你搭的是什么?
2.这么多的物体,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物体的方法,给“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谁来分分类?(学生分类)为什么这么分? 3.教学名称。
“每类形状的物体,他们都有个名字,你们知道吗?” 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学生说,教书板书。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说的就是长方体. 教师再拿出一个正方体,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9
思考和调整
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说的就是正方体. 谁来说一说我们新认识的两个新朋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说的是谁呀? 请小朋友把它拿出来。 它叫什么名字?
还有谁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
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它叫圆柱. 4、举例欣赏。
“请你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先说给同桌小朋友听听,看谁找得多、说得多?(反馈)”
生1:空调接近长方体的。
生2:日光灯的灯管是圆柱;吊扇的杆子也是圆柱。 生3:篮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4:魔方、骰子形状是正方体的。?? 归纳:“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随处可见,用处可大了。” 三、反馈完善
1、你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2、下图中有哪些图形?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 圆柱有( )个,球有( )个。 3、总结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
思考和调整
有 趣 的 拼 搭
第2课时 总第16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能作出判断和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经历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感受它们的主要特征 教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积木几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小红花)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交朋友吗?
2上节课我们学了认物体,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了哪些物体?(学生说,教师相机贴出四种立体图形)
3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积木,好不好?谁能在玩的时候也学到新的知识,就能得到老师奖励的红花。 4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板书) 二、探究交流
1 “滚一滚”。
交代:请靠左边坐的四位小朋友按顺序分别从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右边的四位小朋友做裁判,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会发现什么。 (1)听口令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3)左右两组轮流操作,结果是否和其他同学发现的一样?(由于准备的圆柱和乒乓球的重量不同,为此可能是圆柱滚得快些,如有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这一现象,只要说出理由,也给予肯定。) (4)师生共同总结。
(5)评价。主要针对在合作学习时有没有争抢积木,哪组学生听、说都能做到专心、响亮来评价,奖励好的学习小组。
[评: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知识水平,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旁人是无法替代的。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其内心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力。教师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在“滚”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初步感知各类立体图形的特征。同时,适时地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行为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
11
思考和调整
思考和调整 更好地参与下一阶段的活动。]
2 “堆一堆”。
谈话:(放3/4拍打击乐)下面我们就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这些物体堆一堆,又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1)操作:请各组的1号小朋友拿出几个正方体,2、3、4号小朋友也分别拿出几个长方体、圆柱和球,堆一堆,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交流。 (3)学生评价。
[评: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应不剥夺、不示范、不包办,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思索、领悟、概括,获得直观的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3 “摸一摸”。
讲述:看着小朋友学得这么投入,有一位老爷爷可高兴了。(出示木偶:圣诞老人)他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礼物,大家想知道什么好礼物吗? (1)指名上台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物体。
(2)分小组摸,请每组的小组长拿出预先准备的口袋,其余7人挨着顺序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4 “搭一搭”。
讲述:下咱们来轻松一下,(放轻音乐)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请大家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把你刚才拿出来的物体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东西来?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音乐停,学生静)讨论交流:你搭的是什么?是用什么物体搭成的?为什么用这些积木搭?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评选优秀设计师。
[评:学生边讨论、边琢磨、边试搭,你拼一块我搭一块,偶尔还为不同的创意产生小小的争论。结果,很多学生设计出了别具一格的造型,并设置最佳创意奖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5 “数一数”。
谈话:刚才小朋友分别用这四种物体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创作,小朋友真是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三幅图,说说图中搭出的图形像什么。 ①奥运会的领奖台;②麦田;③小火车。
(2)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用了哪些几何形体,各有多少个? (3)打开课本,自己看图填数。
(4)第三幅图用了几种物体,分别是小火车的哪一部分?为什么要这样搭? 三、反馈完善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