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19在线作业1-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939年,当时教育部公布了( ),规定开设“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科目,以代替原先的 分科教学法。 A.《高等师范课程标准》
B.《师范学院国文学系必修科目表》 C.《奏定学堂章程》
D.《修正师范学院规程》 答案:B
2.从狭义的语文层面上讲,其根本的特性就是它的 A.整体性 B.应用性 C.工具性 D.个体性 答案:C
3.口语交际课是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它具有( )。 A.规范性 B.情境性 C.实践性 D.互动性 答案:B
4.1904~1906年由维新派人物吴眺,张元济、高风谦、蒋维乔等编辑的初等小学用的(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套国文教科书,它与新学制互相促进 。 A.《最新国文教科书》
B.《新制中华小学国文教科书》 C.《史籀篇》 D.《千字文》 答案:A
5.1939年,教育部公布了,规定开设“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科目,以
代替原先的分科教学法。
A.《师范学院国文学系必修科目表》 B.《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 C.《奏定学堂章程》
D.《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 答案:A
6.按(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为文字类、口语类、图表类、实物类、体验类等。 A.资源利用情况 B.课题性质 C.活动成果 D.活动形式 答案:C
7.在1939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了( ),规定开设“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科目,以代替原先的 分科教学法。 A.《高等师范课程标准》
B.《师范学院国文学系必修科目表》 C.《奏定学堂章程》
D.《修正师范学院规程》 答案:B
8.在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家( )提出要以“教学法”的名称代替“教授法”。 A.陶行知 B.梁漱溟 C.张志公 D.吕叔湘 答案:A
9.( )就是指的是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的共同参与,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言语。 A.默读 B.诵读
C.略读 D.朗读 答案:D
10.口语交际课必须在一定活动情境中进行,它具有( )。 A.规范性 B.情境性 C.实践性 D.互动性 答案:B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美国学者艾斯纳(E.w.Ebon:r)认为应该分为( 类型。
A.问题解决目标 B.认知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行为目标 答案:ACD
12.语文课程的特点是
A.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 B.要求的实践性与选材的规范性 C.学科的模糊性性
D.内容的时代性与知识的综合性 答案:ABCD
13.语言是由( )三个部分构成的符号系统。 A.语音(及文字) B.语法 C.语句 D.词汇 答案:ABD
14.小学语文教学论研究的特点是
)三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