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胡丽虹
【摘 要】【摘 要】事业单位人才激励机制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激励制度不够健全、工资分配模式僵化、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建立有效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等措施来解决。本文首先论述了人才及激励的相关问题,通过对事业单位人才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事业单位人才机制构建的具体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进而提出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期刊名称】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23)002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事业单位;薪酬制度;人才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是我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的独具特色的一类社会群体和组织,事业单位承担了社会发展和国家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行业的重要职能,聚集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如何激励这一部分专业人才,使其能够发挥良好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课题。近年来,我国的事业单位,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对人才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总的来说,改革的效果不是特别的明显,在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些许问题,比如管理者缺乏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激励方式过于单一、薪酬激励作用的实效性不强、人性化管理缺失等。随着社会主义经济
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使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能够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建立有效的事业单位人才激励机制,从而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既是我国事业单位发展、适应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也是事业单位改善用人机制、提高人才素质的内在需要。
1 人才激励概述
所谓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并通过创造性劳动,对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一般来说,人才往往是指人力资源中具有较高的能力和良好素质的劳动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事业单位人才就是在事业单位的工作过程中,具有在本工作岗位或者工作领域中具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事业单位的工作、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贡献,能够在本工作岗位或领域不断取得创造性成果,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较大影响的人。能称得上是事业单位人才的人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的专业或职业素质,其在学习或者工作方面,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和良好的领悟能力,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激励是人力资源的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从管理学的意义上来说,激励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即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充分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的任务,进而实现组织的目标。合理、适度的激励不但可以使员工的自我实现感得到满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育他们对组织的信任感和忠诚感,而且可以使他们能更积极、有效地为组织服务,从而实现组织效益的最大化。
2 事业单位人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人才激励机制是随着事业单位不断的发展和事业单位在我国国民生产
中地位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事业单位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为对事业单位的人才激励机制,既是推动事业单位人才创造和创新的催化剂,也是事业单位人才能够长期积极工作和创新的动力所在。建国以来,其随着社会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虽然中间经历了不少的波折和坎坷,但无论在哪个时期,我国事业单位人才激励机制都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也具有相对的合理性。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环境中,我国的事业单位人才激励机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一制度下,涌现出一大批为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人才激励机制改革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管理者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对单位管理决策的制定和发展方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还是依靠原来行政命令式的方式管理,管理理念依然比较落后,造成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危机感和责任心不强,难以形成聚力,影响组织的发展。 2.2 激励氛围不够浓厚
由于事业单位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有极个别的管理者的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事管理制度中,没有很好的与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相结合,没有做到管理与激励的“与时俱进”,因此,管理者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往往只重视单位、组织的发展而忽视了职工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和职工的根本利益,致使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同时,在制定激励机制时没有与工作一线的职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即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