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若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烧杯中c(Cl-)不发生变化
D.若在丙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组成与甲相同
12. 25℃时,浓度均为0.1 mol/L的溶液,其pH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溶液 pH ① NaCl 7.0 ② CH3COONH4 7.0 ③ NaF 8.1 ④ NaHCO3 8.4 A.酸性强弱:H2CO3>HF B.①和②中溶质均未水解
C.离子的总浓度:①>③ D.④中:c(HCO3-) + 2c(CO32-) + c(H2CO3)?0.1 mol/L 25.(14分)化合物H(C13H16O2)是一种香料,存在于金橘中,以烷烃A为原料合成H的路线如下:
请回答:
(1)②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
(2)H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
(3)F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它的分子具有反式结构,则F的结构是 。 (4)B是A的一卤代物,经测定B分子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则A的名称(系统命名)是 。 (5)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6)芳香族化合物I是G的同分异构体,与G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则I的结构可能有
种(不包括顺反异构);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的I的结构简式是 。
26.(15分)合理应用和处理氮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1)尿素[CO(NH2)2]是一种高效化肥,也是一种化工原料。
①以尿素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NH2)2 (s) + H2O(l)
2 NH3(g)+CO2(g)
H = +133.6
kJ/mol。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b. 在平衡体系中增加水的用量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c. 降低温度使尿素的转化率增大
②尿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将氮的氧化物还原为氮气。
结合①中信息,尿素还原NO(g)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③密闭容器中以等物质的量的NH3和CO2为原料,在120 ℃、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尿素:CO2(g) +2NH3(g)
CO (NH2)2 (s) +H2O(g),混合气体中NH3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NH3)]随时间变化关
系如图所示。则a点的正反应速率?(正)(CO2) b点的逆反应速率?(逆)(CO2)(填“>”、“=”或“<”);氨气的平衡转化率是 。
(2)NO2会污染环境,可用Na2CO3溶液吸收NO2并生成CO2。已知9.2 g NO2和Na2CO3溶液完全反应
时转移电子0.1 mol,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恰好反应后,使溶液中的CO2完全逸出,所得溶液呈弱碱性,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c(Na+)>______。
27. (14分)三氯氧磷(POCl3)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广泛应用。近年来,三氯氧磷的工业生产由三氯
化磷的“氧气直接氧化法”代替传统的三氯化磷“氯化水解法”(由氯气、三氯化磷和水为原料反应得到)。
(1)氧气直接氧化法生产三氯氧磷的化学方程式是 ,从原理上看,与氯化水解法相比,其优点是 。 (2)氯化水解法生产三氯氧磷会产生含磷(主要为H3PO4、H3PO3等)废水。在废水中先加入适量漂白
粉,再加入生石灰将磷元素转化为磷酸的钙盐沉淀并回收。 ①漂白粉的主要作用是 。
②下图表示不同条件对磷的沉淀回收率的影响(“Ca/P”表示钙磷比,即溶液中Ca2+与PO4的浓度比)。则回收时加入生石灰的目的是 。
3-
(3)下述方法可以测定三氯氧磷产品中氯元素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ⅰ.先向一定量产品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使产品中的氯元素完全转化为Cl-。 ⅱ.用硝酸酸化后,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记录AgNO3用量。 ⅲ.再加入少量硝基苯并振荡,使其覆盖沉淀,避免沉淀与水溶液接触。
ⅳ.最终加入几滴NH4Fe(SO4)2溶液后,用NH4SCN溶液沉淀溶液中过量的Ag+,并记录NH4SCN的用量。
已知相同条件下的溶解度:AgSCN<AgCl
① 步骤ⅳ中当溶液颜色变为 色时,即表明溶液中的Ag+恰好沉淀完全。
② 若取消步骤ⅲ,会使步骤ⅳ中增加一个化学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该反应使测定结果偏低,运用平衡原理解释其原因: ,由此计算出ⅱ中消耗的Ag+的量减少。
-
28.(15分)某学生欲通过实验方法验证Fe2+的性质。 (1)该同学在实验前,依据Fe2+的 性,填写了下表。
实验操作 向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浓硝酸,振荡 预期现象 试管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颜色逐渐变黄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2++NO3+2H+ =Fe3++NO2↑+H2O 依照表中操作,该同学进行实验。观察到液面上方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但试管中溶液颜色却变为深棕色。
为了进一步探究溶液变成深棕色的原因,该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2)向原新制FeSO4溶液和反应后溶液中均加入SCN溶液,前者不变红色,后者变红。该现象的结论
是 。
(3)该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溶液的深棕色可能是NO2或NO与溶液中Fe2+或Fe3+发生反应而得到的。
为此他利用如图装置(气密性已检验,尾气处理装置略)进行探究。
ⅰ.打开活塞a、关闭b,并使甲装置中反应开始后,观察到丙中溶液逐渐变为深棕色,而丁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ⅱ.打开活塞b、关闭a,一段时间后再停止甲中反应。
ⅲ.为与ⅰ中实验进行对照,更换丙、丁后,使甲中反应继续,观察到的现象与步骤ⅰ中相同。 ①铜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装置乙的作用是 ; ③步骤ⅱ的目的是 ; ④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同学重新进行(1)中实验,观察到了预期现象,其实验操作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