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的交流网络。)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五、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六、再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第三单元9课《寓言两则 》
三年级语文组 第六册第三单元第第34-37页 集体研讨时间:3、9 主备人:李继娟 使用人:戴俊田 备课组审核:戴俊田学校审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3、理解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辅导对象:D1B1
辅导措施:课堂重点提问 面批作业
及时表扬树榜样、课堂巡视、滚雪球批改课堂作业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一、专家小组学习指导:
1、熟读课文,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两则寓言的感想。 2、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能熟练背诵。 3、会默写课后的生字词。
4、完成《基础训练》、《配套练习》上的我会读、我会写基础知识部分。 5、老师组织专家小组研究确定本课题重点核心问题: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核心问题可以围绕两则寓言故事展开,如第一则“亡羊补牢”放羊人的羊为什么又丢了一只?)
21
6、教师及时引导好、辅导好专家小组的学习,并认真批改好《配套练习》上的题。及时解惑、质疑 二、全体预习指导:
和专家小组的成员商讨布置全体成员预习任务。
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试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不懂的词语做个记号,再借助工具书查一查或和同桌讨论讨论。
2、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圈出文中的生字及重点词语并能正确的熟读生字。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完成《基础训练》的自学提示上的题。
5、小组交流: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三、专家小组指导检查全体预习
1、听写生字词,检查各个小组课文朗读,指导其他组进行预习,争取组组过关。 2、个人研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专家小组指导疑难问题。
4、专家小组指导其他组进行核心问题的讨论。 5、小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组内互评。
7、专家小组分好工,检查其他小组的预习情况,并做好记录,做好跟踪辅导,形成课堂汇报稿。汇报从生字词、课文朗读、预习题、核心问题研讨等几个方面进行。 教师及时深入小组参与学习指导,认真倾听,捕捉有关教学的信息。
作业设计:完成写字第11页上的“寓、则、窟、窿、狼”的书写,教师认真指导。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
寓言常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的。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预习检查: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2、这两则语言分别讲了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从亡羊补牢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过,就不算晚。 四、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2、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22
五、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指名读,评议。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6、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7、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六、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七、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23
3、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第三课时
一、齐读《南辕北辙》。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面对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六、作业设计:
1、 课后生字词,词语表上的词语
2 、完成《基训》23页1、2、《 配套练习册》上的内容 我会写、我会读、我会做 七、板书设计:
9 、寓言两则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三单元10课《惊弓之鸟》
三年级语文组 第六册第三单元第38--40页 集体研讨时间:3、19
主备人:戴俊田使用人:戴俊田 备课组审核:王丽 学校审核: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3、背诵最后一段,渗透先果后因的叙述方法。 4、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