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试卷(专题1)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DNA重组技术基本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只能连接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 B.微生物中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自身DNA无损害作用 C.限制酶切割DNA后一定能产生黏性末端 D.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唯一的载体 答案 B
解析 DNA连接酶分为两类:E·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前者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起来,而后者既可以连接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也可以连接双链DNA片段的平末端;细菌内的限制酶能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活,即能将外源DNA切断,从而保护自身的遗传特性;限制酶切割DNA后,产生的末端有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质粒是常用的载体,除此之外,基因工程中用到的载体还有λ噬菌体的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等。 2.对下图所示黏性末端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各自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催化产生的 B.甲、乙具相同的黏性末端,可形成重组DNA分子,但甲、丙之间不能 C.DNA连接酶作用位点在b处,催化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之间形成化学键 D.切割甲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能识别由甲、乙片段形成的重组DNA分子 答案 C
解析 甲图表示在G和A之间进行剪切,乙图表示在C和A之间进行剪切,丙图表示在C和T之间进行剪切,因此三者需要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剪切;甲和乙的黏性末端相同,能够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重组DNA分子,但甲和丙之间不能;DNA连接酶作用的位点是磷酸二酯键,乙图中的a和b分别表示磷酸二酯键和氢键;甲和乙形成的重组DNA分子相应位置的DNA碱基序列为
—GAATTG—
,而甲图表示在G和A之间切割,所以该重组序列不能被切割甲的限制性
—CTTAAC—
核酸内切酶识别。
3.下列关于DNA连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催化相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之间的连接 ②催化不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之间的连接 ③催
1
化两个黏性末端互补碱基间氢键的形成 ④催化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在DNA重组技术中,两个DNA片段间必须有相同黏性末端才能互补配对,进行结合;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分子连接时,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催化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即把“梯子”的“扶手”缝合起来。
4.利用细菌大量生产人类干扰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适当的酶对载体与人类干扰素基因进行切割与连接
B.用适当的化学物质处理受体细菌表面,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菌 C.通常通过检测目的基因产物来检测重组DNA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菌 D.受体细菌内能合成人类干扰素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 答案 C
解析 用适当限制酶切割人类干扰素基因和载体,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将其连接,A项正确;用Ca处理细菌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状态,B项正确;通常通过标记基因来检测重组DNA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菌,通过检测目的基因产物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C项错误;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可以合成相应的蛋白质产物,说明其已完成表达,D项正确。
5.(2017·北京四中期末)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质粒只存在于细菌等原核生物中 B.质粒是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C.质粒能够自我复制
D.质粒上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 答案 A
解析 质粒主要来自细菌,酵母菌中也存在,A错误。 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获得目的基因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B.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两个黏性末端的碱基连接起来 C.可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实现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载体上的标记基因有利于载体与外源基因连接以及筛选转化细胞 答案 C
解析 获得目的基因只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构建重组质粒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两个相同的末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载体上的标记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
7.在基因工程中,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采用土壤农杆菌转化法,在土壤农杆菌中常含有一个Ti质粒。某科研小组欲将某抗虫基因导入某植物,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Ti质粒含有对宿主细胞生存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基因,是基因工程中重要的载体
2
2+
B.用Ca处理细菌是重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中的重要方法
C.重组Ti质粒的土壤农杆菌成功感染植物细胞,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该细胞培养成具有抗虫性状的植物
D.若能够在植物细胞中检测到抗虫基因,则说明将重组质粒成功地导入到了受体细胞 答案 A
解析 Ti质粒是基因工程中重要的载体,不含有对宿主细胞生存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基因;用Ca
+
2
2+
处理细菌可增加细胞壁的通透性,是重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中的重要方法;转基因成功
的植物细胞,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转基因植物;在植物细胞中检测到抗虫目的基因,说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但不能证明其能否表达。
8.下图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 C.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 D.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答案 D
解析 构建重组质粒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不需要DNA聚合酶,A错误;含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的T-DNA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而不是重组Ti质粒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B错误;导入受体细胞的目的基因表达后,转基因植株方能表现出相应性状,若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不表达,转基因植株不能表现出相应性状,C错误;⑤表现出抗虫性状则表明该植株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可遗传变异,D正确。
9.下列有关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乳腺生物反应器是将目的基因转入哺乳动物受精卵获得的 B.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的药物是自然界没有的
C.可从具有目的基因的转基因雌性动物乳汁中提取药物 D.乳腺生物反应器是转基因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答案 B
解析 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的药物在自然界中可以找到,只不过在转基因动物体内更容易提取到较大量的药物。
10.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B.用DNA连接酶连接被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
3
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答案 A
解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是DNA,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A项错误;目的基因与载体由DNA连接酶催化连接,B项正确;烟草原生质体可以作为受体细胞,C项正确;目的基因为抗除草剂基因,所以未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不具有抗除草剂的能力,筛选的时候应该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D项正确。 11.下列技术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的是( )
①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 ④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进行转录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解题流程如下:
12.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不遇的特大降水,遇难人员的甄别很多需要提取样本DNA跟公安部门核实,才能确认遇难者身份。遇难遗体进行DNA鉴定时常用到PCR技术,而且样本DNA必须被完全酶切,否则将会影响鉴定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 A.切割样本DNA的工具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PCR技术可判断亲缘关系,但不能用于基因诊断 C.利用PCR技术扩增样本DNA所用的酶是Taq酶
D.鉴定时的DNA探针是用放射性同位素作标记的DNA片段 答案 B
解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切割DNA分子的工具;依据题意可知,PCR技术可用于DNA鉴定,即可以判断亲缘关系,也可用于基因诊断。
13.基因工程打破了物种之间交流的界限,为花卉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如图为花卉育种的过程(字母代表相应的物质或结构,数字代表过程和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B.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C.②过程所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