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低) ? 描述磁力可以间隔一段距离对物体产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生作用。 ?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推力、拉力、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 举例说明给物体5.2 物体运动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关。 施加不同大小的推力或拉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3~4年级(中) 5~6年级(高) ? 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各种常见的力,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改变。 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观察磁铁吸引回形针,了解磁力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产生作用。(学习内容5.1) (2)通过实验观察常见的推力、拉力、摩擦力、弹力、浮力和重力,了解这些力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对物体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如弯曲拉伸。(学习内容5.1)
(3)尝试用推、拉的方式让物体启动、加速、减速或停止,尝试改变力的大小或方向,观察力改变以后物体运动的变化。(学习内容5.2)
6.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主要形式
6.1 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声携带能量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低) 同物质中可以沿各个方向传播。 17
3~4年级(中) ? 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 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 5~6年级(高) 6.1.1 声音可以在气体、? 举例说明声音在不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6.1.2 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6.1.3 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低) 3~4年级(中) 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 5~6年级(高)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高低与强弱,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将发声体放入水中,了解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轻轻敲击课桌、楼梯扶手、墙面等,将耳朵贴在远离敲击点的地方,倾听声音,了解声音可以在物体中沿各个方向传播。(学习内容6.1.1)
(2)尝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感知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变化。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伴随着物体的振动,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学习内容6.1.2、6.1.3)
(3)设计实验,尝试用弦线、皮筋、直尺等产生不同高低和强弱的声音。(学习内容6.1.3)
6.2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低) 3~4年级(中) 5~6年级(高) ? 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或来自物体反射的光,6.2.1 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 如月光。 ? 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 知道光在空气中沿6.2.2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 概述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直线传播是阴影形成的原因。 ?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18
学习内容 6.2.3 太阳光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学习目标 1~2年级(低) 3~4年级(中) 5~6年级(高) ? 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源、光的传播、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以及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光源,如太阳、灯等;尝试在黑暗的环境中观察物体,了解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学习内容6.2.1)
(2)观察影子、制造影子,设法改变影子的形状、大小和方向,认识形成影子的条件。(学习内容6.2.2)
(3)观察光的行进,以及光在射到镜子表面后传播方向的变化,了解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学习内容6.2.2)
(4)观察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投射到墙上的彩色光带,了解太阳光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学习内容6.2.3)
6.3 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形式
学习内容 6.3.1 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单位。 学习目标 1~2年级(低) 3~4年级(中) ? 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标准单位来表示冷热的程度。 ? 描述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6.3.2 加热或冷却时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加热和冷却也可以改变某些物质的状态。 质;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 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19
5~6年级(高)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低) 3~4年级(中) 5~6年级(高) ? 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量传递的现象,知道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 低的物体。 ? 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6.3.3 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开展对热现象的探索,了解热的表征、热的传递、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等。
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测量水的温度,以及室内、室外的温度,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如气温、人体的温度、水结冰的温度等,了解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单位。(学习内容6.3.1)
(2)将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观察其变化;结合水的三态变化(如雨、雪、露、霜等的形成)以及热胀冷缩现象,感知加热和冷却可以对物体的形状和状态产生影响。(学习内容6.3.2)
(3)观察放在热水中的金属勺、测量包裹在毛衣中的冰块的温度变化等,了解热在物体与环境、物体间传递的方式,认识到热量通常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学习内容6.3.3)
(4)将铁棒、塑料棒、木棒、铝棒等放入热水中,观察热的传递现象,了解物质的导热性;观察热水瓶的结构,了解热水瓶保温的方法,了解影响热传递的各种因素。(学习内容6.3.3)
6.4 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低) 3~4年级(中) ? 说出电源、导线、用电6.4.1 电路是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回路,电路的通断可以被控制。 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 6.4.2 有的材料可以导
5~6年级(高) ? 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