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2018届永嘉二中高三第二次周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含答案) 精品(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38: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8届永嘉二中高三第二次周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1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N和P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N、P不仅是生物膜的重要部分,也是ATP、DNA、RNA等细胞内重要化合物不可缺少的成分。 ②花盆中正常生长的米兰转移到缺乏N、P的培养液一段时间后,幼嫩叶片首先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 ③大气中的N2必须经固氮作用才能被生物所利用,固氮作用包括生物固氮、工业固氮、高能固氮三种方式。

④健康成年男子和重创伤恢复期病人在一段时间内,机体摄入的氮量均大于排出的氮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④②

2.荠菜传粉受精,一段时间后,胚珠中大型泡状细胞、胚乳核的数量以及有机物的含量变化依次为

A.①②③ B.②③② C.①③② D.①③③

3.水稻(基因型为AaBb)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经过如下过程培育试管苗。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A.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单倍体植株;b: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愈伤组织;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乙烯和脱落酸;d:试管苗的生长发育不需要光照

B.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二培体植株;b: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愈伤组织;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d:试管苗的生长发育不需光照

C.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单体植株;b: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愈伤组织;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d:试管苗的生长发育需要光照

D.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二倍体植株;b: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愈伤组织;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乙烯和脱落酸;d:试管苗的生长发育需要光照

4.D、d与T、t都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符合叙述中因果关系的选项为 A.进行独立遗传的DDTT与ddtt杂交,F2中得到具双显性性状且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9/16 B.D与t连锁,d与T连锁,两个具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其F2表现型比为1:2:1

C.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的基因型为DdTt

D.后代表现型比为1:1:1:1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5.1987年,美国科学家将萤火虫的萤光素基因转入烟草植物细胞,获得高水平的表达。长成的植物通体光亮,堪称自然界的奇迹。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①萤火虫与烟草植物的DNA结构基本相同 ②萤火虫与烟草植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③烟草植物体内合成了萤光素 ④萤火虫和烟草植物合成蛋白质的方式基本相同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①②③④ 6.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NA个水分子所占体积约为22.4升 ②常温、常压下,22·4升N2所含的分子数小于NA个 ③在1mol Fe3O4中加入足量硝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总数为8/3 NA个 ④在标准状况下,Cl2和H2的混合气22·4升,光照后原子总数约为2NA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2+-

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ClO+H2O+CO2 CaCO3↓+2HClO

2++3+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 Fe+2H2O2+4H Fe +4H2O

+—

C.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NH3·H2O+SO2 NH4+HSO3

3++

D.将1mL~2mL氯化铁饱和溶液加到20mL沸水中:Fe+3H2O Fe(OH)3(胶体)+3H

8.X、Y、Z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肯定为碱金属元素

B.稳定性: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C.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离子晶体 D.Y、Z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熔点较高

9.2018年10月13日有关媒体报道天津巨能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巨能钙含有双氧水,经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部分送检品种不同程度地含双氧水。双氧水属于危险化学品及有毒有害物质,以前也曾作为漂白剂、杀菌剂、防腐剂广泛用于食品中。下列有关H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H2O2是二元弱酸,将H2O2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消失,一定是因为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

B.H2O2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因此H2O2是非极性分子

C.H2O2的自然分解过程非常缓慢,一般不易察觉,但正因为如此,一般药用的双氧水在贮存期间也会逐渐失效

D.人体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可以使H2O2分解,因此人体即使吸收多量的H2O2也没有关系,可以被过氧化氢酶分解为无毒物质

10.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要有安全意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被玻璃割伤手后,先取出伤口里的碎玻璃片,再用稀双氧水擦洗,然后敷药包扎 B.苯酚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擦洗

C.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 D.酒精灯碰倒洒出酒精着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均可以有(C6H10O5)n表示,因此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B.17g羟基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9mol C.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ⅧB族

D.氨、塑料和橡胶都是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三大合成材料

12.2018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从此我国进入了航天大国和航天强国行列。发射“神五”用肼(N2H4)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NO2为氧化剂,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N2(g)+2O2(g)=2NO2(g);△H=+67.7 kJ/mol。

N2H4(g)+O2(g)=N2(g)+2H2O(g);△H=-534 kJ/mol。下列关于肼和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N2H4(g)+2NO2(g)=3N2(g)+4H2O(l);△H=-1135.7 kJ/mol B.2N2H4(g)+2NO2(g)=3N2(g)+4H2O(g);△H=-1000.3 kJ/mol C.N2H4(g)+NO2(g)=3/2N2(g)+2H2O(l);△H=-1135.7 kJ/mol

D.2N2H4(g)+2NO2(g)=3N2(g)+4H2O(g);△H=-1135.7 kJ/mol

++--

13.KO2的晶体结构与NaCl相似,可以看作是Na的位置用K代替,Cl的位置用O2代替,下列对KO2晶体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和K距离相同且最近的O2共有8个

++

B.和K距离相同且最近的K共有12个

+-

C.和K距离相同且最近的O2构成的多面体是正八面体

+-

D.和K距离相同且最近的O2构成的多面体是正六面

二、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ad14.原子核A发生?衰变后变为原子核bX,原子核B发生?衰变后变为原子核cY,已知原子核A和

原子核B的中子数相同,则两个生成核X和Y的中子数以及a、b、c、d的关系可能是 A.X的中子数比Y少1 B.X的中子数比Y少3

C.如果a – d = 2,则b – c = 3 D.如果a – d = 2,则b – c = 1

15.如图1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r轴上,甲、乙两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关系的函数图象如右图。现把乙分子从r3处由静止释放.则 A.乙分子从r3到r1,加速

B.乙分子从r3到r2加速,从r2到r1减速

C.乙分子从r3到r1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加 D.乙分子从r3到r1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大

图2

图3

图1

16.如图2所示,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在同一竖直平面但在不同的电场线上。一个带电小球在重力和电场力作用下由a点运动到b点,在这一运动过程中,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该带电小球的动能可能不变

B.该带电小球运动的轨迹一定是直线 C.该带小球做的一定是匀变速运动 D.该带电小球在a 点的速度可能为零

17.如图3所示,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为R,直线MN,一细束白光从Q点垂直于直径MN的方向射入

R半圆形玻璃砖,从玻璃砖的圆弧面射出后,打到光屏上得到由红到紫的彩色光带。已知QM =。如

2果保持入射光线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使半圆形玻璃砖沿直径方向向上或向下移动,移动的距离小R于,则有 2 A.半圆形玻璃砖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屏上红光最先消失 B.半圆形玻璃砖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屏上紫光最先消失

C.半圆形玻璃砖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屏上红光最先消失 D.半圆形玻璃砖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屏上紫光最先消失

18.在A地用物体m1、B地用物体m2做同样的实验: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物体,测量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间的关系.然后把在两地测得的结果画在同一个a-F图象中,得到如图4所示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线(A)和(B).若A、B两地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1和g2,由图象可知 A.m1 > m2 B.m1 < m2

a O A B F 图4

19.神舟六号飞船飞行到第5圈时,在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控制下,由椭圆轨道转变为圆轨道。轨道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O为地心,轨道1是变轨前的椭圆轨道。轨道2是变轨后的圆轨道。飞船沿椭圆轨道通过Q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设为v1和a1,飞船沿圆轨道通过Q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设为v2和a2,比较v2和v2、a1和a2的大小,有 A.v1 > v2,a1 = a2 B.v1 < v2,a1 = a2

C.g1 > g2 D.g1 < g2

C.v1 < v2,a1≠a2 D.v1 > v2,a1≠a2

图5

图7

图6

20.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一轻绳拉着一个带电小球绕竖直方向的轴,在匀强磁场中做逆时针的匀速圆周运动,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其俯视图如图6所示,若小球运动到A点,绳子突然断裂,关于小球在绳断后可能的运动情况是

A.小球仍做逆时针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不变 B.小球仍做逆时针匀速圆周运动,半径减小 C.小球做顺时针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不变 D.小球做顺时针匀速圆周运动,半径减小

21.如图7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t = 0时刻的图象,质点M位于波峰位置.经过Δt = 0.4 s时间,第一次重复出现图示的波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 = 0.2 s时刻质点M的速度最大 B.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v = 10 m/s

C.Δt = 1 s时间内质点M经过的路程是25 cm D.Δt = 1 s时间内质点M经过的路程是10 cm

第II卷(非选择题10题,共174分)

22、(17分)(1)(7分)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单摆的摆角小于5,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的摆线长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 ①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求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____________。 ②从图中可知,摆球的直径d的读数为_______mm。 ③实验中有个同学发现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 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下述原因中的______。 A.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 B.单摆所用的摆球质量太大

C.把n次全振动的时间误作为(n?1)次全振动的时间

O

5 0

0

5 45

最新-2018届永嘉二中高三第二次周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含答案) 精品(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icar2ynsp6trx01723y3gzju6vsv000dh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