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Mg 24 S 32 Cl 35.5 K 39 Zn 65 一、选择题
1. “拥有天蓝,绿地,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夏磊做法违背该理念的是( ) A. 多植树造林 B. 开发绿色能源 C. 焚烧废旧塑料 D. 减少煤的燃烧 【答案】C
【解析】A、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错误;B、开发新能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助于环境保护,错误;C、就地焚烧废旧塑料会产生有毒气体和烟尘,会造成环境污染,正确;D、减少煤的燃烧能够减少有毒气体和烟尘的排放,有助于环境保护,错误。故选C。 2. 下列仪器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A. 烧杯 B. 试管 C. 集气瓶 D. 胶头滴管 【答案】D
【解析】A、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液体反应的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错误;B、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炸裂, 错误;C、集气瓶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错误;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正确。故选D。点睛:熟悉常见实验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3. 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纸张燃烧 B. 冰块融化 C. 汽油挥发 D. 瓷碗破碎 【答案】A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A、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这些物质在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纸张燃烧是化学变化,正确;B、冰块融化是固态的水变成液态的水,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汽油挥发是液态的汽油变成气态,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瓷砖破碎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 4.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闻气体气味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倾倒液体 【答案】B
【解析】A、使用量筒时,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正确;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利用装置内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具体的操作是先把导管浸入水中,然后双手紧贴烧瓶的外壁,使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空气就会从导管口逸出,导管口就会冒出小气泡,当手移开之后,由于温度降低,气体体积收缩,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此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如果看不到气泡冒出或者不行成水柱,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错误;D、在取用大量液体时可以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要注意瓶盖要倒放在实验台上,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试剂瓶盖,从而污染药品,错误。故选B。 5. 下列物质属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氧气 B. 氯气 C. 稀有气体 D. 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D
【解析】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指有害气体和烟尘,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所以氧气、氯气和稀有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D。 6.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氢气 D. 天然气 【答案】C
【解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埋藏在地下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氢气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燃料。故选C。
点睛:了解常见的化石燃料和新型燃料是解题的关键。 7. 下列元素符号正确的是( )
A. 金aU B. 锰Mn C. 氦he D. 银AG 【答案】B
【解析】元素符号在书写时要遵循的原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A、金的元素符号是Au,错误;B、锰的元素符号是Mn,正
确;C、氦的元素符号是He,错误;D、银的元素符号是Ag,错误。故选B。 8. 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铜 B. 氮气 C. 海水 D. 氯化钠 【答案】C
【解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铜、氦气和氯化钠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海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C。 点睛:掌握物质分类的标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氧 B. 硅 C. 钙 D. 铁 【答案】A
【解析】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并不均匀,按质量计算,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他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此是硅、铝、铁、钙等。故选A。 10. 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 锌 B. 铜 C. 钾 D. 金 【答案】C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位于前面的金属活动性强于位于后面的金属活动性,所以选项中四种元素钾的活动性最强。故选C。 11. 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
A. 烧碱 B. 苏打 C. 小苏打 D. 熟石灰 【答案】A
【解析】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火碱、烧碱和苛性钠。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正确;B、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错误;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错误;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错误。故选A。 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的俗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是( ) A. 碳 B. 镁条 C. 氢气 D. 蜡烛 【答案】B
【解析】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错误;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正确;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错误;D、蜡烛在空气中
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错误。故选B。
点睛:熟记常见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3. 下列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竹筷 B. 石凳 C. 木桌 D. 塑料袋 【答案】D
【解析】有机合成材料是人们利用化学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成橡胶。竹子、石头、木头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是天然材料,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故选D 14. 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 灭火 B. 制汽水 C. 人工降雨 D. 填充探空气球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正确;B、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用来生产碳酸饮料,正确;C、固态的二氧化碳称为干冰,易升华,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一般不用来填充探空气球,错误。故选D。 点睛: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15. 一些水果的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杨梅pH=2.5 B. 苹果pH=4.1 C. 菠萝pH=5.1 D. 柿子pH=8.5 【答案】A
【解析】常温下pH小于7的为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所以杨梅的酸性最强。故选A。
16. 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 mSO2 + O2 = mCaSO4,则m的值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反应前钙原子的数目为2,所以反应后钙原子的数目为2,硫酸钙前的计量系数为2,即m=2,再次验证反应前后氧原子、硫原子的个数可知当m=2时,数目相等,所以m=2。故选B。 17. 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C. 【答案】B
B. D.
【解析】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作置换反应。A、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只有一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B、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正确;C、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两种单质,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D、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故选B。
18. 下列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序操作 号 A 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粉末完全变B 在空气中加热除去碳粉中的杂质铜粉 黑 向某固体滴加氢氧化钾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C 试纸接近试管口 有白色沉淀D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产生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活泼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等物质加入稀盐酸之后均会有气体产生,错误;B、铜粉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碳粉和氧化铜均是黑色固体,观察到粉末完全变黑无法判断碳粉中的杂质已除尽,错误;C、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和水,氨气溶于水之后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正确;D、钡离子能够和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碳酸钡沉淀,氯离子能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错误。故选C。 19.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或银离子 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试纸变蓝 该固体含铵根离子 碳粉中杂质已除尽 该固体是碳酸盐 现象 结论
A.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