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试卷 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6:45: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咸宁市通山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试卷

(一)主观题部分

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 部、 部、 部、 部和工部。

B.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 ,已死的父亲为 ,已死的母亲为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 。 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 ;官员到职工作叫 ;授予官职叫 ;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 。

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 ,三十岁叫 ,四十岁叫 ,六十岁叫 。

3.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_____ 和_______ 。

B.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1995年是农历 _______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_____________ 年。 4. 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来称呼人。

B. 古代兄弟之间用“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表示排行。“_______ ”表示最大,“_______ ”表示最小。 5.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

B. 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6.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B.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四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7.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有_______ _______两种形式,“举孝廉,父别居。”是讽刺______形式。

B. 童生院试合格后取得_______资格;乡试第一名叫_______;会试第一名叫_______;殿试第一名称_______.

8.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_______。多由皇帝点定,俗称_______。考中进士就称_______。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_______. B.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叫_______ ,地方所设的学校称_______. 9.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称_______;国子监的学生称_______。 B. 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统称_______; 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称_______。 10.下列节日有哪些习俗,各写两种。

元旦_______ _______ 元宵_______ _______ 清明_______ _______ 端午_______ _______ 中秋_______ _______ 重阳_______ _______ 1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愚见 大人执事 敢烦 拙笔 足下 不佞 老脸 不谷 麾下 鄙意 节下 垂询 不肖 贤家 仁兄 丈人

谦辞有 敬辞有 1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_______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_______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_______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_______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_______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_______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_______ ”。 13.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思是他的_______可以和_______ 相提并论,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驸马最早只是一个_______,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为驸马。

B.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宰是_______的意思,相是_______的意思。学士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_______。御史本为史官,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_______ 诸事。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_______ 。 14.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①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②拜为上卿 ③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④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⑤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⑥所居之官,则积年不徙 ⑦再迁为太史令 ⑧滕于京谪守巴陵郡 ⑨屈原既黜 ⑩上书乞骸骨

表示授予官职: 表示调动官职: 表示提升官职: 表示降低官职: 表示罢免官职: 表示辞去官职: 15.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 来定月,用 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 ,俗称 。

B.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 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 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 16.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_____ ”,十五叫“_____ ”,月末一天叫“_____ ” B. 天子死叫_____,诸侯死叫_____ ,大夫死叫_____,士死叫_____ ,庶人死叫 _____,未成年而死叫_____ ,自然地终结生命叫_____ 。 17、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

①“汗青”代 ②“须眉”代 ③“巾帼”代 ④“桑梓”代 ⑤“轩辕”代 ⑥“三尺”代

(二)客观题部分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试卷 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iorr69x3s862m61dk4v721et5ixox005k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