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DCS技术规范0610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4:31: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急操作设备应布置在操作员站的桌面上,并应便于操作,同时应带有安全防护罩一以防误动。

(2)紧急操作设备包括:停锅炉(MFT、双按钮,带透明罩)、汽轮机跳闸(MFT、双按钮,带透明罩)、发动机跳闸(MFT、双按钮,带透明罩)、集箱对空排汽电动门(开、关)、汽包事故放水门(开、关)、汽轮机真空破坏阀、直流润滑油泵、交流润滑油泵等。

(3)紧急操作设备应选用优质产品,并由甲方认可。在操作台内的适当位置布置适量的端子排,将所有紧急操作设备接线引至端子排上。

(4)所有紧急操作设备应至少提供2常开2常闭接点输出,接点容量(安培数)应至少满足如下要求:

接点形式 Ⅰ-接点闭合(感性回路): Ⅱ-连续带电: Ⅲ-接点分析 3.4.2 工程师站

3.4.2.1 机组应提供1套台式工程师站,用于程序开发,系统诊断、控制系统组态、数据库和画面的编辑及修改。还应提供安放工程师站的工作台及工程师站的有关外设。 3.4.2.2 工程师站应能调出任一已定义的系统显示画面。在工程师站上生成的任何显示画面和趋势图等,均应能通过通讯总线加载到操作员站。

3.4.2.3 工程师站应能通过通讯总线,既可调出系统内任一分散处理单元(DPU)储存的系统组态信息和有关数据,还可使甲方人员将组态数据从工程师站上下载到各分散处理单元和操作员站。此外,当重新组态的数据被确认后,系统应能自动地刷新其内存。 3.4.2.4 工程师站应包括站用处理器、图形处理器及能容纳系统内所有数据库、各种显示和组态程序所需的主存贮器和外存设备。还应提供系统趋势显示所需的历史趋势缓冲器。

3.4.2.5 工程师站应设置软件保护密码,以防一般人员擅自改变控制策略、应用程序和系统数据库。

3.4.2.6系统应能在由甲方提供且经乙方同意的PC机上进行离线组态。 3.5 数据通讯系统

3.5.1 数据通讯系统应将DCS的各控制系统、输入/输出处理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和系统外设联接起来,以保证可靠和高效的系统通讯。所有通讯主干线和分支电缆提供的有效屏蔽因素至少应达到90%。

3.5.2 连接到数据通讯系统上的任一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不应导致通讯系统瘫痪或影响其他联网系统和设备的工作。通讯总线的故障不应引起机组跳闸或使系统内的分散处理单元不能工作。

230VAC 5A 5A 2.5A 115VDC 10A 5A 0.25A 230VDC 5A 5A 0.1A 17

3.5.3 所提供的通讯总线应是冗余的(包括冗余的高速公路接口模件)。冗余的数据总线在任何时候都能同时工作。

3.5.4 挂在数据总线上的所有站,都应能接收数据通讯总线上的数据,并可向数据总线上发送数据。

3.5.5 数据通讯系统的负载率,在最繁忙的情况下,不应超过40%(共享式以太网不应大于20%),以便于系统的扩展。

3.5.6 在机组稳定和扰动的工况下,数据总线的通讯速率应保证运行人员发出的任何指令均能在1秒或更短的时间里被执行。乙方应确认其保证的响应时间,在所有运行工况下(包括在1秒内发生100个过程变量报警的工况下),均能实现。

3.5.7 数据通讯规范应包括CRC(循环冗余校验)。奇偶校验码等,以检测通讯误差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系统通讯的高度可靠性。应连续诊断并及时报警。 3.5.8 乙方应详细说明有关的“通讯规范”(如信息结构、信息寻址传输方向、数据格式、数据块长度、调制和传输介质等)、诊断功能和设备、故障站的自恢复以及每个站的访问时间等,并提交甲方确认。

3.5.9 当数据通讯系统中出现某个差错时,系统应能自动要求重发该数据,或由硬件告知软件,再由软件判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经过多次补救无效,系统应自动采取安全措施,如切除故障设备,或切换至冗余的装置等。

3.5.10 乙方应说明及消除数据传送过程中的误差和干扰,以及数据通讯总线敷设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3.5.11 数据通讯总线应能防止外界损伤。

3.5.12 DCS应提供一个“数字主时钟”,使挂在数据通讯总线上的各个站的时间同步。“数字主时钟”应与GPS的时钟信号同步,也可在工程师站通过键盘设定。 3.5.13 DCS通讯接口

3.5.13.1 DCS与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的通讯接口

(1)应提供DCS至SIS的一套冗余的完整接口,包括接口站、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接口卡(冗余)、驱动程序、相关网络通讯电缆和完整的接口功能软件包。 (2)SIS接口站应独立设置,能发送所有DCS数据点至SIS系统,乙方提供通讯硬件、接口软件和通讯规范由甲方确定。

(3)SIS接口的模拟量数据传输速率应不低于每5秒传送10000个点,数字量数据传输速率应不低于每2秒传送10000个点 3.6 数据采集系统(DAS) 3.6.1 总则

3.6.1.1 数据采集系统(DAS)应连续采集和处理所有与机组有关的重要测点信号及设备状态信号,以便及时向操作人员提供有关的运行信息,实现机组安全经济运行。一旦机组发生任何异常工况,能及时报警,提高机组的可利用率。 3.6.1.2 DAS至少应有下列功能:

18

— 显示:包括操作显示、成组显示、棒状图显示、趋势显示、报警显示等。 — 制表记录:包括定期记录、请求记录、事故顺序(SOE)记录、跳闸一览记录等。 — 历史数据存储和检索。 — 性能计算。

3.6.1.3 LCD画面显示的文字应采用中文。 3.6.2 显示 3.6.2.1 总则

(1) 应采用最新的窗口显示技术。提供的显示应具有诸如多窗口显示、滚动画面显示和图象缩放显示、菜单驱动显示等功能。

(2)操作和监视显示原则上按层组织(例如分为概貌显示、区域显示和功能显示)。此种分层应根据本工程的工艺过程和运行要求来确定,这种多层显示可使运行人员方便地翻页,以获得操作所必需的细节和对特定的工况进行分析。

(3)应提供快捷切换的显示手段(如导航窗口、下拉菜单),使运行人员方便地翻页,获得操作所必须的细节和对特定的工况进行分析。

(4)每个LCD应能综合显示所有字符和图象信息,机组运行人员通过LCD实现对机组运行过程的操作和监视。

(5)应可显示DCS系统内所有的过程点,包括模拟量输入、模拟量输出、数字量输入、数字量输出、中间变量和计算值。对显示的每一个过程点,应显示其标志号、英文说明、数值、性质、工程单位、高低限值等。 3.6.2.2 机组模拟图显示

(1)乙方应提供至少150幅经甲方批准的用户化的机组模拟图画面。用户画面的数量,应可在工程设计阶段按实际要求进行增加,而不额外增加甲方的费用支出。

(2)虽然机组模拟图的设计根据用户提供的P&ID图,但乙方的设计应结合其丰富的画面设计经验,不受这些P&ID的表达形式局限,例如应设计足够多的概貌显示、局部采用三维图等,以方便运行人员对过程的监视和控制。

(3)每幅画面应能显示过程变量的实时数据和运行设备的状态,这些数据和状态应每秒更新一次。显示的颜色或图形应随过程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棒状图和趋势图应能显示在任意一个画面的任何一个部位上。

(4)运行人员可通过点击画面中的可操图例或实时显示数据,对画面中的任何被控装置进行手动控制或对数据内容进行查询。画面上的设备正处于自动顺序程控状态时,模拟图上应反映出运行设备的最新状态及自动程序目前进行至哪一步。若自动程序失败,则应有报警并显示故障出现在顺序的哪一步,且可切换到自动顺序逻辑原理图,可显示条件满足情况。

(5)甲方可在工程师站使用该站内置的画面生成程序自己制作和修改画面。乙方应提供符合ISA过程设备和仪表符号标准的图素。当用户需使用的图素未包括在ISA标准符号中时,用户应可使用乙方提供的图素组态器,建立用户自定义的新图素。用户自定义

19

的新图例应能被存储和检索。 3.6.2.3 操作显示

(1)操作显示可按不同类型(如调节、顺控)分层(概貌、功能组显示)设计。 (2)应设计机组和设备运行时的操作指导,并由LCD的图象和文字显示出来。操作指导应化分为四个部分,即为启动方式,正常方式、停机和跳闸方式。

(3)所有的操作许可、联锁、闭锁条件和正在执行的控制逻辑都应能通过梯形图或类似的画面在线看到。运行人员和工程师应能通过各种主控和功能组操作显示画面,对控制方式、控制回路和参数进行操作和调整。

(4)提供的标准面板式操作显示至少显示8个控制回路,带有当前的过程参数,包括过程变量(PV)、输出值、控制方式、报警、回路标号、偏值等。PV、SV和输出应用彩色动态棒状图和数字量形式表示。乙方组态的标准面板式显示画面应包括所有调节控制回路和开关量控制回路。 3.6.2.4 标准显示画面

乙方应提供报警显示、趋势显示、成组显示、棒状显示等标准画面显示,并已预先做好或按本工程的具体要求稍作修改即可使用。 (1) 成组显示

在技术上相关联的模拟量和数字量信号,应组合成成组显示画面,并保存在存储器内,便于运行人员调用。

成组显示应能便于运行人员按需要进行组合,并且根据需要存入存储器或从存储器中删除。

成组显示应有色彩增亮显示和棒状图形显示。

一幅成组显示画面可包含20个以上的测点。并且至少应提供40幅成组显示画面。 任何一点在越过报警限值时,均应变为红色并闪光。 (2) 棒状图显示

运行人员可以调阅动态,棒状图画面即以动态棒状图的外形尺寸反映各种过程变量的变化。

— 棒状图应可在任何一幅画面中进行组态和显示,每一棒状图的标尺可设置成任何比例。

— 在一幅完全为棒状图的画面上,至少应显示8根棒状图,并且至少应提供10幅这样的显示画面。

— 进入DCS系统的任何一点模拟量信号,均可设置为棒状图形式显示出来。 — 若某一棒状图,其数值越过报警限值时,越限部分应用红色显示出来。 (3) 趋势显示

— 系统应能提供400点历史数据的趋势和400点实时数据的趋势显示,趋势显示可用

20

搜索更多关于: DCS技术规范0610 的文档
DCS技术规范06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iunj8cpkp0wekt4q3ac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