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货币计量: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我国通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会计核算基础 收复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我国企业权责发生制。 资产的特征及分类 1、 资产的特性
(1) 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资产。即资产是现实中的资产而
不是预期的资产。
(2) 该项资源必须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指企业享有该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虽不享有所有权,但该资源被企业所控
制。这样才能排他性地从中获取经济利益。
(3) 该资源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4) 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 资产的分类
按资产的流动性可将其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即长期资产)两类:
(1) 流动资产:可以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耗用的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短
期投资、存货等。04.05真题
(2) 长期资产:是指变现期间或使用寿命超过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资产。
? 长期投资:准备持有一年以上,不随时变现的股票、债券和其他投资。
? 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
器设备等。
? 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
币性长期投资。如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06真题)、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等。 ? 其他资产:除上述资产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注意)、银行冻结财产、诉讼中的财产等。 (一) 负债
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 1、 负债的特征
(1) 这种现时义务是指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或者说经济责任,其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 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3) 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 负债有确切的债权人和偿还日期,或者债权人和偿还日期可以合理加对估计。 2、 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款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 (2) 长期负债:应付债券、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二)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送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所有者权益表明了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归谁所有。 1、 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1) 无须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偿还所有者权益。
(2) 企业清算时,接受清偿在负债之后,所有者权益是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3) 可分享企业利润。所有者能凭借所有者权益参与利润的分配。 2、 所有者权益的内容(04多选)
(1) 实收资本:所有者按出资比例投入到企业的资本
(2) 资本公积:指由投资者投入但不构成实收资本,或从其他非收益来源取得,由全体所有者共同享有的资金。包括资本溢价、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外币折算差额 (3) 盈余公积:按照规定从企业的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主要用来弥补企业以前的亏损和转增资本。 (4) 未分配利润:本年度没有分配完的利润,可以留待下一年度进行分配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某一时点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也称为静态会计要素(06单选);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企业某一时期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也称为动态会计要素。 二、会计等式的应用 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财务状况) 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经营成果)
9
会计等式是会计工作中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试记账、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理论依据
费用部分比去年内容加强,比较重点: (1)费用的特征:
①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是偶发的。不是日常活动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则称为损失(营业外支出)。
②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兼而有之。费用本质上是一种企业资源的流出,是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
③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与向企业所有者分配利润时的支出无关。向企业所有者分配利润只是表明所有者权益留在企业还是支付给企业所有者(实际上利润还是原来那些,不增不减),而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 ④费用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付的款项及偿还债务支出。并且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计量。
费用经济内容和性质分类:P91
费用按经济用途可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期间费用一般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广告费也是) 生产费用,计入成本,期间费用不计入成本。 (二)成本和费用的关系
支出:企业所发生的一切经济资源的耗费 费用:与某一会计期间的收益获取相关的支出
成本:与某项资产的取得、形成相关的支出。收入、费用、利润,必须有会计期间。 1、 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除偿债性支出和分配性支出以外的支出的构成部分。 2、 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
3、 生产费用经对象化后进入生产成本,但期末应将已销产品的成本结转进入当期的费用(损益核算时) (三)成本和费用的区别
1、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其所针对的是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
2、费用则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包括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生产费用是企业一定时间内发生的通用货币计量的耗费,生产费用经对象化后,才可能转化为产品成本。期间费用不进入产品生产成本,而直接从当期损益中扣除。 工程成本又可以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期间费用:营业费用(施工企业无这项)、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一、成本费用的确认 04.05考察概念 1、 费用与支出的关系
企业支出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及利润分配支出。
资本性支出:是指某项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如企业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支出、长期投资支出等。不能作为当期的费用
收益性支出:应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确认的费用,如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外购材料、支付工资及其他支出,以及发生的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缴纳的税金、有关费用等也包括。 营业外支出:指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债务重组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罚款、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一)间接费用分摊
间接费用一般按直接费的百分比(水电安装工程、设备安装工程按人工费的百分比),计算的施工间接费的比例进行分配。 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报废后能卖多少钱)、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折旧计算方法(每年必考一道): ①平均年限法 ②工作量法:行驶里程法、工作台班法③双倍余额递减法④年数总和法 (1)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额=(原值-净残值)/ 年数 (2)工作量法 分两步计算:
第一步:计算每个工作量的折旧额=(原值-净残值)/总工作量 第二步:计算每年的折旧额=每个工作量的折旧额*年工作量 (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不变,基数降低) 双倍:年折旧率=2/年限
余额:年额=年折旧率*(原值-累计折旧)
10
最后两年:把净残值考虑进去,平均计算=【(原值-累计折旧)-净残值】/2
例题:企业某项设备原始价值为64000元,预计净残值为3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解:年折旧率=2/5年=40%
第1年:40%*(64000-0)=25600元 第2年:40%*(64000-25600)=15360元
第3年:40%*(64000-25600-15360)=9216元 第4年、第5年:【(64000-25600-15360-9216)-3000】/2=5412元 (4)年数总和法(折旧率降低,基数不变)
年折旧率=设备尚可使用的年限/年数总和 年数总和=(1+2+3+4+5+…..N)N为使用年限 年折旧额=年折旧率*(原值-净残值)
例题:企业某项设备原始价值为64000元,预计净残值为3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解: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5/年数总和15 尚可使用年限4/年数总和15 尚可使用年限3年数总和15 尚可使用年限2/年数总和15 尚可使用年限1/年数总和15 × × × × × 原值-净残值 64000-3000 64000-3000 64000-3000 64000-3000 64000-3000 年折旧额(元) = = = = = 无形资产包括内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租赁权、特许经营权、版权、商标权、商誉、土地使用权。 无形资产摊销,计入管理费用。并同时冲减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无形资产摊销包括,摊销期、摊销方法、摊销金额。方法:直线法、生产总量法
工程成本计算方法:工程成本竣工结算法、工程成本月份结算法、工程成本分段结算法,双方约定其他结算方法。 建筑工程价款结算可以采取:按月结算、分段结算、竣工后一次结算、或按双方约定的其他结算方式 月份结算法:单位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分段结算:工程阶段或者部位。二者成本计算的对象不一样。 工程成本:从合同签订到合同完成所发生的所发生的,与执行合同有关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人、料、机、其他直接费用。其他直接费用包括: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二次搬运费、临时设施摊销费、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场地清理费等。
间接费用:(下属单位主要指项目经理部。不包括企业行政部门费用。) 临时设施摊销费用和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工资、资金、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检验试验费,工程保修费,劳动保护费,排污费及其他费用。(这部分计入工程成本,与期间费用内的企业管理费用不同,期间费用不计入工程成本。期间费内的管理费用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这里的间接费用是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方法主要有:
(1) 以单项建造(施工)合同作为施工工程成本核算对象 (2) 对合同分立以确定施工工程成本核算对象 (3) 对合同合并以确定施工工程成本核算对象。 施工企业的期间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口诀:管办差固工、劳工职财税、其他) 具体包括:管理人员工资 办公费用 差旅交通费用 固定资产使用费 工具用具使用费 劳动保险费 工会经费 职工培训费 财产保险费税金(指企业按规定缴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其他 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 汇总损失 相关手续费 其他财务费用 06.07单选 收入 按企业营业的主次分类,企业的收入可分为主营业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部分。 建筑业企业的主营业收入主要是:建造(施工)合同收入。
建筑业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包括:产品销售收入、材料销售收入、机械作业收入、无形资产出租收入、固定资产出租收入等。第三方代收款,不是收入,增加资产,增加负债,不增加所有者权益。
11
1Z102032 建造(施工)合同收入的核算 一、合同分立与合并(记忆关键词)多选题 建造合同分立:(1)每项资产有独立建造计划(2)与客户,每项资产单独谈判,双方能够接受或拒绝与每项资产有关的合同条款(3)每项资产合同、成本单独计算。 建造合同合并:(1)该组合同一揽子交易签订(2)合同关系密切(3)合同同时或者依次履行。 合同收入包括2部分:1合同规定的初始收入2合同变更、索赔奖励形成的收入。 二、合同收入的内容
合同收入包括2部分:1合同规定的初始收入2合同变更、索赔奖励形成的收入。 三、建造(施工)合同收入的确认(重点:完工百分比法计算、概念)
如果建造合同能够可靠地估计,应在资产负债日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当期的合同收入。当期完成的建造合同,其合同收入(在完成时确认。)
(重点)完工百分比法计算 P110例题必看,此项为新增内容,考试可能性很大 1、 根据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 合同完工进度=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合同预计总成本*100%
2、 根据已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确定 合同完工进度=已经完成的合同工程量/合同预计总工程量*100% 3、 根据已完成合同工作的技术测定 当年合同完工进度=合同预计总成本*经测定的完成百分比-上一年完成进度
不能可靠估计施工合同结果的,1合同成本能收回的,据实确认收入,同时确认费用。2合同成本不能收回的,只据实确认费用,不确认收入。
利润和所得税费用 营业利润(企业利润主要来源)、利润总额、净利润。 公式重点: 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和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 理费用 - 财务费用 - 资产减值损失+公允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 利润总额(税后利润)=净利润-所得税 利润分配:
税后利润分配顺序 1弥补前度亏损2提起法定公积金(弥补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增加公司注册资本)3提起任意公积金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5未分配利润。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关。 P117
企业财务报表部分:
财务报告是指对企业财务状况、经验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描述,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验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
重要项目单独列报,重要性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予以判断。 财务报表构成:资产负债表(某一特定日期,静态)、利润表(动态)、现金流量表(动态)、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资产负债表编制依据和基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表内容和作用: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现金流量表: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财务报表,以(现金)为基础编制,包括:(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以及现金等价物)。
现金等价物的条件(1期限短、2流动性强、3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4价值变动风险小)。3各月内到期,不包括股票。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应当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内容:(历年有考点,考3条的区分,条目条多,不列了)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流动资产业务有关的现金流量)、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长期资产业务的现金流量)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