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检测(九) 溶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 碘酒 B. 食醋 C. 生理盐水 D. 牛奶 2.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其中一种物质的能量变化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的是 ( ) ..
A. CaO B. NaOH C. 浓H2SO4 D. NH4NO3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B.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D. 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乙醇作溶剂 4.夏季,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从化学角度分析,喷水的目的是( ) A. 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 B. 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 C. 增加观赏性 D. 便于太阳照射,杀死水中的细菌
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 A. 水和生石灰 C. 水和硝酸铵
B. 稀盐酸和碳酸钠 D.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6. 20 ℃时,把36 g氯化钠放入64 g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B. 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D.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
+
-
A. 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C. 溶液质量为100 g
7.常温下,对10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 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 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 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8.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Z9-9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40 ℃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 ③20 ℃时,向125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乙溶液中加入15 g乙固体并振荡,有固体不溶解
④将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 ℃降温至10 ℃,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 %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托盘天平未经调零即用来称取氯化钠固体 B.称量时托盘天平指针偏左,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C.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
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10.配制50 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像,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A. 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 B. 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 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 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到试剂瓶外
11.以下是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Na2CO3的溶解度(g/100 g水) NaHCO3的溶解度(g/100 g水) 0℃ 7.1 6.9 10℃ 12.5 8.1 20℃ 30℃ 21.5 39.7 9.6 11.1 40℃ 49.0 12.7 50℃ 48.5 14.5 60℃ 46.0 16.4 ( )
A. 40 ℃的饱和Na2CO3溶液升温到60 ℃,会析出晶体 B. 60 ℃的NaHCO3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可得到NaHCO3晶体
C. 30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Na2CO3溶液降温到20 ℃,有晶体析出 D. 20 ℃的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足量CO2,生成的NaHCO3会部分析出
12. (2019·梧州)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Z9-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 将a的溶液由t2 ℃降温到t1 ℃,一定有晶体析出 C. t2 ℃时,50 g的a溶于50 g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 D. c的饱和溶液由t2 ℃降温到t1 ℃,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3. 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用化学式表示)。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3)碘酒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4)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14. 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里,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首先达到 ,继续蒸发就会有 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就采用 的方法得到固体。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 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物质,欲获得晶体一般就采用 的方法。某溶液析出晶体后的母液,当温度不变时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5..下表是 NaCl、NH4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g
0 20 40 60 80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
(2)40 ℃时,将 40.6 g NaCl 加入到 100 g 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20 ℃时,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1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
图一 图二
(1)t1 ℃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或“=”);
(2)t2 ℃时,配制100 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需称取甲的质量约 g(精确到0.1 g); (3)由图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 物质;
(4)图二“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 _(填序号)。 A.b点→a点 B.c点→a点 C.b点→c点 D.c点→d点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写出图中标号 a仪器的名称:____。
(2)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氯化钠____g,水___g。 (3)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盘。(填“左”或“右”)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5)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填序号)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溶解时,固体尚未完全溶解就有少量液体溅出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6)把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是____g。 1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氯化钠固体 g。 (2)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填序号)。
选项 A B C
实验操作
称量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
目的分析 节约药品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整洁美观
张质量相等的纸
量取所需水量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D
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 。
(4)实验室若用恒温蒸发的方法将1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图所示,与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烧杯中的溶液。
准确读数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9.如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对应温度下饱和时的质量分数与密度,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温度(℃) 溶解度(g) 质量分数 密度(g/cm)
3
0 13.3 11.7% 1.027
20 31.6 24% 1.056
40 63.9 39.0% 1.086
60 110 52.4% 1.116
80 169 62.8% 1.186
(1)60℃时,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除了添加溶质外,还可以采取方法的是 。 (2)现将300g 40%的硝酸钾稀释成30%,需加水多少g?
20.(1)某同学用市售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g?mL)配制8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通过计算可知需要浓盐酸 mL,水(密度为1g?mL) mL.(上述两空答案都精确到0.1mL) (2)某兴趣小组对石灰石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13g样品放入烧杯中,将80g稀盐酸分4记录如下。
次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请计算:
①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
②最终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0.1%)。
1 20 10
2 20 7
3 20 4
4 20 3
﹣1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