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为转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同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要反对孤立、静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例2 打击与挫败,对某些人来说是成功的垫脚石,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是绊脚石。这体现了(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 ④联系具有条件性,要改变或创造条件,建立新的有利于发展的联系 A.①② C.②④ 答案 D
解析 把打击和挫败当作垫脚石还是绊脚石,关键在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促成自身的成长,③符合题意;把打击和挫败当作垫脚石还是绊脚石,关键在于人们对条件的把握,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 题点 联系的多样性与条件性
B.①③ D.③④
“万物互联,聚变未来” 促进发展
主题为“万物互联 聚变未来”的GIEC2017全球互联网经济大会于2017年9月5~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8月4日,平安科技与全球互联网经济大会组委会正式签订合作协议,高调亮相GIEC2017全球互联网经济大会,大会期间平安在金融科技领域将发布重要项目。
据组委会透露,2017年阿里、腾讯、百度、360、亚马逊、中兴等大会往届合作伙伴继续参与GIEC2017,在大会期间发布新的业务或项目,除了平安首次参加之外,还会有IBM、Twitter、特斯拉等新面孔也将参与到GIEC2017相关环节。
GIEC作为万物互联时代的顶级行业会展平台,致力于推进“互联网+产业”的创新与升级,连接“互联网+新机遇”的合作与交流。历经多届举办,GIEC业已成为互联网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规格最高的行业盛会。
1.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世界因互联网而丰富多彩表明( )
A.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B.联系是客观的,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C.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D.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答案 A
解析 材料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A符合题意;人对事物的客观联系并不是无能为力的,B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C错误;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D错误。 题点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2.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互联互通”为“互联网+”提供了智慧的无限想象空间与发展机遇。这启示我们( )
①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 ②承认联系的多样性,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④根据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改变和创造规律,为人类造福 A.①② C.②③ 答案 C
解析 联系和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建立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和“改变和创造规律”说法都错误,舍去①④;②③符合题意,故应选C。 题点 联系的多样性
3.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世界各国应怎样“万物互联,聚变未来”,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 (1)联系是普遍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互联网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互联网对世界的影响。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各国应借助GIEC这一万物互联时代的顶级行业会展平台,致力于推进“互联网+产业”的创新与升级。 (3)联系具有多样性。各国要分析和把握GIEC业已成为互联网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规格最高的行业盛会这一有利条件,促进自身的发展。
B.①③ D.②④
1.中科院发布2017年《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山东青岛位居第一。城市是让人居住的,人们在选择宜居城市时,会综合考虑经济、气候、生活、环境等因素。这是因为(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A符合题意;B错误,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C错误,联系不一定是必然的,也有偶然的;D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 题点 联系的普遍性
2.远在唐代时,中国瓷器就作为商品进入国际市场,行销日本、印度、波斯和埃及等地。在19世纪法国画家雅格布·约瑟夫·蒂索绘制的《贵妇》中,可以清楚看到一套青花瓷茶具,洁白幽兰,细腻明亮。这说明( )
①中西文化间的联系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油画中加入中国元素使油画的本质发生了改变 ③油画创作加入中国元素是对当时现实的反映 ④中西文化元素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此消彼长 A.①② C.③④ 答案 B
解析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正确;加入中国元素是对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③正确;②④说法明显错误,舍去;故应选B。 题点 联系的客观性
3.“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决策最为重要的参考之一。大数据技术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多层次的政策制定,受教育者的学习方案与评价方式,教学模式及质量改进等教育全过程。这说明( )
①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④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变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舍去;③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舍去;应选D。 题点 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4.人生之中,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生命之中,最美丽的不一定适合我们,适合我们的一定是最美丽的。上述人生感悟启示我们( ) ①联系是客观的,人生历程中的联系不能够调整 ②联系是多样的,应该建立有利于人生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要排除人生历程中的偶然联系
B.①③ D.②④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否定了人的能动性,舍去;偶然联系也具有客观性,排除偶然联系的观点错误,③舍去;②④符合题意。 题点 联系的多样性
5.科学监测发现,由于人类不当和无限制的科学考察活动,加快了南北两极气候变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要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③错误,联系既有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有自在事物的联系。
题点 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 答案 T。
2.联系是可以被创造的。( )
答案 F。联系是客观的,是不可以被创造的。
3.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是主观的。( ) 答案 F。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
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 答案 T。
5.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答案 T。 二、选择题
6.“幻日”是大气层中出现的一种光学现象,只有同时具备了风雪、薄云和零下30摄氏度以下等条件,才能出现这种阳光折射的现象,因此这一景象十分罕见。“幻日”这种现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