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否定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②说明了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③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产生的一种错觉 ④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与题意无关;②正确说明了“幻日”现象出现的原因;“幻日”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不是人的错觉,③错误,④正确。 题点 联系的普遍性
7.下列说法中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体现哲理一样的是( ) A.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B.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答案 C
解析 引文的意思是“如果皮都不存在了,毛将依附在哪里”,这反映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C符合题意;A体现了世界是客观的;B反映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D说明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都不符合题意。 题点 联系的普遍性
8.2017年7月19日,新华全媒头条报道,“中国高铁,书写时代名片”。据悉,中国目前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45%,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高铁给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这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高铁给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说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①正确;高铁的修建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④正确;②与题意不符;事物的联系包括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③错误。 题点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9.“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据考,春秋时孔子曾在泗水弦歌讲学,而朱熹写此诗时泗水已被金人占领,不可能去游春,是虚构想象之作。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对此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万紫千红”皆着“我(诗人)”之特点,是想象产生的 ②诗人之想象与泗水之春风因孔学而产生了某种联系
③某种联系因诗人不渝的追求而不受外在条件变化的影响 ④即使时间、地点的转换“我(诗人)”也期盼“万紫千红” A.①③ C.②③ 答案 D
解析 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万紫千红”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是主观想象能够产生的,①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不会因为诗人不渝的追求而不受外在条件变化的影响,③错误;②④符合题意,故应选D。 题点 联系的客观性
10.在漫画《双重保险》中,建筑施工方请风水先生看风水是一种迷信行为,其错误在于( )
B.①④ D.②④
①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②否定了联系的普遍性 ③否定了事物的整体性 ④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建筑施工方请风水先生看风水的做法是一种迷信行为,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也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①④符合题意;②表述不准确,迷信活动并不否定联系的普遍性;③与题意无关。
题点 联系的客观性
11.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案 D
解析 哲学揭示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故A项错误;任何科研活动都必须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故B项错误;实验室的研究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故C项错误;材料中尽管“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但并不否定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恰恰是在实验材料原有联系的基础上,人们创造条件,建立实验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
因此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应选D。 题点 联系的客观性
12.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我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可以创造事物之间的主观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联系具有客观性,①③表述错误;②④符合题意。 题点 联系的客观性
13.山东某苹果种植大户参加了当地政府举办的互联网知识培训,学习掌握了许多新知识。后来他根据网上订单来安排生产、管理、销售,当苹果才开花时,销售就已经结束了。他又通过互联网展示自己的果田,吸引人们前来观赏、采摘,享受田园之美、体验动手之乐,带动当地“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较之前传统的种植模式,他的收入大大提高了。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科学文化知识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只有人的实践才能调整改变 ③事物的联系是不断变化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苹果种植户根据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② C.②③ 答案 D
解析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同时,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无关。 题点 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
14.在我国推进精准式扶贫工作中,许多贫困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产业链条表明( )
①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主观的 ③人们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
B.①④ D.③④
物的原有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表明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也说明人们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①③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②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④错误。 题点 联系的客观性与多样性
15.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寂寞可能部分是由于基因遗传,但如果你能够与其他人接触、向外扩展、参加团体并且避免独自隔绝,可能你就可以建立一个丰富的人际网络。这说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和多种多样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随意性 ④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无条件的 A.①② C.②④ 答案 A
解析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③④错误;①②符合题意,应选A。
题点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16.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 )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①② C.②④ 答案 A
解析 喜旱莲子草能够解决我国饲料不足问题,可见联系的普遍性,故①正确;喜旱莲子草的引入,解决了饲料问题,但是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对本土植物和鱼类造成影响,可见联系的多样性,故②正确;联系具有客观性,不是人为创造的,排除③;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具有“人化”特点,故排除④;答案应选A。 题点 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17.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而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随手丢弃的废旧电池渗出的汞等重金属物质会渗入土壤,污染地下水,影响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环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害人类健康。材料主要反映了( ) ①联系的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性质
B.①③ D.③④ B.①③ D.③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