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b?Fxb1?Fxb2,所以有
Fxb2?f(Fxb1)的函数形式,则得出汽车在不同路面上只有后轮抱死时的前、后地面制动力的
Fxb2关系式为
Fxb2(Fxb1?Fxb2)hg?mgL1????L?L?????,将式表示成
?hg?mgL1??Fxb1?L??hgL??hgmgL1hg,不同
组与横坐标的交点为,而与
?的取值无关。当
?值代入式中,就得到r线组,见下图。r线
?mgL1Fxb2?L+?hgFxb1=0r时,
。由于线
组是经过(
mgL1hg,0)的射线,所以取不同的
?值就可得出r线组。{返回一]
Fxb2Fxb1(mgL1,0)hg
11 最小燃油消耗特性
发动机负荷特性的曲线族的包络线是发动机提供一定功率时的最低燃油消耗率曲线。利用包络线就可找出发动机提供一定功率时的最经济工况(负荷和转速)。把各功率下最经济工况的转速和负荷率标明在外特性曲线图上,便得到最小燃油消耗特性。{返回一] 12 滑动(移)率
仔细观察汽车的制动过程,就会发现轮胎胎面在地面上的印迹从滚动到抱死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轮胎印迹的变化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轮胎的印迹与轮胎的花纹基本
w;一致,车轮近似为单纯滚动状态,车轮中心速度w与车轮角速度w存在关系式w在第二阶段内,花纹逐渐模糊,但是花纹仍可辨别。此时,轮胎除了滚动之外,胎面和地面之
u?u?r?间的滑动成份逐渐增加,车轮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这时,车轮中心速度的关系为
uw与车轮角速度?wuw?r?w,u??r?w;
且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加滑移成份越来越大,即w在第三阶段,
车轮被完全抱死而拖滑,轮胎在地面上形成粗黑的拖痕,此时w。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加,
车轮的滚动成份逐渐减少,滑动成份越来越多。一般用滑动率s描述制动过程中轮胎滑移成份
??0s?的多少,即
uw?r?w?100%uw滑动率s的数值代表了车轮运动成份所占的比例,滑动率越
大,滑动成份越多。一般将地面制动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成为制动力系数13 侧偏力
Fz(平直道路为垂直载荷)之比
?b。{返回一]
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Y轴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这个力
Fy,在地面上产生相应的地面侧向反作用力
FY,
使得车轮发生侧偏现象,
FY称为侧偏力。{返回一]
14 等效弹簧
车厢(或车身)在发生侧倾时,所受到悬架的弹性恢复力相当于一个具有悬架刚度的螺旋弹簧,称之为等效弹簧。{返回一]
二、写出表达式、画图、计算并简单说明(选择其中4道题,计20分) 1用结构使用参数写出汽车行驶方程式(注意符号定义)。 汽车行驶方程式的普遍形式为
Ft?Ff?Fw?Fi?Fj,即
Ttq?i0?ik??trd式中:
2CD?A?uadu?m?g?f?cos???m?g?sin??m???21.15dt
Ft-驱动力;Ff-滚动阻力;Fw-空气阻力;Fi-坡道阻力;Fj-加速阻力;Ttq-
ii发动机输出转矩;0-主减速器传动比;k-变速器k档传动比;汽车总质量;
?t-传动系机械效率;m-
g-重力加速度;f-滚动阻力系数;?-坡度角;CD-空气阻力系数;A-
duu汽车迎风面积;a-汽车车速;?-旋转质量换算系数;dt-加速度。 [返回二]
2 画图并说明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附着力三者关系。 ① 当踏板力较小时,制动器间隙尚未消除,所以制动器制动力
动力
F??0,若忽略其它阻力,地面制
Fxb=0,当Fxb?F?(F?为地面附着力),Fxb?F?;②当Fxbmax?F?时Fxb?F?,
Fxb达到最大值Fxbmax,即Fxbmax?F?;③当F??F?时,Fxb?F?,Fxb随着
且地面制动力
F?的增加不再增加。 [返回二]
Fb??FfF?CFxbmax?F?踏板力,NFxb?F?
3 画出附着率(制动力系数)与滑动率关系曲线,并做必要说明 ① 当车轮滑动率S较小时,制动力系数
在S=20%附近时达到峰值附着系数
?b随S近似成线形关系增加,?当制动力系数b?P。
??② 然后随着S的增加,b逐渐下降。当S=100%,即汽车车轮完全抱死拖滑时,b达
到滑动附着系数
?s,即?b=?s。对于良好的沥青或水泥混凝土道路?s相对?b下降不多,
而小附着系数路面如潮湿或冰雪路面,下降较大。
??=0,③ 而车轮侧向力系数(侧向附着系数)l则随S增加而逐渐下降,当s=100%时,l即汽车完全丧失抵抗侧向力的能力,汽车只要受到很小的侧向力,就将发生侧滑。
④ 只有当S约为20%(12~22%)时,汽车才不但具有最大的切向附着能力,而且也
具有较大的侧向附着能力。 [返回二]
?p?s?b?l?b20100滑动率S
4 用隔离方法分析汽车加速行驶时整车(车身)的受力分析图,并列出平衡方程
图
中
和
式
中
:
d?dum3、、Fp2、Fp1、Fw、Tt'、Ttq、If、e、i0、ig、?T、Ft'、rdtdt分别是车身质量、加
速度、后轴对车身的推力、前轴对车身的阻力、空气阻力、经传动系传至车轮轮缘的转矩、发动机曲轴输出转矩、飞轮转动惯量、飞轮角加速度、主传动器速比、变速器速比、传动系机械效率、轮缘对地面的作用力、车轮滚动半径。 [返回二] 5 列出可用于计算汽车最高车速的方法,并加以说明。
F①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法,即使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时的车速tP②功率平衡图法,即使发动机功率与行驶阻力功率平衡时的车速e③动力特性图法,即动力因数D与道路阻力系数平衡二]
6 写出汽车的燃料消耗方程式,并解释主要参数(注意符号定义)。
QS?Pege1.02ua??(Ff?Fw)?0
?(Pf?Pw)/?T?0
D0?(f?i)?0 [返回
,式中:
QS、Pe、g(或be)、ua、?分别是百公里油耗eg/(kW·h))、车速(km/h)
(L/100km)、发动机功率(kW)、发动机燃料消耗率(或比油耗,和燃油重度(N/L)。[返回二]
7 列举各种可用于绘制I曲线的方程及方程组 ①如已知汽车轴距L、质心高度
hg、总质量m、质心的位置
L2(质心至后轴的距离) 就可用
?mgL??2???2F?1???h???g??绘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理想分配关系式制I曲线。
1?mg24hgLF?2??L2?F?12?mg?hg②根据方程组
?F?1?F?2??mg?F??1?Fz1?L2??hg?F?2Fz2L1??hg?也可直接绘制I曲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