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
第一部分 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建筑材料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科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为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施工管理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的范畴,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数学、物理、化学的知识。本课程与其相关的后续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控制等。 三、课程特点
本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学习中在突出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这一主线的前提下,特别要注意材料的标准、选用、检验、验收和储存等施工现场常遇问题的解决。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问题以够用为度,不做过多、过深的阐述。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教学按以下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1、了解:要求对有关教学内容有一般的了解
2、理解:要求理解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3、掌握:对于今后实际工作中需要应用的重要内容,要求熟练掌握。这些内容,不仅要深入理解,还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多个知识点解决实际建筑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建筑材料的应用技术和管理问题。 五、教学总体要求
根据课程的特点,对学习本课程提出以下要求:
1、了解材料的组成,掌握材料的性质及技术要求。 2、了解材料的组成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3、了解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和应用的影响。 4、理解材料各主要性质间的相互关系。
5、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理解材料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6、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选用要点和检验标准。
7、理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8、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教学总时数、学分数
本课程3学分,课内总学时为54学时,课程开设一学期。 二、教学环节
为适应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特点,将采取自学、面授辅导、录像、IP课及实验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学生应通过多种媒体方式学习和掌握各章节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按照教学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形成性考核册)、参加和完成所要求的试验实践。 三、多种媒体教材及相互关系:
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包括教材、复习参考资料和作业;另外还有配套的IP课、录相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
文字教材对每章节提出学习要点和具体掌握深度、课后作业的要求及学习建议。录象主要是针对教材的重要内容进行集中讲授,以统一全国各地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要求和解决边远地区师资缺乏的问题、同时也可作为文字教材内容的强化与深化。网上教学资源,主要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平台,发挥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为学员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 四、考核
本课程考核内容以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为主;考核学员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五、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
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绪论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石材 气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 混凝土 建筑砂浆 烧土制品及熔融制品 建筑钢材 高分子建筑材料 防水材料 木材及制品 建筑材料试验 合计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 1 5 1 3 9 16 2 3 6 2 3 2 7 54
试验实践
备注
1
1 2
1
1
6 6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绪论 教学内容:
1、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2、建筑材料的分类。 3、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4、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5、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方法。 教学要求:
本章属于概述性的内容,要求:
1、了解建筑材料的重要作用和发展趋势。 2、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标准。 3、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方法。 二、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1、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构造。
2、材料的物理性质: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和空隙率;吸水性、吸湿性、抗渗性、耐水性、抗冻性;导热性、热容、耐燃性与耐火性;吸声性与隔声性。 3、材料力学性质:强度与强度等级;弹性与塑性、韧性与脆性,硬度与耐磨性。 4、材料的耐久性:耐久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教学要求:
1、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构造的概念。 2、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相应的指标。 3、理解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的影响因素。 4、理解材料的耐久性的概念及耐久性的影响因素。 三、建筑石材 教学内容:
1、岩石的基本知识:造岩矿物、岩石的种类及性质。 2、常用的建筑(装饰)石材:毛石、料石、饰面板。 教学要求:
1、了解造岩矿物及岩石的分类,理解各类岩石的主要性质。 2、理解常用建筑(装饰)石材的品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