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制和民主制都处于不稳定的均势之中,因此二者都存在向各自极端发展而走向毁灭的危险。
寡头制政体可能因群众蒙受不公正待遇或统治集团内部自相倾轧而向极端发展,丧失统治的基础而沦落为专横的小派别的统治;
民主制则可能因党争或对财物、名誉、优越的追求或因不比列的增长而成为暴民的统治。
对此,亚里士多德建议统治者应该保有那种几乎是藐视一切自有行动的权力,尽可能表现得不像是一位专制的君主在统治,避免公开暴露专制统治者的不道德行为。统治者要确立一系列法律,设法让平民保持富裕,或得中产阶级的忠诚。
卷七、卷八:理想国家的建设。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有三种途径可以使人变得善良,即本性、习惯和理性。本性毫无疑问是首要的。也就是说,他首先必须是人而不是动物。
动物主要靠自然本性生活,很少受习惯的影响,而人的生活除了受本性的影响,还要受习惯和理性的影响。习惯和理性是人所独有的。本性、习惯、理性三者协调一致、相互促进,特别是当理性能够统御本性和习惯的时候,人才可以过上至善的生活。而对于最优良的城邦而言,公民的善和城邦的善是一致的。所以最优良城邦中的立法者可以通过立法和教育,来培养或培训公民的德性,使公民灵魂的这三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一致。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对城邦的少年儿童进行教
育。最优秀的政体必然是这样一种体制,遵从它人们能够有最善良的行为和最快乐的生活。
在本书中,亚里士多德关注了公民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婚配、生育、儿童教育的科目设置、教育阶段的划分、如何度过闲暇生活等。公民应具有健壮的体格,因此立法者要关心城邦的婚姻和生育的时间。女子18岁,男子37岁结婚,婚期应于冬天。公民的体质不能像运动员,也不能过于虚弱。立法者应关心孩子的营养、儿童训练和保育,杜绝污言秽语,在青年达到有资格参加共餐年龄前,禁止他们吟咏长短格诗歌或看喜剧。立法者最应关系青少年的教育。教育分为:读写、体育、音乐和绘画。教育不能仅以一种德性为目标。 全书第八卷讲到教育后就结束了,感觉本书并没有真正完成。阅读完全书后,深感自己没有完正领会和看懂,连基本的文字意思都只是一知半解。但我深感亚里士多德的探索为政治体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要向他的这种探索精神学习和致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