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制造飞机时,通常选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飞机设计师为减轻某一型号的飞机重量,将一钢质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了52kg,已知ρ钢=7.9×103kg/m3,ρ铝=2.7×103kg/m3则所需铝的质量为 A.20 kg
B.27 kg
C.54 kg
D.108 kg
2.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的密度,只要测量出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积雪冰层
3.下列场景中,我们观察到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A.用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B.斜插入到水中的物体在水面处变弯 C.通过平面镜里的像整理衣冠 D.夏天浓密树萌下出现圆形的“光斑”
4.晚上,小明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就越清晰,下列对该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所成的像是实像
B.室外越亮像越清晰 D.人远离窗玻璃像变小
5.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发光物体P从距凸透镜85cm处沿主轴向透镜方向以0.05m/s的速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关于物体P经透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运动3s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当运动5s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当运动7s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当运动8s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6.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学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倒影;雨后彩虹;日食和月食等。上述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筷子的“弯折”﹣﹣光的折射 B.景色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D.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
7.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回南天”墙壁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这是发生了“熔化”现象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蔬菜就不容易冻坏,这是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8.如图是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
一边播放韩红的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 B.根据音调可以判断出是韩红的歌声 C.韩红的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D.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9.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关于地球的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10.对下列设备应用到的物理知识的解释,正确的是 A.声呐---利用次声波测绘海底地形 B.B超----利用红外线获得人体内部信息 C.验钞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D.雷达---靠次声波来实现监测空中的飞机 二、填空题
11.体积为0.5m3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中1/3,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kg,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kg/m3。
12.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13.在小孔,平面镜、放大镜、投影仪和人眼睛成的像中,一定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_____,一定成放大实像的是_____。
14.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所示,观察两板变干的快慢。小明探究的问是: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是否有关。
15.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 ________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 ________减弱噪声 。
16.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向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乙车的速度为_____m/s,当t=40s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m。
三、计算题
17.纯牛奶的密度为(1.1~1.2)×10 kg/m,李明很想知道学校每天营养餐中的牛奶是不是纯牛奶。他和几个同学根据所学密度知识进行了如下测定:首先用天平称出一盒牛奶的质量是250 g,喝完再称得空盒质量是26 g,然后认真观察牛奶盒,发现牛奶的净含量是200 ml。问:经他们检测计算,同学们喝的牛奶是否符合纯牛奶标准?
18.如图1所示,物体A重为16N置于水平桌面上,在拉力F的作用下,5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0.5m.图2是拉力F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f为物重G的0.2倍.求:
3
3
(1)物体A的速度.
(2)5s内拉力F对物体A做的有用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四、实验题
19.要测量一根大头针的质量,几个同学分别采用下列不同的测量方法.
甲同学:把一根大头针放在天平左盘中仔细测量,多次测量同一根大头针的质量,然后求平均值. 乙同学:测出100根大头针的质量,然后求平均值.
丙同学:将一根大头针放在容器里测出总质量,再减去容器质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你认为在三个同学中,最好的是 ________同学采用的方法; (2)选择一个你认为不好的方法,简单说明不好的理由 ________ 2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组装器材时,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上。
(2)实验时,使烛焰从距离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_____,注意观察像的大小、_____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
(3)物距一定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发现在一段位置范围内,光屏上都有较清晰的像,那么像的位置是在这一范围内屏上像_____(选填“最大”、“最小”或“任意”)的位置。
(4)调整物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多做几次,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多做几次的目的是_____,此步骤中得到的结论是物距_____焦距;像距_____焦距。 (5)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看到烛焰的像。
21.小英利用激光笔、平面镜和纸板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纸板ABCD是用两块纸板ADON和BCON连接起来的。她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把纸板ABCD展开成一个平面。
(1)把纸板ABCD倾斜的立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BCD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ABCD上______看到反射光(选填“能”或“不能”);
(2)把纸板ABCD竖直的立在平面镜上,如图乙所示,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平面镜,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BCD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ABCD上_____看到反射光(选填“能”或“不能”);
(3)把纸板BCON向后折,纸板上的直线ON仍垂直于平面镜,如图丙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DON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上BCON上_____看到反射光(选填“能”或“不能”)。由上述实验验证:反射光线在_____的平面内。
22.下面是探究“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图a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
(1)图a中,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图b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 ℃,小红把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________ .
(2)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采用如图c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从而间接为研究对象(海波)加热这样做能确保研究对象________ ;实验中,在记录加热时间的同时还需观察记录的现象有________ ,________ .
(3)聪明的小军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直接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d图.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__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________ (选填“继续”或“停止”).
23.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接着打开抽气机抽气,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可猜想将空气完全抽出后的情景,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_____中传播。
24.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完成了如下实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