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六校高二(上)期中化学试
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aO+H2O=Ca(OH)2可放出大量热,可利用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化学能
转化为电能
B. 任何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有化学键断裂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D. 灼热的铂丝与NH3、O2混合气接触,铂丝继续保持红热,说明氨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2. 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 A B C D 纯净物 磷酸 蒸馏水 胆矾 胆矾 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 蔗糖溶液 氨水 食盐水 电解质 硫酸 氧化铝 盐酸 氯化铜 非电解质 干冰 二氧化硫 铜 石墨 A. A B. B C. C D. D
3. 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1
2Na2O2(s)+2CO2(g)=2Na2CO3(s)+O2(g)△H=?452kJ?mol?1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CO 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 283 J
B. Na2O2(s)+CO2(s)=Na2CO3(s)+2 O2(g)△H=?226 kJ?mol?1 C. CO(g)与 Na2O2(s)反应放出 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 1.204×1024 D. CO 的燃烧热为 566 kJ?mol?1
D的转化4. 可逆反应mA(s)+n D(g)?pX(g)+qY(g)在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
率和温度T 或压强P关系如图所示(D%为D的转化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1
A.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使用催化剂,D的物质的量减小 C. 化学方程式系数m+n=p+q
D. 增加物质A或D的用量,平衡均向右移动
5. 目前工业上处理有机废水的一种方法是:在调节好pH和Mn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
H2O2,使有机物氧化降解。现设计如下对比实验(实验条件见表),实验测得有机物R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编号 ① ② T/K pH 298 313 3 3 c/10?3mol?L?1 H2O2 6.0 6.0 Mn2+ 0.30 0.30 第1页,共18页
③ 298 9 6.0 0.30 A. 313K时,在0~100s内有机物R降解的平均速率为:0.014 mol?L?1?s?1 B. 对比①②实验,可以得出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有机物R的降解
C. 对比①②实验,可以发现在两次实验中有机物R的降解百分率不同
D. 通过以上三组实验,若想使反应停止,可以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
溶液
6. 一定条件下,将NO(g)和O2(g)按物质的量之比2:1充
入反应容器,发生反应:2NO(g)+O2(g)?2NO2(g)。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 (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1? B. 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反应限度增大 C. 400℃、p1条件下,O2的平衡转化率为20% D. 4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10/9 7.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A(g)+B(g)?3C(g)+D(s)△H<0,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图Ⅰ表示增加反应物浓度对该平衡的影响 B. 图Ⅱ表示减小压强对该平衡的影响 C. 图Ⅲ表示温度对该平衡的影响,温度:乙>甲 D. 图Ⅳ表示催化剂对该平衡的影响,催化效率:甲>乙 8. 下列有关图象,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第2页,共18页 A. 由图Ⅰ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 B. 由图Ⅰ知,该反应的△H<0 C. 由图Ⅱ知,t3时采取降低反应温度的措施 D. 由图Ⅱ知,反应在t6时,NH3体积分数最大 9.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2与H2进行反应:2CO2(g)+6H2(g)? CH3OCH3(g)+3H2O(g)△H.采用催化剂甲和催化剂乙分别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反应进行相同时间时CO2的转化率α(CO2)随反应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可逆反应的△H>0 B. 催化剂甲作用下反应的活化能比催化剂乙作用下反应的活化能大 C. 500K下达到平衡时,反应在催化剂甲作用下的转化率比在催化剂乙作用下的转 化率高 D. d、e两点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 +OH?,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10. 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3·H2O?NH4 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或采取的措施是( ) ①NH4Cl固体;②硫酸;③NaOH固体;④水;⑤加热;⑥加入少量MgSO4固体 A. ①②③⑤ B. ③⑥ C. ③ D. ③⑤ 11. 数据:7.2×10?4、4.6×10?4、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 这些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NaCN+HNO2=HCN+NaNO2, ②NaCN+HF=HCN+NaF, ③NaNO2+HF=HNO2+NaF.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HF的电离平衡常数为7.2×10?4 B. 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为4.9×10?10 C. 根据①③两个反应即可知三种酸的相对强弱 D. 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比HCN大,比HF小 12. 把1L 0.1mol/L醋酸溶液用蒸馏水稀释到10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3页,共18页 A. c(CH3COOH)变为原来的10 C. c(H+)变为原来的10 1 1 B. c(CH3COOH)的比值增大 D. 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c(CH3COO?) 13. 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则1 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A.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1, 钡溶液反应放热为114.6 kJ B. H2(g)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1,则2H2O(1)=2H2(g)+O2(g)反应的△H=+571.6kJ?mol?1 C. 反应物的热效应与是否使用催化剂有关 D. 500℃、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 kJ?mol1 14. 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混合液常作为碳素钢的缓蚀剂。常温下,碳素钢在三种不 同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实验结 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盐酸的浓度越大,腐蚀速率越快 B. 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浓度相等时,腐蚀速率最小 C. 碳素钢的腐蚀速率不随硫酸的浓度增大而增大,说明反应速率不与 c(H+)成正比 D. 对比盐酸和硫酸两条曲线,可知 Cl?也可能会影响碳素钢的腐蚀速率 15.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 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C.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D. 对于2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2SO2(g)+O2(g)?在三个容器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16. 温度为T时, 2SO3(g)△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SO3容器编号 容器类型 的物质的量SO2 O2 SO3 /mol Ⅰ Ⅱ Ⅲ 恒温恒容 恒温恒压 绝热恒容 2 2 0 1 1 0 0 0 2 a b 1.8 A. 容器Ⅰ中SO2的转化率小于容器Ⅱ中SO2的转化率 B. 容器Ⅱ的平衡常数大于容器Ⅲ中的平衡常数 C. 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a>1.8、b>1.8 第4页,共18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