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人间真情》单元整体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主题丛书:《寸草春晖》《父爱无边》《友情无价》《师爱永恒》《陌路情浓》《生灵有情》《真情如歌》。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18个生字,正确读写“勉强、心惊肉跳、忧虑、抱怨”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通过本组课文学习,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并让爱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
4.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了美好情感。
5、阅读《三字经》,了解三字经的主要思想,学会自学《三字经》 6、阅读《西游记》前7回,了解
【教学重难点】
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课文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 【重组单元教材与教学时数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单元导读与识字教学 9《穷人》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1《唯一的听众》 12《用心去倾听》 《三字经》阅读指导
回顾拓展三
口语交际?习作三
合计
2 1 1 1 1 3 2 3 14
【学情分析】
针对本组课文来说,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所饱含的爱国之情,提高课堂实效。另外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预习不应该只是读课文和自学生字词,更多的是要在资料的帮助下学会自己思考一些东西。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导学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识记本单元的生字生词,能读准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会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读通本单元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心灵。
3、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学习重点】
1、识记本单元的生字词。
2、难读的句段读通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
一、明确单元主题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组课文---人间真情|
2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通过阅读本单元导读,我知道了这个单元的关键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预习四篇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认真阅读本组课文,完成读书单
(1)《穷人》:课文讲了一件关于穷人的什么事情?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 (2)《别饿坏了那匹马》: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是场骗局? (3)《唯一的听众》:“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4)《用心灵去倾听》: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2.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完成 三、学习字词、扫清障碍
1.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小组合作认读词语盘点 3.小组汇报认读情况
4.找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5.处理多音字,形近字
6.找出难读难懂的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老师检查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的认读 2.学生练写本单元读读写写中的字词 3.小组听写,互批。
4.集体讨论容易写错的字 5.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6.老师再次听写出错的字,同桌互批 7.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8.交流读书单
五、作业设计
抄写本单元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把握内容 体会感情
1.根据读书报告单,说一说每一课的主要内容。 【预设】
《穷人》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别饿坏了那匹马》文章记叙了一个摆书摊的残疾青年以“别饿坏了那匹马”的善意谎言成全一个极其喜欢看书但又没有能力看书孩子愿望的感人故事。文章蕴涵着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作者“我”对那个良苦用心的残疾青年万分感激。
《唯的一听众》它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用心灵去倾听》:“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文章四篇课文中主人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关心他人 乐于助人) 3.细读文本,画一画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心灵美好? A.学生默读在书中批注 B.学生汇报交流
二、明确主题,拓展升华(课件出示):
1.我从这一单元感受到了 ,我知道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围绕哪个主题来写的,并能说出我的理由。
2.拓展:许多作品都动情地歌颂了人的美好心灵。例如,加拿大作家蒙哥玛利的《绿山墙的安妮》,中国作家曹文轩的《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我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5、梳理问题,贵在质疑:初读课文后,我产生了以下疑问:
三、作业设计
认真阅读本单元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边读边思考,并做好读书标记。
第三课时
【9《穷人》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伏尔加河上纤夫》等。)
1、引导学生讨论“穷人”。
生活过得穷困,例如生活条件不好,吃不好、穿不好??。 2、过渡
回忆《穷人》一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通过我们前面整体预习课文,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来概括桑娜一家的生活。 生:穷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通过通读课文,你认为桑娜夫妇是什么样的人? 预设: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说一说 三、走进文本,体会真情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感受到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快速从文章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出示:
a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b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从文章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出示:
a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邻居。
桑娜是在自己的亲人安危不知、生死难卜的情况下去关心邻居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关心她人、心地善良。
b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当她看到两个可怜的孩子,她乐于助人的本性不可抑制地表现出来,她什么也没想毅然决然地把孩子抱回家里,通过动作描写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c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由于善良心的驱使桑娜抱回了孩子,之后作者通过一系列心理描写说明了桑娜的善良。没有征求丈夫的意见,他会同意吗?这是她第一个不安的地方。“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又加上两个,今后生活怎么办?这是她第二个不安的地方。她觉得愧对丈夫,“他会揍我的”、“揍我一顿也好!”说明桑娜为救人之难,宁愿自己皮肉受苦,甘愿承担一切后果,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3.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作者通过简单的语言描写,充分表现出了渔夫的人物性格。“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渔夫的美好心灵。“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母亲死后的惨相不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待醒来之后,让他们感到有一个温馨的家。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如何完全置于脑后,看渔夫的心地多么善良。“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回到现实中一想,我们的日子的确很苦,如今又加上两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难熬,从“熬”字上可以看出渔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这些足以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小结:文章题目为《穷人》,但文章中一个“穷”字未提,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如此贫穷的一家,文章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及善良,桑娜夫妇的善良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就是作者通过描写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人物语言等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真情。
四、、动笔操作,活学活用(根据时间安排,时间不够,放在课下) 课后小练笔(二选一):
1.仿写《穷人》第9自然段 。要求:1.注意心理活动的描写,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2.字数100字以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