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因此可以判断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④含有较多的K,并且含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 疑难辨析
1.葡萄糖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分析
+
(1)葡萄糖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上皮细胞(两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四层)+进组织细胞(一层)=7层。
(2)O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两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四层)+进、出红细胞(两层)+进组织细胞(一层)+进线粒体(两层)=11层。 2.根据成分判断体液种类的方法
(1)根据K和Na的多少判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中K浓度远大于细胞外液,而Na
+
+
+
+
正好相反,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远大于细胞内液。
+
(2)根据蛋白质含量判断血浆:血浆中含蛋白质较多,所以蛋白质含量较多的细胞外液为血浆。 题组三 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分析
5.下面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
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 答案 D
解析 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接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目前普遍认为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血糖调节主要是通过血糖浓度的升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来实现的。
6.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大量饮水,尿量增加
5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答案 C
解析 大量饮水,尿量增加以排出多余的水分,不能引起组织水肿,所以答案选C。 思维建模
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
6
考点二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1.体温调节(完善图解) (1)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
(2)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
①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人体产热主要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安静时以肝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人体散热主要器官是皮肤。
②散热途径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而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在增加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属于协同关系。 2.水盐调节(完善图解)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产生渴感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参与调节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作用部位为肾小管和集合管。 (1)神经调节途径(完善如下图解):
7
(2)神经—体液调节途径(完善如下图解):
[思维诊断]
(1)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所以体温不会升高( × ) (2)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 ) (3)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 √ )
(4)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中,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中( × ) (5)在水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 √ )
(6)儿童夏天吃了较多的冷饮往往会引起体温升高,原因是散热过程小于产热过程( ×
题组一 透过概念图示分析体温调节
1.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