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县锰矿新兴锰矿区采矿权评估报告书·正文
有益有害组分含量
分类 含量 元素 最低 最高 平均 P(%) 0.032 0.238 0.121 S(%) 0.004 0.061 0.009 As(%) Co(%) Ni(%) 0.026 0.085 0.037 0.008 0.025 0.012 0.021 0.046 0.029 Ag(10) 0.000 6.0 2.24 -6有害组分 有益组分 Sc(10) 4.1 12.9 7.6 -6备注:P据基本分析,其他组分据组合分析结果。 ? 堆积锰矿床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第四系堆积层中,产状与地形基本一致。矿体由水云母粘土、亚粘土与氧化锰矿砾(块)、锰结核及微量—少量岩石碎屑混杂而成,呈褐黄、褐红、棕红色等。主要分布于新兴锰矿区布新—弄梅—福利一带,即主要矿体分布在锰帽矿床附近;念通—古芝一带也有零星小矿体分布。
i. 矿体形态及规模
矿体形态及展布方向受洼地形态及锰帽矿层分布所制约,平面上大多呈不规则状,个别矿体见到无矿“天窗”。新兴锰矿区共有大小矿体16个(本次资源储量估算9个),从矿体的展布面积、矿体厚度、含矿率等因素看,规模较大的矿体有3个,分别是①号矿体(面积为0.205km2)、③号矿体(面积为0.051 km2)、④号矿体(面积为0.211 km2)。本次核实矿证范围内仅包含有③号矿体和④号矿体,现将③号矿体和④号矿体的矿体厚度、含矿率及其变化分述如下:
③号矿体:矿体厚度为0.63—10.80m,平均4.89m,厚度变化很大,变化系数为83.64%。矿体中部,GK15—6、GK16—5、GK17—7连线附近,矿体厚度最大(厚度为9—10m左右),向四周逐渐变薄;即由坡底向坡顶方向变薄。变化性质属方向性变化类型。含矿率为16.43—43.25%,平均22.99%,变化系数为39.20%,属均匀分布、不规则变化类型。化学组分Mn品位30.36—42.95%,平均36.15%,变化系数11.3%,属均匀的分布类型。TFe品位7.30—12.25%,平均9.60%,变化系数17.40%;P品位0.072—0.193%,平均0.132%,变化系数25.0%;SiO2品位4.79—31.77%,平均14.54%,变化系数53.7%;Mn/TFe为3.8;P/Mn为
北京天一地成矿业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20
靖西县锰矿新兴锰矿区采矿权评估报告书·正文
0.004。从各组份的变化系数看,Mn、TFe、P分布均匀,尤其Mn的分布最均匀,变化系数<20%,属于均匀的分布类型。
④号矿体:矿体厚度为0.60—10.91m,平均3.21m,厚度变化很大,变化系数为82.98%。该矿体厚度变化总趋势为:由南向北、由洼地中部向坡顶方向变薄。矿体南部(6—9线)矿体厚度较大,在QJ211、QJ210、QJ207、QJ206及GK9—2连线附近,厚度>5.88m;矿体北部(10—17线),除SJ27处厚度为10.91m外,一般在1—2m之间。含矿率为13.48—57.38%,平均26.01%,变化系数为39.51%,属均匀的分布类型。但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变化性质为无规则变化。此外,该矿体南部,6线东侧及7线西侧,见有基底出露的无矿“天窗”,面积分别为6000、650m2左右。化学组分Mn品位20.90—47.18%,平均31.26%,变化系数19.9%,属均匀的分布类型。TFe品位4.30—17.03%,平均9.89%,变化系数26.4%;P品位0.054—0.195%,平均0.106%,变化系数30.7%;SiO2品位4.37—51.82%,平均21.17%,变化系数58.7%;Mn/TFe为3.2;P/Mn为0.003。Mn的变化系数<20%,属于均匀的分布类型。
ii.
矿石特征
矿石为褐黑色、灰黑色,呈砾(块)状及结核状与粘土、亚粘土混杂分布,矿砾(块)多为棱角状—次棱角状,表面比较光滑,大小一般在0.2—2.5cm左右,最小为1mm,最大可达60cm左右;锰结核呈圆形、椭圆形,大小0.2—1cm。矿石粒度,在剖面上为,矿层中部较粗;在平面上为坡脚较大,向洼地粒度变小,但矿石分选性差,粒度大小变化规律不明显。锰结核主要分布在坡底及洼地中。矿石结构以胶状结构、隐晶质结构为主,偶见针状结构。块状构造,部分为多孔状构造、网脉(格)状构造。矿石矿物成分以硬锰矿、软锰矿、偏酸锰矿为主,偶见水锰矿、褐锰矿;含铁矿物主要为褐铁矿、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水云母等。从平均品位来看矿体以中磷中铁富锰矿石为主。矿层中除水云母粘土、亚粘土等杂质之外,尚含微—少量岩石碎屑。岩屑以硅质岩为主,少量的泥岩,偶见脉石英。碎屑大小0.2—5cm不等,一般为1—2cm,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磨圆度及分选性差。矿体中岩屑的含量占0.15—3%;一般说来,洼地及坡脚岩屑含量低,坡顶含量较高。
8.6.2矿石质量
核实范围内的锰帽型锰矿和堆积锰矿因已被采空消耗完,故不再详细介
北京天一地成矿业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21
靖西县锰矿新兴锰矿区采矿权评估报告书·正文
绍。矿层中的碳酸锰矿石主要化学成分都相当稳定,其变化系数均低于40%,尤其是Mn品位更为稳定,变化系数均低于20%。Ⅰ矿层和Ⅲ+Ⅱ矿层矿石中的铁、磷、二氧化硅含量在平面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这些组分的含量变化和锰含量变化的关系也不够密切,因而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很低,但是从总的情况来看,存在着锰含量高则铁磷也随之增高而二氧化硅降低的事实。
8.6.3 矿石类型及品级 i. 矿石的自然类型
按碳酸锰矿石的成份特点可分为:富锰矿石;贫锰矿石两类。贫锰矿石是本次核实范围内的主要对象,一般分布在氧化界面以下的原生带。
按矿石的结构、构造又可划分为:块状矿石、薄层条带状矿石、纹层状矿石等。
ii. 矿石的工业类型
原详查报告沿用冶金工业部1967年(67)冶基字111号文批准下达的《广西大新县下雷锰矿碳酸锰矿石工业指标》。工业分类分为富锰矿石(Mn≥25%)、贫锰矿石(Mn≥15%)两个类型。
8.6.4矿体围岩和夹石 i 围岩
各矿层的围岩岩性基本相同,主要有薄层状硅质灰岩、硅质岩夹钙质泥岩,微粒~致密结构,质地较坚硬,紧随矿层顶底分布。其特征大致如下:
顶板:矿层直接顶板为0.05-0.92m厚的微粒石英硅质岩,其间局部夹深灰色微粒碳酸锰矿透镜体,往上为厚0.5-0.7m的灰黑色含炭含锰及黄铁矿的泥灰岩,局部为灰色钙质泥岩、硅质灰岩。顶板岩石的主要矿物以石英、方解石为主,次为绢云母及少量黄铁矿、炭质、锰矿物等。
夹一:I矿层和Ⅲ+Ⅱ矿层之间为夹一,主要为浅灰色微层状硅质灰岩夹灰白色微层状泥岩。顶、底部常有一层0.1m厚的石英硅质岩,底部的硅质岩之上常有灰白色含锰灰岩薄层,顶部的硅质岩之下(或紧靠矿层)常有含锰泥岩薄层、透镜体。该层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石英、绢云母,次为锰方解石、白云母及少量炭质、黄铁矿等。
底板:直接底板为灰白色石英质硅质岩,厚0.05-0.3m,往下为灰—深灰色,偶见灰绿色泥质灰岩夹泥灰岩、钙质泥岩、灰岩等。矿物成分主要有方解
北京天一地成矿业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22
靖西县锰矿新兴锰矿区采矿权评估报告书·正文
石、绢云母,次为石英、含锰方解石及少量炭质黄铁矿等。岩石一般含锰2-9%。
ii 夹石
各矿层中都有少量薄层~透镜状与矿层层面平行分布的石英硅质岩。其厚度0.02~0.42m,一般0.05~0.10m。I矿层中硅质岩较多并且质较纯,O~3层不等,绝大多数出现在矿层的中、下部,以矿层中部的一层较为稳定。Ⅲ+Ⅱ矿层中硅质岩较少,O~2层不等,且硅质岩含泥质锰质较高。
此外矿层中含有少量的脉状、透镜状或不规则团块状的石英脉石(部份为方解石~石英脉),白色或乳白色,脉厚l一34cm。多数脉体与矿层层面基本垂直,少数斜交或平行。矿层层面的脉石极少见。脉石仅产在矿层中,不穿入夹层及顶、底板。本次核实范围内未单独统计各矿层的脉石含量及其化学组分。
8.7共伴生矿产
在下雷锰矿区北、中部矿段中Ⅲ+Ⅱ矿层中钴的含量为0.009%;镍的含量为0.0026%,但矿山历年来都难以回收利用。而I矿层中钴的含量一般为0.005—0.007%;镍的含量为0.003—0.031%,故含量均低,没有综合利用价值。
8.8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i 矿石可选性能试验
矿区内的氧化锰矿基本采空消耗完,氧化锰矿石的可选性试验不再作叙述。 保有的资源储量只有碳酸锰矿石,根据原详查报告(下雷锰矿区北、中部矿段详查报告和新兴锰矿区详查报告)勘查范围内的碳酸锰矿石均未进行加工技术性能试验。但各矿层矿石的矿物成份、结构、构造特征与大新县下雷锰矿区南部碳酸锰矿详细勘探范围内的矿石均很相似,矿石结构尤其如此,均属以微粒结构占绝对优势,细粒或细柱粒结构仅为少量的矿石;构造方面大致相同(即各矿层所具的条带状、薄层状、豆状、鲕状、块状、结核状等主要特征大致相同),至于矿物成份,本次核实范围内碳酸锰矿石中菱锰矿较少,锰方解石较多,锰的硅酸矿物和赤铁矿等很少。在含锰品位方面,比下雷锰矿区南部碳酸锰矿详细勘探范围低,矿层中夹石和脉石特征和下雷锰矿区南部碳酸锰矿勘探范围相同。由此可见,本次核实范围内的碳酸锰矿石与下雷锰矿区南部碳酸锰矿详细勘探范围内的碳酸锰矿可以类比,同属难选的矿石类型。
矿区的矿石矿物主要以薄层状、条带状构造与脉石矿物呈互层状相间出现,
北京天一地成矿业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