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说说理由。
(4)文中作者举了自己写作时用词的例子,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1)①“新词”需要写得非常真实,用词妙绝,味道极佳,如屠格涅夫的“庄重”和高老夫子的例子;②平常的字眼,但是没有人这样用过,包含深层内涵,比如沈从文《边城》里的“懒懒的”“很自负”的对比,鲁迅的“铜丝”的比喻,《高老夫子》“酱在一起”方言的运用,加入修辞等艺术手法;③明确表达观察到的印象,独创平凡而贴切的语言,有些散文诗的意味,如“我”的一些创作。 (2)C
(3)不同意,每个例子都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铸新词”的特点,或者指明方法的。《高老夫子》强调的是方言的运用,更为妙绝,极具味道,与之前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后面沈从文《边城》的对比都不一样。加入这个例子可以更完整点出“新词”的特点,删去之后会欠缺角度,同时也为表达主旨,独创语言要细致观察,带点散文诗的意味蓄势。 (4)引用自己写作的例子,一方面与上文名家的事例相照应,同时也说明了运用这样的方法确实能起到美化表达,增强内涵的效果,以自己的事例现身说法,可以增强文章真实性,可信度,还能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出下文“作家要养成观察生活细致”“文章里带点散文诗”的主旨。
【解析】【分析】(1)结合全文内容做仔细分析。如屠格涅夫的“庄重”和高老夫子的例子说明“新词”需要写得非常真实,用词妙绝,味道极佳。沈从文《边城》里的“懒懒的”“很自负”的对比,鲁迅的“铜丝”的比喻说明平常的字眼也包含深层内涵。“我”的一些创作则说明“时时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好的小说里总要有一点散文诗”等。
(2)“菌子已经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味留在空气里”意思是,事物虽然没有了,但影响或精神或一些情感方面的东西还留存着。时光已经过去,但回忆仍在。因此选择C。其它几项分析不正确。
(3)本题首先要读懂《高老夫子》语言例子的大意,然后需要结合文章主旨来完善答案。如首先要明确观点:不同意。《高老夫子》强调的是方言的运用,更为妙绝,极具味道,加入这个例子可以更完整点出“新词”的特点;从独创语言需要细致观察或带点散文诗的意味的角度分析,这个例子更不能去掉。
(4)本题要联系主旨和上下文具体内容答题。首先要读懂引用了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什么例子,然后结合文章所论述的观点,谈这些例子的必要性。如这些例子从内容上讲,说明运用这样的方法的明显效果,增强文章真实性和可信度,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从结构上说,承上启下,与上文名家的事例相照应;并引出下文“作家要养成观察生活细致”“文章里带点散文诗”的中心观点。
故答案为:⑴①“新词”需要写得非常真实,用词妙绝,味道极佳,如屠格涅夫的“庄重”和高老夫子的例子;②平常的字眼,但是没有人这样用过,包含深层内涵,比如沈从文《边城》里的“懒懒的”“很自负”的对比,鲁迅的“铜丝”的比喻,《高老夫子》“酱在一起”方言的运用,加入修辞等艺术手法;③明确表达观察到的印象,独创平凡而贴切的语言,有些散文诗的意味,如“我”的一些创作。 ⑵C
⑶不同意,每个例子都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铸新词”的特点,或者指明方法的。《高老夫子》强调的是方言的运用,更为妙绝,极具味道,与之前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后面沈从文《边城》的对比都不一样。加入这个例子可以更完整点出“新词”的特点,删去之后会欠缺角度,同时也为表达主旨,独创语言要细致观察,带点散文诗的意味蓄势。 ⑷引用自己写作的例子,一方面与上文名家的事例相照应,同时也说明了运用这样的方法确实能起到美化表达,增强内涵的效果,以自己的事例现身说法,可以增强文章真实性,可信度,还能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出下文“作家要养成观察生活细致”“文章里带点散文诗”的主旨。
【点评】⑴本题考查标题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熟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全文的内容进行分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文章的理解,能从文章中发现答案,并且进行准确的概括。
⑵本题考查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考生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知晓句子的含义,对选项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找出贴切的选项。
⑶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和作用。考生要理解文章的主题,分析所举事例与主题之间的关系,由此而印证自己的观点。
⑷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和作用。解答此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上下文的具体内容,结构上要注意所在文章的位置。
7.作文
请以“苦中寻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的名称。
【答案】 【参考例文】
苦中寻乐
我们家,是个不地道的城市家庭。
生活在如此高科技的环境中,我的奶奶,一位农民,还依旧保持着在农村的习惯——种菜。每逢开春之际,便是她最忙的时候了,播种、松土、育苗……各种繁琐的事情层出不穷。不过,她倒是乐在其中,按照她的话说,这叫“苦中寻乐”。
春天,奶奶去菜市场买了两根苦瓜,剖开一看,已经太老不能吃了,里面满满的全是苦瓜籽。为了不浪费,奶奶将这一把苦瓜籽撒进了土里。
时间匆匆,转眼三月已过,苦瓜藤也长得郁郁葱葱了。翠绿的叶子,细细的藤蔓,让人忍不住赞叹,可同时也产生了疑问——这么纤弱、漂亮的苦瓜藤,是如何长出丑陋、苦涩的苦瓜的呢?我们怀着对答案的向往,焦急地等待着。于是我和奶奶天天盼着细弱的小藤蔓长大点、再长大点,可它仿佛听不到我们的心声,慢吞吞地伸了个懒腰,这可真让人着急痛苦。
转眼间,在我们焦急的等待中,又是三个月过去了,数月的等待无疑是苦涩的。翠绿的苦瓜藤占领了竹竿上的每一寸位置,可是这苦瓜却丝毫没有冒头的痕迹,这对我们来说无疑又是一种煎熬。可这种等待中怀着期盼的滋味,也是苦中有甜的。
三个月后的某一天晚上,一个小小的苦瓜猛地从绿叶中探出头来,打量着世界。它是几
年的第一根苦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欢呼起来,之前苦苦的等待终于有了回应。不久之后,这根来之不易的苦瓜成熟,我很高兴,围上去左瞧右看。这苦瓜的颜色很淡,是嫩绿色,比刚出头的小草还嫩,只是表面上一层层波澜起伏的皱纹让它不甚好看。
到了晚饭时间,一盘清炒苦瓜便被端了上来,没有一丝一毫的修饰,默默地散发着属于它自己的苦与香。
我带着众人的期盼,小心翼翼地尝了第一口。苦,这是它唯一的味道,我一下子吐了出来,猛扒了几口饭。我眼里的失望丝毫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出来。“你再尝尝,多吃几口。”奶奶怀着期望对我说。我皱了皱眉,极不情愿地吃了一大口,一股清冽的、带着几分甘甜的滋味充斥了我的口腔,真奇怪,不苦了。
等待的过程是苦涩的,可收获是甜的;苦瓜的味道是苦的,可细细品味,又有几分甘甜;生活的劳碌是苦涩的,会苦中寻趣才会且寻且乐。只有经历了人生的苦,才能尝到并享受人生的甜。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这个作文是单纯以“命题”出现的,前后没有提示语或导语,因此最关键的一步是认真审题,明确题意。从文题看,“苦”是指外在的、物质上的困苦、烦恼、忧愁等;“乐”是指内在的、精神上的快乐、悠闲、自信等;“寻”表明这种快乐是自己主动寻找的,它带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充满热情的人生态度。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有感触的,最熟悉的或最有新意的,然后根据确定好的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写作过程中要突出为什么要“寻”,怎样“寻”的,“寻”之后有什么变化。最后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明确详略与思路。
【点评】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里的土 孙道荣
①朋友新买了个房,一楼,带院子。如今在城里,能有个院子的房,不多了。 ②拿到钥匙后,朋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将院子整一整,弄出一小块地来,种点蔬菜,养点花草,在城里做一回农民。一锹挖下去,朋友傻了,薄薄的,已经发蔫的草皮下,全是混凝土疙瘩、断砖、木渣、碎钢筋,以及饭盒、塑料啥的,原来院子都是垃圾堆砌而成的。朋友请了两个工人,挖掘了三四天,总算将院子表层的垃圾清理完了,见到了下面的黄土层。可是,问题也来了,院子成了一个坑,比旁边足足矮了三四十公分,必须找一些土来回填。
③上哪里去找土呢,这成了大难题。
④在城里,你已经难得见到土了,你能见到的最多的土,叫混凝土,房子是混凝土盖的,路是混凝土浇的,地是混凝土铺的,在混凝土的世界里,能长出庄稼和别的植物的土地,几乎被完全覆盖,不能呼吸。鸟,或者风,将一粒种子随便往乡下的土地上一丢,种
子就能成活,长成葱郁的绿来,哪怕是不小心丢在了石头缝里,它也能顽强地生根、发芽,因为,纵使是石头缝里,也多少是有一点点土的。只要有土,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捧土,也是种子的窝,种子的家,它就能活下去。但是,城里不行,你将一把种子搬在地上,它们不是马上被车轱辘碾成粉末,就是在毒日头下,干枯而死,在水泥地面上轻飘飘地滚来滚去,成为水泥和钢筋们的笑话。
⑤当然,城里也还是残存了一些土的,小区的花坛里,就有土;路边的隔离带里,也有一些土;街头的街心花园里,有更多的土。不然,那些花花草草,怎么活得下去?朋友扒拉开那些矮小的花草,试图挖一点点土出来,这才发现,其实也只是表层有一点点浮土,你用手往下一掏,不是挖到了一块砖,就是被碎玻璃割伤,这些土,与他家院子里清理出来的“土”是一样的,也是建筑和生活垃圾搅拌在一起的混合物。难怪这些花草,一个个都长得小心翼翼 , 它们的根在努力往下扎的时候,一定伤痕累累。别说这些小花草,就算你是一棵大树,你能在城里拥有的土,也是有限的,除了从乡下移植过来时,盘根自带的土之外,一棵大树的周围,亦必是混凝土围砌而成。当台风来临时,城里的树都只能靠钢管支撑保护,这不能怨它,它无法将自己的根,在城里扎得更深更牢啊。
⑥朋友想到了远在城郊的公园,草木茂盛,亦必有土。那确实是你能在城里,与土亲密接触的唯一去处了,倘若在雨天,你又愿意赤脚的话,你的脚丫子,就能够感受到久违的泥土的润滑和芳香了。朋友在一个小土坡旁停下来,兴奋地扒开树叶和杂草,黑黝黝的泥土,散发着泥腥味,他情不自禁深深地吸了一口,第一次对泥土有了如此深厚的情感。 ⑦朋友站起身,才惊讶地发现,他的身后,站着一名公园管理员。管理员已经留意他很久了,以为他是来偷什么珍稀植物的,当明白他只是想弄一些土的时候,管理员踌躇了一会,对他说,如果你也像别人那样,只是弄一点点土,放在花盆里,种点花草什么的,我也就睁一眼闭一眼算了,但你想弄一院子的土,这肯定不行。管理员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小坑说,那里的土,就都是被一个个城里人偷偷弄回家,养盆景去了。
⑧朋友坐在公园的草地上,他已经绝望了,不知道从哪里去找来土,将自己的院子填平,好种上青菜、西红柿或辣椒什么的。现在,他的院子,就像一个坑,或像他的一个什么未了的愿望,等待填满。可是,在城里,上哪去找土呢?土,这个最土的东西,恍然成了城里最稀缺之物了。
⑨他忽然想到了“坐”这个汉字,坐,不就是两个人坐在土上吗? ⑩我们未能坐在“土”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吧。
(摘自《萧山日报》2019年1月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对城里的“土”的寻找。 B.朋友在寻找“土”的过程中,经历了从为难到兴奋再到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 C.第⑤段划线词“小心翼翼”形象写出花草在城里“土”中艰难生长的姿态。 D.大多数城里人都会去城郊的公园偷偷挖一些土回家,用来养盆景、种蔬菜。 (2)第④段作者写种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中的“土”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 (1)D
(2)通过种子在不同环境下命运的对比,突出了城市里能长出庄稼和别的植物的土地的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