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 颤抖吧“五毛食品”,保护学生“舌尖安全”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整治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为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决定自今年4月14日起开展“五毛食品”整治工作。
在小学门口,一些小卖铺和流动摊贩生意非常红火,一些小零食,非常受孩子们欢迎。但有的零食,比如包装粗糙、味道可疑、价格便宜的“辣条”们,却成了家长们的心头病。
“五毛食品”不仅仅卫生状况堪忧外最大的危害在于对于人的身体会产生影响轻的会导致一些小病,出现急、慢性中毒问题,严重的甚至会致癌。长期过度食用添加剂超标的食品,危害人体肝脏及神经系统,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小孩危害更明显。
“五毛食品”缘何屡禁不止?原因是由于学生、家长以及政府等多层面造成的。一是,学生“停不下来”。农村地区尽管经济发展,但是经济总量上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农村家长,和孩子消费能力匹配的产品过少。第二,家长“视而不见”,和城市家长相比较,农村由于科技以及健康相关方面的知识较少,对于这些食品的认识不足,家长只是希望得到孩子的满足即可、三是政府监管疲软无奈是导致农村学校周围垃圾食品泛滥的主要原因。
因此,重视并整治“五毛食品”,迫在眉睫;保护中小学生“舌尖安全”,责无旁贷。本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通知要求各地严厉整治“五毛食品”,既说明了该现象到了必须彻底清除的地步,又说明了国家层面对其危害程度的高度重视。
一是加强监管方面。 各级食药监部门将从五个方面严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同时还将针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村等区域的学校周边、批发市场,开展全面抽检和监管,不留死角。休闲小食品的主要消费人群是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该负责人表示,各级食药监部门还将联合教育部门,进行安全健康食品进校园活动,引导孩子们选择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拒绝假冒伪劣。
二是 营养教育也不容忽视。应加强营养的宣传教育,特别应该把健康教育深入到农村去。其中,学会看标签非常重要。另外,要养成习惯,可以主动分辨食品的营养特点,屏蔽劣质小食品。
是时候对农村学校周边重拳出击了。(张俊海 于国玲)
相关推荐: